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史晓冉 谢赫“六法”在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中的运用分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6-07 10:28:5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史晓冉

(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画品》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对现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探究在创作方法、艺术精神、审美标准等方面与现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内在联系,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只有“变古法为我法”,才能为新时代艺术创作服务。

关键字:六法;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兼容;创新

 

“六法论”出自于南朝谢赫的《画品》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戏剧服装设计与中国人物画都是以人为载体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它们都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土壤且历史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在于塑造人物的形象时不以满足外表以及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谢赫在《画品》中也将“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六法论”所提出的教育功能与艺术标准对当代戏剧服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评判意义。只有“变古法为我法”,才能“有过往哲”,使绘画水平得以提高。

一、六法论与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迭,出现了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挣脱旧的束缚,美术领域出现了新的面貌,随着人们对美术实践不断深入,对绘画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体会,出现了一系列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史著作,其中,谢赫《画品》的出现为当时中国画论画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奠基了后来艺术发展的根基与方向。

绘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画品》明确提出绘画具“明劝诫,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作用,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个方面: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气韵生动”为首要准则,其次是用笔、形、色、构图、临摹等艺术造型的基础和技巧。谢赫在《画品》中曾评价西晋卫协画作为:“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世绝笔”,并将列其为上品。可见卫协对人物气韵的生动刻画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六法论”所阐明的绘画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逐渐被充实,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成为后人衡量画面成败的准则。

现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与“六法论”相拥相通,戏剧服装设计是以装扮者为载体,结合戏剧的时空规定性和演出样式,依靠预先设定好的造型手法,对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的角色包装任务,通常表达的是“人”在具体情境下的身份、地位、性格以及神态等特征,形神的表达是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要注重的关键问题。“六法论”与当代戏剧服装设计在中国艺术审美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一,二者在以写形为手段,写神为目的上有共通之处,其二,两者在意境、情感的表达方式上面都需要一定的技法来实现,既强调写形,也反映人物内在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此外“六法”对于现代戏剧服装手绘效果图在用笔、造形、赋色、构图等方面有颇多可运用之处,只有“变古为今”“动笔新奇”才能为如今的艺术创作所用。

二、六法论在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中的运用

1.气韵生动

“六法论”中将“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气韵生动”在绘画中指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以及性格特征,使作品更有生命力。谢赫在其画评中有很多精辟的主张,他认为画家只有对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的表现所创造的主体对象,这与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戏剧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对所要表现的戏剧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根据导演的设想与要求,设计出符合剧本主题的人物服装,每一个角色所表现的人物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大不同,为了使效果图更加灵动且富有动感,表达出不同角色的人物特征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戏剧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相比有很大不同,时装效果图以创意为主,而戏剧服装效果图的成功在于是否准确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因此,可将“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运用到戏剧服装效果图中,对强调人物角色的形象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作为“六法”之一,谢赫将它放在了第二位。骨法用笔讲究根据对象的具体特征,运用骨力、力量美的线条创造出逼真的效果,强调线条的精准、软硬、虚实、粗细等艺术表现,从而使画面产生出韵律感和节奏感。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六法”给予剖析阐述,强调气韵是首要标准,“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完整而辩证的论述了气韵与用笔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可见,谢赫将其列为第二,绝非偶然,通过“骨法用笔”才能达到“气韵生动”,妙传人物的仪态万千。戏剧文化包罗万象,戏剧服饰类型丰富多彩,准确性、力量感与骨感美的线条是塑造人物形象精神气质与服装材料质感的关键,通过线条的丰富变化,能够充分的表现服装的结构、面料和质地,更清晰的表达设计师的审美意图。对于戏剧服装设计师来说“意在笔先”是必须遵循的绘画方式,只有对剧本有着深刻的体会,才能准确把握人物角色的特点,通过个人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品质的提炼,从而设计出符合导演要求且呼应剧本主题效果的服装。设计者要“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动笔新奇”才能让线条更有“骨相”,让线条的美呈现在服装效果图之中。

3.应物象形

“六法论”中强调“应物象形”指描绘客观对象的准确性。“应物”指画家在描述对象时,应尊重客观规律,准确如实的描绘客观对象。“象形”是经过深入观察研究对象后,总结概括而产生的符合画家个人审美修养的艺术形象。这点从古代绘画作品中可以得到论证,魏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画中人物动作生动自然,线条优美流畅,造型准确生动,尤其是“冯捷妤挡熊”一段,在写实的基础上,生动展现了当时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宫廷宫女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从写实的维度上来讲,“应物象形”与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设计是高度对立的,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设计要以历史史料为前提,客观的反应剧目所处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求设计师要有“博物馆意识”,从款式、色彩到材料都力求精准。例如:话剧《茶馆》剧中的人物无非是马褂、长衫、西装等,但是角色与之所对应的款式需要设计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剧中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等特征进行服装款式的设计,使这些款式既能贴合角色又能符合角色性格与心态,因此,“应物象形”对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颇具启发意义。

4.随类赋彩

“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说的是根据不同的物象而赋以不同的色彩。魏晋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与此内涵相似。如果说“骨法用笔”是画面表现技巧的话,那么“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应是设计者在创作中所要遵循的法度。“随类赋彩”对于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设计来讲借取的意义重大。“随类赋彩”中的“类”放在戏剧效果图的层面上来讲:“类”是剧种、题材、人物角色等所呈现在舞台上的类别,“彩”是为之相呼应的造物手段,不同剧种不同题材的设计创意与表现手法各有侧重。“彩”因“类”而确立,“类”因“彩”而精彩。“随类赋彩”中的“彩”是指设计师通过对剧本人物素材的收集与信息的考量确定形象的基本色彩。例如:话剧《雷雨》中繁漪身穿紫色旗袍,用紫色和她忧郁绝望的心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人物形象的意味内涵,达到形象理解与形象意蕴相结合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部戏的成功与否,是每个部门合作产生的结果,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尤为重要,如果服装整体颜色较清淡,而灯光构思是素描光,必然会导致服装在演出中惨淡黯然,只有经过双方商讨后才能确定演出的整体风格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在“六法”中指构图。放到戏剧服装效果图设计的层面上来讲就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表达,要求设计师对元素的撷取要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合理布局,达到繁与简、真与假、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运用变形、夸张、增减等设计手法,排除其他一切不必要的元素,寻找贴合人物形象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追求人物角色最本质的真实,让服装“说话”使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而让观者动心、生情。从戏剧服装效果图的创作规律上来讲,“经营位置”需要设计师强调元素的主次关系,即减弱次要元素,突出主题元素,使服装更有层次感与节奏感。对于戏剧服装设计来说,假定性高于实用性,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韩春启教授曾在采访中讲过:“舞台美术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公开造假的行业,而且造的越真,成就越大”。以假代真的处理,不仅可以节约材料成本而且还能增强舞台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真”与“假”的转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法”中“经营位置”对于戏剧服装效果图的启迪,在于设计师如何对所提取元素进行巧妙构思与合理安排,最后为创作所用。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是“六法论”中一条重要的原则,也是古代流传移布的一种方式,指通过临摹作品来传递画的技巧与法则。谢赫曾评价刘绍祖“善于传写,不闲其思。至于雀鼠,笔记历落,往往出群,时人谓之语,号曰“移画”。然述而不作,非画所先。”“然”字表明谢赫对“移画”的态度和立场,结合魏晋画家顾恺之在其著作《画论》中提到“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表明“传移模写”应以“迁想妙得”为基础,并非一味的“复制”“临摹”。“传移模写”在现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师既要对经典戏剧服装款式的借鉴和设计技巧的重视,也要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根据剧本的需要以及导演的要求,运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在当今舞台上,我们看到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成功演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始变古今”而“皆创新意”。

“六法论”对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发展的意义

“六法论”中的美学原则与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在创作方法、技法原理、审美标准上是相通的。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寻找两者之间艺术主张上的互补与相融之处去运用、指导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六法论作为一个整体,“气韵生动”是灵魂,“骨法用笔”是创作手法,“应物象形”是基本要求,“随类赋彩”是着色规律,“经营位置”是统筹布局,“传移模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互相之间相互应和,相互依存。当代服装效果图与“六法论”在艺术造物手段上一脉相承,借“气韵生动”议角色的风度气韵,借“骨法用笔”议用笔的艺术性表现,借“应物象形”议历史来源,借“随类赋彩”议上色方法,借“经营位置”议设计构思,借“传移模写”议技巧训练等,为其创作所用。

其次,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六法论”与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关系,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戏剧艺术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创作风格,创造出具有时代美感和新生命力的作品。当代戏剧服装效果图最大的变化是新科技手段的引入和广泛使用,绘图软件的出现为传统手绘效果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新科技与传统手绘进行巧妙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取长补短,互补互助,使当代戏剧服装手绘效果图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传统的限制,满足新时代下戏剧剧种多样性,追求形式美感丰富性这类内在要求,提升导演对效果图理解的直观性表达。靠新科技添彩的同时,还要遵循传统的艺术美学原则,通过新的造物手法,达到传其“神”,顺其“意”、取其“形”的艺术审美标准。

四、结语

谢赫“六法”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品评专著,其理论价值不言而喻,“六法论”不仅为戏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提供了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且还强调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艺术审美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为现代设计服务,最关键的是“转化”,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呈现多元化、多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古为今用。“随类赋彩”的转化,在尊重物体固有色的同时,根据实际现实的需要转换成不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例如彝族崇尚黑、红、黄三种颜色,在他们的民族文化中,黑色代表土地,红色象征对火的崇拜,黄色象征对太阳的崇拜,民族服饰的设计也多以这三种颜色为主。“经营位置”的转化,在戏剧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人物角色的需要将整体元素进行拆分、重组等,减弱次要元素,突出主要元素,以此来加强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传移模写”的转化,随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绘图软件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手绘效果图的不足,例如在图案的处理上,利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纹样进行直接拼贴,不仅使得绘画效率方面有所提高,图案效果上也更加逼真。在坚守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的使用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增添效果图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使人物形象的表现更加丰富。新时代下,含有传统艺术审美基因的新手段、新形式、新思维所形成的新的创造才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健华.“六法论”与戏曲现代戏舞美空间营造理念的兼容之道[J].戏剧艺术2020(03):96-103

[2]潘健华.戏剧服装设计手绘效果图[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曹贵.谢赫“六法”原义新考[J].美苑2013(02):95-99

[5]刘树老.谢赫“六法”与当代展示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86-190

[6]徐书凝.谢赫《画品》的历史价值及在当代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21(07):147-150

[7]孙陶.浅谈“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J].艺术市场2021(01):104-105

[8]陈艳裴京哲.谢赫“六法”在陈之佛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文献2020(11):71-72

[9]徐书凝.“谢赫六法”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运用分析[J].艺术大观2020(26):35-36

[10]程敏.浅析“六法”含义及其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2-14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032989651(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