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吴雄妹 石志伟 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渊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角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8 08:38:3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吴雄妹  石志伟

中共乐平市委党校,江西 乐平 333300

 

摘要:在建党先驱们身上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他们在投身革命的洪流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建党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精神的汇合和融合。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初心”、求“始终”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承和发展,牺牲精神更是华夏文化的优质基因。“忠诚”,是中国人民血脉中流淌的基本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追求。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对这一优秀基因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 D2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种建党精神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精神、道德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1 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建党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

深刻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不能用之后形成的精神谱系去倒推它的深刻内涵,不能用今天的这些精神来解读它的精神实质。应该还原历史,从当初的建党先驱们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去体会和把握。

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建党先驱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作为坚定的信仰,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彷徨,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身体力行、为之奋斗。

1840年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封建统治自身的腐败,中华民族历尽了从未有过的磨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无数民族进步人士为此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各种反动派,要扭转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命运,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来引领我们的救亡运动,先进的组织来凝聚革命力量。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传来了马克思”。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们经过反复比较、艰苦实践,最终认定只有马克思的科学真理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诞生的那天起就旗帜鲜明的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最高理想。毛泽东同志讲“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2]

为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2月,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糖吃,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3]

1.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建党先驱们秉持《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的主旨,高喊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他们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组织革命武装不断进行斗争,历尽艰辛、九死不悔、初心不改,在不懈的奋斗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精神。

建党时期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从“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到“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蔡和森,再到“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他们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节,[4]

1.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建党先驱们在深入斗争实际之中,密切联系劳苦大众,在革命熔炉中淬炼,在艰苦环境中磨砺,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不幸落入国民党手中。在临刑之前,他波澜不惊,坦然自若地走向刑场,一路高唱《国际歌》和《红军歌》。到刑场后盘足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6]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有斗争,就会有牺牲。正是这些建党先驱们以奉献毕生的决心、视死如归的胸怀、英勇无畏的气概、我将无我的境界,写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1.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建党先驱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不负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的希望与重托,立下了“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

1931年9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因为叛徒的出卖而不幸被捕,在狱中他给妻子写下诀别信,鼓励妻子不要因为自己的牺牲而悲痛,要集中精力继续为党的事业而战斗。建党先驱们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红色的家书无不洋溢着对党的无比深情和绝对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性与人民性密不可分的,对党忠诚就是要对人民负责。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实质。

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古代先贤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革命先驱们精神世界、振奋精神力量的源泉。建党先驱们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营养的同时,必然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优质基因与之融合起来。

1)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对这一优秀基因的传承和弘扬。

早在南朝时期佛教思想家萧统的《令旨解二谛义》一文,就提及“真理”一词:“真理虚寂,惑心不解”。唐代诗人方干的《游竹林寺》有“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宋朝的钱易《南部新书》有:“卢演为长句……樽前有恨惭卑宦,席上无聊爱靓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这里的“真理”,是站在佛教角度讲的纯真的道理。而作为哲学范畴的反映自然社会规律去探求的“真理”,在传统的儒、道哲学流派里,古代先贤表述的是“道”,典型的是先秦时期老子的《道经》认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理解为合乎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在探求、认识“道”(真理)的同时,古人亦表述了他们依“道”而求的理想,如“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宋洪迈《夷坚志》句),以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的理想社会。这些都直接表达了古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建党先驱们勇于追求真理,守望理想。毛泽东同志离家求学之时就提出“学不成名誓不还”;李大钊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夏明翰身陷牢狱仍坚贞不屈,留下“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誓言。

2)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初心”、求“始终”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在建党先驱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践行”与“担当”。

“初心”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就流通的佛教经典《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若忘初心,幻湮迷灭”。这里强调的是,只有对“初心”的不忘与坚守,“方得始终”,修成正果。建党先驱们的“初心”是什么呢?就是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是人类社会对本真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不倦的人格追求。孟子认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老子言道“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柳宗元写下“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7]在古代圣贤看来,赤子之心就是真诚善良的对待别人,毫无私心、积极乐观的去做事。道德准则。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革命实践诠释了对赤子之心的理解,书写了为国之富强、为民之幸福不懈奋斗的理想情怀。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并以其赤子之心,燃尽终身;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朴实而又深情地表白了对中国人民的赤子之心。

3)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文化的优质基因。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这种传统美德的弘扬,这种优质基因的传承。

“牺牲”,这一概念最早在古文献上意为祭祀时奉献给神明、祖先的牲畜等祭品。先秦时期的《周礼·地官》就有“凡祭祀,共其牺牲”句;《左传·曹刿论战》亦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因为“牺牲”是纯色体全(“牺”)的牲畜(“牲”),是全部的奉献,后来就演变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之义了。清末民主革命先驱林觉民烈《与妻书》中,就有“当亦乐牺牲吾身……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豪言。几千年来,在神州大地,古来有“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歌”之豪迈,为正义舍身成仁;近代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气慨,为救亡笑赴刑场。中华民族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国家、为人民,为正义、为事业,牺牲自己,奉献一切。建党先驱们就是这样一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且超越前人、启迪后者的伟大民族英雄。从“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再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8]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为了复兴蒙辱的国家、为了解放蒙难的人民,无数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不畏生死,锻造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4)“忠诚”,是中国人民血脉中流淌的基本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追求。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弘扬了这种优秀品格,汲取了这种文化元素的优点和长处。

忠诚,指为了匡扶正义正气完成伟大的事业,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说文解字》上说:“忠,敬也,尽心曰忠。”《忠经》中的解释是:“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在孔子的儒家学说看来,“忠”隶属于“仁”,忠是诚实的表现,它同时受“义”的节制,是众多美德中很值得称道的。《论语·里仁》里曾子曾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忠”的理解还有:“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桓公六年》)“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大意就是在上的人想到要让百姓得到好处,这是忠;一个人遇到忧患的时候,不忘记国家,这是忠。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忠”由原来的儒家的伦理范畴一跃成为重要的政治道德范畴,其含义主要是指对君主忠诚。从《汉书》之后,历代史书中都设有《忠义传》。[9]历朝历代,中国的读书人把忠诚视为为官做事、为人处世的圭臬。从北宋的杨业的宁死不屈,绝食三日殉国尽忠;到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到明代杨继盛的“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无数古代的忠臣良将,他们身上体现的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建党先驱们继承弘扬了忠诚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贺龙就是忠诚于党的典型之一,在中国革命危难之时,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下定决心跟党走。在南昌起义即将开始之前,因有人反对,周恩来就找到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想了解他的想法。贺龙当即表示听从党的命令,服从党的一切安排。朱德是对党忠诚的一座丰碑,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的最能体现一个人对党是否忠诚,对革命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主力部队被打散,留守断后的部队得知消息后不知何去何从,部队思想混乱。在这危急关头,朱德坚定的站了出来,他对大家讲:“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正是因为对党的无限忠诚,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才得以保存。

5)“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 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最早出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逐渐的成熟,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民本思想的国家。在西周的基础之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民本思想展开了激励谈论,对它的思想内涵已经实现方式等都有了更高的认识。如孔子主张的惠民畏民、行德政的思想;孟子主张的应该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和君主的位置在其次,君主应该和人民同忧同乐的思想;墨子主张的以民为本兼爱平等的思想等等。虽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以民为本这一理念却是他们的共识,虽然表述不一。明末清初,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因素产生,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极大发挥,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无论是封建王公大臣还是圣贤学者,他们之所以强调以民为本,其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是为了“得天下”而去“得民心”。爱民、重民只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国家采取的一种治理手段而已。建党先驱们批判继承古人“民本思想”,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毛泽东同志讲:“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0]不负人民,不仅是一种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深厚情怀,而且是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胡紫薇.陈望道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J].农家之友,2011(7):60.

[2]卢得志.践行使命 自觉担当[J].紫光阁,2013(12):1.

[3]李金坤.瞿秋白咏梅词的精神世界及其词学接受之意义——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比较[J].中国韵文学刊,2015,29(01):67-72+87.

[4]许凤霞.从百年奋斗征程看党的鲜明政治品格[N].天津日报,2021.06.25

[5]刘家义.永葆赤子之心 对党绝对忠诚[J].中国审计,2016.

[6]楼文龙.永远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J].中国金融家,2011(8):49-50.

[7]孙延和.浅议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自律[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3):1.

[8]李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9.

作者简介:吴雄妹,女,中共乐平市委党校校务委员、高级讲师,在职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党建、党史方面研究。石志伟,男,中共乐平市委党校助理讲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党史方面研究。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