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陶晓春 声乐艺术表演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相融合的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8 08:43:1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陶晓春

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声乐演员要想展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还需要会对发声器官与发声方式进行双重控制。站在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声乐表演是依靠表演者的呼吸器官与面部表情、四肢动作的融洽结合而完成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巧妙运用,以及进一步提升舞台表演技巧,才能实现声乐艺术表演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实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奉献一台精美的声乐艺术盛宴。

关键词:声乐艺术;发声技巧;艺术表现;融合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1 声乐与声乐表演

声乐是艺术门类中最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运用人体发声器官来发出优美旋律的音乐表演方式。声乐的艺术表现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它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通过融合声音、旋律、速度、节奏、力度、情绪和情感等要素展现技巧、展现艺术。

声乐表演的来源是声乐作品,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再现该作品的艺术过程。成功的声乐表演,会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原因在于表演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术,在于使用多么熟练的演唱技巧,更是表演者对声音、作品二者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良好的艺术加工。

2 科学运用发声技巧,奠定声乐演唱艺术基础

2.1 气沉丹田,保持气息稳定、顺畅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和原动力,所谓“气动而声发”,在声乐演唱中呼吸对于发声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演唱者能否正确呼吸直接影响着其演唱质量的好坏。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必须时刻保持气息的支持,用气息托住声音,保证气息的稳定、顺畅,才能形成清晰的吐字,形成腔调,进而展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历史演变来看,“气沉丹田”是一种科学的气息控制方法,发出的声音有力量且绵延不断。

在歌唱训练中,演唱者应想方设法找到气息的稳定支柱,让气息控制更加自如、灵活。当然,这里所说的稳定的支柱不是单纯地撑住一口气,它是说在保持气息自然通畅流动的基础上,收住一口气,并且做到收放自如。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缓解声带肌肉群的紧张,避免演唱中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问题,让声音更加富有情感、富有艺术性。

2.2 声贯于顶,提高声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发声技巧为现代声乐表演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例如京剧艺术家提倡的“声贯于顶”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說就是非常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声贯于顶”强调的是声音的共鸣,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变得洪亮、悦耳,且具有穿透力。

为了追求头腔共鸣,演唱者可以通过想象寻找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即将歌唱的位置放在两眼之间或眉心处,把发声的力量盯在那一个点上,集中地让声音从那一点力透出来。随着位置的集中,声音也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具有穿透力,这样通过头腔共鸣就可以形成嘹亮而有力的声音。在口腔共鸣上,演唱者可以放松下巴、舌头,将声音的力量集中于硬腭处,口腔形成一个“O”型并保持住,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才能取得高位置。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越多,音色越纯美,演唱也就越具感染力。

2.3 字音准确,体会声乐的情感表达

所谓“字正”就是吐字清晰,能够准确、清晰,且完整地发出某个字的字音。在声乐演唱中,听众只有完整地接收到发声信息,才能形成对声乐中情感的体会。当然,声乐中的吐字归音与日常生活中的“吐字清晰”是存在区别的,这其中还要配合腔调,这样能在吐字清晰的同时保证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连贯性。比如,在《文成公主》这部民乐作品的演唱活动时,应将作品的发声方法与细发声方法区别开,同时,应当进一步强调民族歌曲中所需要的字正腔圆,尤其是《文成公主》这部作品中句末多为时值音较长的开口音“a”,这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能够将口腔打开,下巴放下,舌苔放平,嘴唇自然放松,声音能够紧贴平稳支点,为后续归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声乐练习中,演唱者应做到咬字有力,保证声母发音清晰准确、干净有力,这样可以直接传递出声乐的情感,并延续情绪;重视韵母中的韵腹适当延长但是不能变形,注意口型保持在积极、饱满、稳定的状态,通过韵腹的控制,保证字音发声准确完整;注意字尾收声要做到归韵到位,让字音有一个圆满的归宿,这时候要用气息托住音韵,将声音保持在高位置。

2.4 声腔圆润,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有效融合

“腔圆”就是指歌唱声音圆润而优美,在歌唱语言上的要求要体现出演唱的意蕴,这样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才能实现有效融合。在声乐练习中,演唱者应处理好字与气的关系,注重立足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实现准确吐字,控制吐字的力度,控制语言情绪,实现字与气的统一;处理好字与声的关系,在掌握准确、清晰的吐词咬字的基础上做到声音的通畅、圆润,并在音量、音域、声音持续力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控制,让发声游刃有余,展现出声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处理好字与情的关系,在声乐作品中字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即所谓的以字传情。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活动中,艺术家可主动模仿传统戏曲表演中常见的唱腔调节技巧,对乐声进行润色,结合自身音乐素养与表演经验,模拟部分唱段的表演活动,分析具体表演效果是否达到自身要求,采用较为适宜的腔调与调性,选择使用京剧中常见的高低音结合演唱方法,参与高水平的音域拓展训练,在表演活动中做好真假声转换,保证自身唱腔吐字清晰、音韵明确直白,提升表演水平与艺术质量,使得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表演活动具备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为声乐表演活动添加富有魅力的婉转意境。

3 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巧妙运用

3.1 手势状态,传达音乐情感

声乐表演一定是在人体发声系统的支撑下完成的。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当中,人们会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发声器官与发声方式进行双重控制。站在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声乐表演是依靠表演者的呼吸器官与面部、四肢的结合而完成的,特别是和手势的巧妙结合。

在声乐演唱时,演唱者手势能反映其心理状态。优秀演唱者不会被手势状态所局限影响,其手势状态也不会对表演带来干扰,反而属于表演的助力帮手。在演唱中,手势状态的自然流畅可以让演唱加分,各个观众能从演唱者具体手势状态中对音乐节奏进行感受,利用手势状态了解演唱人在情绪上的起伏。在声乐表演时,手势状态属于信号传递的关键标志,对手势的变换,能为观众进行各类音乐情感的传达。

但是,若不能对手势状态良好把握,便会让演唱受到干扰,让观众感到表演的不协调,让声乐演唱具备的和谐感被打破。在演唱中,手势状态属于辅助工具,当手势动作不能协调于音乐节奏,或者手势动作过于丰富时,便会给观众喧宾夺主等负面欣赏感受。为此,在演唱中,表演者需要随机应变,对手势动作适宜选择助力演唱,避免紧张手势或者僵硬动作,确保所选手势更和自身相适宜,和演出主题更为相符,让演唱及手势进行完美结合。

3.2 腿部动作,优雅姿态的良好保证

歌唱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显示高超的演唱技巧,还是为了表达情感,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而这也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声乐演唱时,适宜姿态可以起到关键辅助作用,它能让演唱者的表演更具自然感、舒适感,也能在恰当时机让演唱增加渲染力。良好的腿部动作,是优雅姿态的良好保证。

声乐表演在艺术素养和想象力等方面对参与其中的表演者有较高要求,因此应该从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入手对表演者的想象力开展有效培养,使得声乐表演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表演方式,并且在彰显声乐表演艺术内涵的情况下赋予声乐曲目一定的想象力支撑。

在肢体语言中,腿部动作也属于关键组成部分,它会直接影响表演者的整体状态。在声乐演唱中,腿部动作需要演唱者下半部分身体完成,它属于支撑演唱时上半身实际状态的关键点。当演唱者太紧张、腿部动作稳定性不足时,便会导致腿部过多动作,然后严重干扰其上半身姿态,让演唱人整体的演唱状态受到影响。为此,在演唱中,演唱者一般不应该有过多腿部动作,应该使其和上半身动作相配合,呈现演出的优雅状态。

3.3 身体协调,实现发声技巧与身体表现的融合

在舞台演出中,身体状态的协调可以打好成功演出的基础,声乐演唱也是如此。演唱者应该确保身体、头部的协调状态,对音乐内的内涵进行准确传达,让营造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当头部、身体的协调感不强时,则表演美感便会被破坏,呈现给观众的便是状态不佳的表演者、表演者僵硬的动作,使得舞台表演降低欣赏价值。

在声乐演唱时,应该十分关注头部、身体的协调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演唱者应该利用大脑正确支配身体,以大脑将信息发送至各身体部位,确保它们互相配合,让头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协调。在日常练习中,演唱者应该对头部、身体的状态多多注意,在保障头脑十分清醒的同时,应该将身体放松,确保演出时身体能得到明确指示,让头部、身体可以保持协调关系。

3.4 面部表情,注重情感升华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从创作到演唱再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当然,作为声音艺术,在声乐演唱中将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完美结合,才能让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达到顶峰。在欣赏、评价声乐演唱的时候才常常对演唱者的情感投入进行分析,饱满的情感投入能够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让听众为之动容,进而深切地体会演唱者以及作品中传递出的情感价值。基于此,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应重视情感表现,实现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有效融合。歌唱的魅力在于情感的动人,歌唱的关键在于声情并茂。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应该在尊重原作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调动发声技巧,运用情感体验进行艺术处理,将静止的声乐作品形成一个动态的、能够打动人的情感体验的艺术品。

演唱者应把握以下三点,实现发声技巧与面部表情相融合。

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了解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明确作品的风格特征、情感模式以及感情基調,然后从曲调、节奏、伴奏、和声等角度进行分析,明确作品在情感处理方面的变化,进而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第二,体验生活,重视生活情感的迁移。艺术源于生活,声乐亦如此。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应回归生活,真切地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兴奋、痛苦、忧伤等情绪,并根据作者的情感基调实现迁移,用更加巧妙的发声技巧展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声乐演唱中,发声位置和歌唱状态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演唱者之间呈现出差异也是必然的。因此,演唱者应积极发挥想象力,结合音乐作品构建的情境呈现其中的情感,在情感融合中呈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4 注重提高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技巧

4.1 创设相应情景,提高舞台表演技巧

在舞台表演中,声乐演唱者如何通过虚拟的内容展现出真情实感,这其中存在一定难度和考验。首先,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情感表现时,一定要打破空间阻隔,形成时空互联。人情感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要针对生活的辛劳、苦难、艰险以及剧本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深入理解并不容易,特别是表演初期。因此需要声乐演唱者根据表演需要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不断的情景模拟,通过不断的排练将自己融入场景中,真实体会。比如亲人离世、相爱之人分手、游子归家等,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和过往经历,然后再联系这些剧本内容,建立时空互联,用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整个剧本场景进行填充和模拟,自认而然流露出情感表达的内涵。

情感表演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要求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达到忘我境界,从而脱离表演的过程,将自己完全代入,整个融入到角色中。对于真正进入到角色的声乐表演者而言,这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而这种技巧的发挥需要声乐演唱者“进入”角色,通过“进入”,忘记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从而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归宿,并开始按照剧情设置进行自我角色展示,通過自身潜意识的暗示和理解对整个剧情进行演绎。因此“入戏”是对高层次表演技巧的完美诠释,通过亲身投入、实践参与的形式,不断丰富自身感受,提升表演的技能和效果。

4.2 结合声乐内容,提高舞台表演效果

很多专业的影视表演的人员在进行艺术表演时,其执着程度以及投入状态已经不存在“进入”或者“带入”的过程,其角色扮演完全一副“我就是”的状态。他的表演可谓是一种对生命的投入,声乐演唱者也用自己的真实表现以及整个生命诠释出对影视表演艺术的热爱和忠诚,这是一种回归艺术、回归舞台、回归角色的表现。

所以,表演的真谛并不是简单的彰显欣喜、展示魅力的舞台,这只是对表演最粗浅敷衍的理解。真正的表演技巧是有深度、有思想、有温度、有层次的魅力演出,它能上升到艺术高度,这才是对表演艺术的真实理解。尤其是在情感表现上,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去除自身的浮夸,达到返璞归真,互相融合程度。而情感表现的这三个技巧层面正说明在舞台表演中一定要坚持以声乐演唱者为主体的艺术演出,围绕人性发展来研究舞台表演的技巧和价值。

4.3 理论融入实践,增强表演的趣味性

声乐演员想提高自身表演技巧,促进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可以将声乐演唱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的试炼过程,理论知识指声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实践过程则是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经历的内容,要丰富表演者的精神世界,就要提升其专业的能力,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表演者要形成先进的理念,将乐理知识与实践训练构成一种有效的衔接,与舞台表演之间做好衔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表演者会逐渐从训练中找到演绎的方法和技巧,从训练中收获感悟,或者形成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艺术的形式是独特的,但也是存在共性的,表演者要有自己关于舞台表演技巧的思维和独特感知,才能在舞台表演中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董鹏.声乐艺术与舞台表演[J].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2]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7).

[3]李秀齐.浅谈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14).

[4]刘欣.浅析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9(13).

[5]简林海、邓滨涛.探究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普洱学院学报,2020(2).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