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 娜 刘潇玥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9 07:51:1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刘潇玥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很多困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基于社会实践项目,湘潭大学艺术学院的“四步教学法”探索“差异化”艺术设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将课程规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系统内容深度的结合,进行了革新与探索,深化了项目教学法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是兼顾功能与美学的综合专业。在艺术层面上,它用“美”浸染受众的精神世界,在实用层面上,它关注的是设计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对人们物质生活产生影响。在国家的规划和指示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添砖加瓦,更要能成为该产业的支柱,这就要求学校学院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提供改革方案,从而造就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艺术设计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在综合类高校中属于起步晚、经验少、动力不足的专业类型。在“工作室”形式的培养模式下,许多高校已经具备一定的人才培养经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在面临新形势时,在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创新动力不足

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为了能够达到统一且具有量化标准的人才目标,即便嵌套在“工作室”模式之下,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呈现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模式呈现;课程评价也是围绕着考试和课堂表现的评分制。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形成了“教师传授什么就听什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封闭式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原有教学模式下进行着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稳定的成果输出。此时,为适应更高要求、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的革新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的诸多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

1.2 缺乏实践环境

高校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使得高校生活与外界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堵摸不到的“墙”,这堵“墙”隔绝了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时可能面临的高风险,也同时隔绝了学生了解市场、了解行业的各种机会。教学与实践脱节,使得学生徒有软件操作能力,缺少掌握市场动向的能力,专业知识难以支撑其解决各类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依旧无法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对于高校的艺术专业来说,实践环节的缺失或不足,模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无视社会和市场的检验标准的培养方案无疑是空中楼阁。

1.3 优势师资匮乏

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新兴课程,从广告设计到企业形象设计再到书籍、包装设计等等,课程涉及的范围广,跨度大,也有近年来刚兴起的专业课程,学院的师资是否能够与之匹配也成为了课程能否顺利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能否达到较好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较为重视实践的专业学科,近年来选择深造的教育人才逐年递增,但对于现有的教师团队在数量上和社会实践经验上与教学规划中期望的具有专业优势的教师人才出现匮乏的状态。从传统教学途径下走出来的高校老师本身就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而对于接过新兴学科课程的年轻老师又缺乏教学经验,新生与老生的调和也成为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较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可以说是针对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的一种教学革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的时间、空间和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性尝试,集理论、实践、创新于一体,深化项目教学法对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影响,加大“差异化”人才培养“四步教学法”的改革力度,探索“差异化”艺术设计精英人才培养“四步教学法”,即:基础教学竞赛激励厚基础——以赛带教激活力——以赛促教深技能——实践教学接行业,更好地将课堂教学、课程规划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的结合在一起做进一步的革新。

2.1 教学任务模块化,授课与自学融合

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将课程模块化,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如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是成体系的教学内容,但并不利于学生进行特质的分化,找到自己的定位。课程模块化的出现是为了以更为灵活和针对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模块化课程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的分级、分组为子任务,结合一二年级专业基础竞争性教育教学机制和三四年级工作室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机制,在发布任务时,给予任务目标,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将制定任务流程和完成任务工作交到学生手中,以目标为导向的灵活运用和融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将学习融于实践的整个过程,体会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思维碰撞的全过程。加入“翻转课堂”,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学,理论性的知识点在可由学生自学与课堂讲授结合,在学生学习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任务,合理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真正把课程的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提高学习效率,扩展学习范围,是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体现。

2.2 学科竞赛进课堂,良性竞争激发创新意识

艺术设计也被要求具备紧跟社会潮流,甚至能够引领社会潮流,这也决定了学科竞赛在企业、政府、高校共同参与下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创新的机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机会。项目教学法的引入,是要将学科竞赛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日常培养之中,强调学生的高参与度和高质量产出,强调项目学习内容都是符合于社会实践要求的内容,强调以学科竞赛的大平台中以更高要求检验学习效果。启动“以赛带学、以赛促教”的竞赛激励机制,学生以竞赛为目标进行学习,教师以竞赛为支点,代入更加深入的知识点,在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在评选之后进行点评和反思。学科竞赛“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这是师生教与学创新实践能力的博弈与展示,督促授课教师不断将授课内容与新时代的市场要求接轨,也在提醒授课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如何应对变化。以“学科竞赛和横向课题进课堂”为竞争机制,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新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力开展“以赛带学、以赛促教”,尽可能的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程度;横向课题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2.3 锁定特色人才定位,推动实践能力培养

综合校企合作、设计下乡、实训基地建设多方位的实践项目,建立以学院为主导的实践项目基地,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在教学中将实践课题带入课堂,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无缝接轨”。为学生信心重构与能力提升的核心课程围绕“企业项目+竞赛奖励”展开技能训练,力争人人参与,最终让企业项目中标作品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酬劳与奖励,使之成为鼓励式教育的一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地方院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实践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高校与企业共同面对难题解决难题的深度合作。在实践中要强调如何利用设计内容,品牌宣传与推广,为地方企业提供最为切实的服务。如“设计下乡”项目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将艺术设计的力量带给地方乡镇的中小型企业,用实地调研后真实的数据和事实情况分析企业需要什么,用自身的高审美素养优化企业产品的视觉与产品宣传方案,以求将新潮的思想带给乡镇企业,引导他们与先进市场接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锁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厘清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能从中受益并随着市场需求调整更新培养方案。

2.4 培养考核标准配套,完善项目教学制度

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但并未能在根本上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完全有异于其他专业,其主要原因在于最终的考核制度的过于统一上。高度统一的考核标准能够达到最大效率的学生管理,也同样没能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没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项目教学法带来的是培养模式中教学的革新,在教学过程考核与制度保障体系的配套建立也成为了教师在培养方案中所需要考虑到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兼顾学业标准和与课程相关的考核标准。如在以“学科竞赛和横向课题进课堂”为竞争机制,既激励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院教师都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细分考核绩点内容,落实任务到人,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学科竞赛和横向课题的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学生的学科竞赛成绩也直接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研究生的推免直接挂钩。在项目教学所设置的小组教学中制定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强调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展示为辅。在学期中学期末策划各类主题的展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展品向学校师生开放展出,激励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和动力,进一步调动教师对培养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3.1 项目类型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教学的不同阶段需要对应相匹配的实践项目类型,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做出调整。在学科竞赛的选择与企业实践项目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培养方案中制定的课程目标进行,避免为了课程成果和利益,参与授课教师不擅长的实践项目类型;避免本科生在还不具有完备知识体系的阶段下而过多的接触商业化的企业实践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无法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审美能力。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学院和自身的影响力在课外建立多元化项目选择渠道,让教师的在项目选择上掌握主动权。

3.2 项目管理与评价标准要完善

对于时间长跨度大的项目,项目成员可能无法于在校期间完成项目的全部内容、获得有意义的项目成果,而阶段性成果评价考核标准也难以统一。教师应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项目的优先级及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在项目实施阶段根据划分情况组织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也可以从本专业中选择优秀且愿意参与的学生,单独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完善项目组的管理机制,加强项目交接环节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对于阶段性成果的考核标准,需要根据子项目的划分情况单独设立。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践行的是以“产学研”为目标的,以加强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从校园到社会阶段的转变。工作室的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研究的外部环境,项目教学法的深度融合则是构建内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各类学科竞赛、设计下乡、企业项目深入探索项目教学法与“工作室”相结合为培育具有多元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淑珍,周永凯,田红艳,冯绍森.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3):242-244+247.

[2]王宇.信息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3]丁继军,凌霓.项目教学法在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功能探析——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100.

[4]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69-75+80.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020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符号学视域下湖南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SP21YBZ063。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