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院2022年度单列课题项目“武威长城、长征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其转化利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22FY11。 推动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琴琴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甘肃武威 733000) 摘 要:2022年2月18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不仅为甘肃省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指明了方向,也对各市州编制“两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汉代“河西汉塞”、明代“九边”的长城遗址遗迹,而且还有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的红西路军精神及遗址纪念馆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这都成为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武威;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由国家、文化和公园3个词语组成。在不同逻辑层面,国家代表的是顶层设计,展示的是宏观格局理念;文化体现的是本质属性,强化情感关联;公园则是空间限定,具有复合功能。[1]在此概念及逻辑界定上,重新理解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理念并对其进行转化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性的意义。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嘉峪关考察时指出:“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2]在视察张掖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时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3]长城精神、长征精神、红西路军精神等都是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重要的情感纽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现状 (一)长城文化资源现状 武威境内的三县一区均有长城遗迹分布,境内长城全长629千米,单体建筑385座,关堡26座。修筑时间主要集中在汉、明两个时期。 1.汉长城文化资源 武威境内汉长城全长198千米,单体建筑67座,关堡7座。 凉州区境内汉长城有墙体和壕堑两种形式,全长55131米。其中:墙体47950米,壕堑7181米,单体建筑14座,关堡4座。天祝县境内汉长城以壕堑形式存在,全长49731米,单体建筑7座。古浪县境内汉长城有墙体和壕堑两种形式,全长76483米,其中墙体长3035米,壕堑长73448米,单体建筑30座。民勤县境内汉长城现存墙体长14817米,单体建筑26座,关堡3座。境内烽燧线有两条,总长229500米。 2.明长城文化资源 武威境内明长城全长431千米,单体建筑327座,关堡19座,相关遗存2处。 凉州区境内明长城墙体全长63203米,单体建筑72座,关堡7座,其中明长城路线有两条,主要分布于区境东北部。天祝县境内明长城墙体全长55899米,单体建筑50座,关堡3座,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部,墙体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与汉长城并行。古浪县境内明长城墙体全长151081米,单体建筑111座,关堡2座,相关遗存2处。墙体共三条,第一条是古浪县西南部明朝正德年间修筑的长城(1506—1521年),也称旧边,该段长城全长53266米。第二条长城称为“胡家边长城”,是经古浪河东岸胡家边一带另建的一道长城,该段长城全长10962米。第三条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修筑的长城,也称“新边”长城,该段长城全长86853米。民勤县境内明长城墙体全长161058米,单体建筑94座,关堡7座。墙体分两条,主要分布于绿洲边缘及中部一带。 武威境内长城以黄土夯筑为主,建筑形制囊括墙体、关堡、烽燧、壕堑、天险等各种长城类型。尤以天祝县境内的雪域高原长城和民勤县境内的沙漠长城最具特色。2020年底,武威市境内大部分长城段落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录。 (二)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目前,武威共有11处不可移动红色文物遗迹。其中,战斗遗址7处,传统建筑1处,烈士陵园烈士墓1处,纪念设施2处。可移动红色文物408件,其中:“状态稳定、不需修复”文物337件,占比达80%。 武威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物质类文化资源。如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西路军烈士古浪纪念碑、干柴洼红军烈士纪念碑、大靖作战遗址等纪念性景点,又如西路军革命宣传册、毛毡衣、羊皮褂子、西路军用过的根雕木碗等极具时代特征的革命文物。 二是制度类文化资源。如长征时期的《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地下工作方针等。 三是精神类文化资源。如陈昌浩、李卓然等创作的革命诗歌、革命歌曲等。[4] 二、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下而上对“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整体认识不足,理解不够深入系统。因此在编制规划及工作方案过程中,存在对长城长征资源利用不充分、标识性建设不够有特色、长城长征文化精神凝练不具体、文旅融合程度不够高、宣传媒介平台不够广等问题。二是对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现有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较多,在成果转化及如何贴合百姓日常生活等方面转化方式、转化力度不够大,缺乏群众参与度。 三、几点思考 武威汉明长城文化资源丰富,且极具地域特色,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不仅彰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武威段的独特魅力,而且使其成为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制定符合武威长城、长征文化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规划。 武威境内长城资源丰富,天祝段“高原长城”,民勤段“沙漠长城”,凉州—古浪段保存连续完整的明长城,都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近期,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院在开展第一季度长城安全巡查检查时在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西湾村发现了一处烽火台遗址,该烽火台信息暂未收录进全国长城资源调查资料中,是属于武威市长城资源的新发现。由此可见,武威的汉明长城遗址的发掘探究及摸底清查工作还需继续深入。首先,依托武威市长城保护研究院、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现有考察调研现存长城遗址遗迹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武威市长城相关遗迹遗存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武威长城历史遗存的年代断定、位置坐标、形制样貌、保存状况、历史沿革、风化状况、3D展示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呈现,建设起“武威数字长城”。其次,在编制规划时,依据《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规划》,充分融入地域特色,打造地标示范亮点,将天祝境内的雪域高原长城和民勤境内的沙漠长城作为重点规划展示的“两区”,以此将古浪段汉明长城、凉州区段汉明长城资源连接起来,在凉州区将黄羊河生态农业观光区、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与长城镇、清源镇、九墩镇等乡村振兴联合起来,打造“古凉长城遗风”观光区。在古浪将长城遗存沿线的古浪县八步沙治沙纪念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古浪昌灵山等现代纪念场馆和自然景观等相结合,打造古浪“红色长城记忆”观光区。在天祝将长城沿线遗存与祁连冰沟河森林公园、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松山古城、松山新城、乌鞘岭风景区等相结合,打造“雪域长城雄风”观光区。在民勤将长城遗存与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瑞安堡、红旗谷生态旅游村、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苏武沙雕景区等相结合,打造“沙漠长城奇观”观光区。在发挥地域特色的同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最后,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并且彰显国家文化公园的主要精神要义和建设主旨。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研究转化等存在年代久远、分布较散、保护程度不高等问题,但武威长城、长征历史文化遗存又存在部分区域交叉甚至重叠的状况,因此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将长城、长征资源进行统筹分类、归纳总结,发挥各自优势,但又符合省内整体建设规划。 (二)设计布置富有地域特色的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展示。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展示规划策略研究——以宁夏段为例》中指出“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是对文化内核的挖掘和展示,通过建设标识展示的相关内容,依托具体标识的布局和形式,结合相应的阐释活动,综合对文化遗产主体内容进行引导、宣传、展示等相关工作,突出国家文化公园的展示主题。”[5]反观之,在对武威长城、长征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特别对武威境内的汉明夯土长城的标识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在标识上出现的就是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以及属于县域中的哪一段,而对于标识身后的长城具体是烽燧、壕堑、敌台等并未有具体介绍,有些标识因年代久远,也存在字迹漫漶、损坏等诸多现象。在建设“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的过程中,首先要规划设计统一形制的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在甘肃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中的“河西汉塞”核心展示区中涉及展示市州尽可能做到形制统一,具体设置范围控制在500-800米之间,超出范围的历史遗存部分需增加标识,引起注意。其次明确展示主题,以“雪域雄关路漫漫,沙漠长城话奇迹”为长城展示主题,以“西路军浴血奋战,播撒革命火种”为长征展示主题,并通过文字、图片等彰显武威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势。最后,充分考虑采用灵活多样的标识展示方式,对特点鲜明、保存较好的重点长城段落进行重点展示,借助博物馆、展览馆等进行统一展示。对保存状况一般且延续性遭到客观因素制约的点段,采取图片文字、故事再现等方式进行展示。 (三)坚持保护为先,进一步延长武威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旅游链 从中央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来看,对长城、长征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工程,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上。从武威现存的长城、长征文化资源及遗址遗迹来看,各地的长城文化资源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河西长城的建筑工艺大多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征,多以黄土夯筑为主,素有“土质长城博物馆”之称。首先在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上需要采用较为先进的手段及防水、防火、防虫蛀等的高分子涂层,在不破坏现有长城遗存形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保护。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长城沿线村镇百姓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普及,通过发放“文物法规选编”“长城保护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采用移动宣传车在长城沿线和人流密集的地区滚动播放长城保护宣传知识,增强保护长城知晓度、增强全社会长城保护意识。其次,在做好充分保护、尊重遗址遗迹原貌的前提下,做好“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融合工程。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产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深度融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6]围绕长城长征精品旅游路线打造、讲解词及故事创编、研学旅行及其产品开发,长城长征创研基地打造、影视作品创编、文创产品研发等各类文旅融合发展手段,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国家文化公园的认识和感知。最后,结合武威市文旅产业链链长制,进一步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层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武威的历史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康养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中将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进行深度的文旅融合,通过策划“百位主播达人游”实地直播、学术研讨会、“长城文化”摄影展、书画展等多种活动,全方位对“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进行宣传推广。 (四)充分挖掘凝练武威长城、长征精神内涵,汇聚爱国主义的磅礴力量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以往国家公园的建设不同的是文化精神内涵的凝练和认同。凉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并且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起着上下连接的纽带作用,历来也成为了中原王朝控御河西走廊进而经略西北的重要军事要塞,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在凉州地区均修筑了长短不一的长城。因为有了长城这一军事屏障,历史上抵御了数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凉州百姓才能安定的发展农业生产,才逐渐孕育了凉州文化。首先,通过组织开展“长城、长征精神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相关研究,凝练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武威长城、长征精神。其次,围绕武威长城、长征精神,依托现存长城、长征遗址遗迹,组织开展不同范围内的文化宣讲、非遗展演、朗诵阅读、情景剧展演等各类活动,吸纳中小学青少年组成长城长征精神宣讲小分队,进一步深化长征长城精神内涵。最后,在全社会范围内汇聚精神共识。长城不仅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体、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不仅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摧毁敌人围剿的胜利见证,更代表了共产党人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决心。因此在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建设过程中要着力突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现实需求,努力营造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精神、缅怀先烈前辈、传承爱国情怀的良好氛围。
注释 [1]李飞、邹统钎.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旅游学刊,2021,36(1):15 [2]张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高明长城遗址保护水平.中国文物报,2019年9月27日(03) [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02,第110页 [4]杨琴琴.推进武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发展,2021年3月15日 [5]罗伊、权东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展示规划策略研究——以宁夏段为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21.9.25 [6]吴殿廷、刘宏红、王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现实误区及改进措施.开发研究,2021.6.20
作者简介:杨琴琴,云南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现就职于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凉州历史文化等。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