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春 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民乐是我国民族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其艺术价值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情感表现力和个性。本文从民族声乐的发展传承视角,分析了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融合性,多样性,统一性,民族性;阐述了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多元化发展及传承;研究和推广演唱方法,提升我国民乐演唱水平,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传承;唱法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发展中,各民族都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中,结合各自的生活劳作习惯,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民族音乐。民族声乐,就是在民族音乐一种表现形式,它属于各族人民在自身生活领域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在民族声乐中,各民族的特色可以被充分体现出来,民族气息明显,它属于各民族针对音乐美所进行的原始型创作,也属于地方文化内涵的精华。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其艺术价值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情感表现力和个性。 1 民族声乐的发展及文化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态势,不同民族间也有了更密切的交往,也让民族声乐进行了充分合作及交流,让不同民族声乐实现了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互相融合,传承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更多民族声乐获得了继承发展,同时也和现代社会内的文化发展有了密切结合,添加了创新的内容。而在全球化影响下,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有了交流碰撞,因此民族声乐也受到了一些西方声乐类型文化的影响,让民族声乐有了新的发展。 1.1 传承发展中,保留传统的文化基因 中国是一个大国,民族文化丰富多样,诞生了很多原生态音乐,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离不开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声乐文化基因载体就是原始音乐,原生态音乐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包含多种多样不同的民族方言和不同的民间文化,是中华人民集体智慧的宝贵成果,发展民族的音乐文化必须要保留本地的音乐元素。 我国原生态民族声乐融合了不同民族的观点和价值导向,通过音乐向人们展示了工作劳动以及休息间隙最真实的状态和情绪。原生态的民族声乐创作展示了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生在不同的土地上,这些条件可以成为原创音乐创作灵感和创意材料。民族个性文化是民族特色声乐的发展之根,我国的民族声乐要发展就必须保护民族文化基因,赋予民族音乐原创价值。 世界各地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对本土的民族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这样能有效促进我国的民族声乐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国家支持传统音乐,同时也积极引进异国的音乐艺术作品,民族传统声乐与外国音乐和谐共存、相互激励。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改革开放之后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不断发展,为中国民族声乐注入了新的生命,西方声乐艺术有强大的力量,但盲目借用则会导致我们国家的声乐艺术很难提升。 1.2 多元化发展中,保留文化的灵魂思想 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实现多元化发展,应保留文化的灵魂思想,要积极传承传统声乐文化艺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戏曲、民间曲目以及民间舞蹈等,这些内容将有效推动民族文化音乐的发展和进步。脱离根本根基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没有灵魂的。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传承优秀声乐艺术文化的科学做法,就是要与老百姓的喜好相结合,要与传统音乐曲目的情感和演唱技巧相结合,并提高借鉴和传承的有效性。 一直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往往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舞蹈伴奏以及民族声乐等。在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时代背景下,要利用新技术积极将新型唱法与表演模式结合起来,从而充分保留艺术精髓,也让观赏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在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中,促进民族声乐艺术获得好的发展,所展现的演唱模式也别具一格,防止民族声乐曲目表演形式、演唱形式千篇一律,要坚持传承,重视创新,有力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大放异彩。 1.3 在民族声乐传承发展中,传承民族情感的意义 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进步和变化,音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是音乐作品创作和表达的永恒主题。而民族音乐本身的个性,使得其情感更为显露,情感变现力更为丰富,更为渴求情感的表达。声乐演唱者,只有抓住民族音乐的特色,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展示出来,才能引发公众与民族音乐的共鸣,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通常都会对将要演绎的民族作品进行解析,确定作品所属的民族,音乐的风格等内容,根据这些内容,确定自己的演唱技巧、发音等演绎方式。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吐字技巧在和声音相关的表演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各种声乐演绎的基础,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等技巧的运用,突出了文字本身的韵律,使得听众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个性展示了出来。 2 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2.1 融合性 分析民族声乐百千年的传承历史可知,它的艺术特征有明显的融合性。这一融合性不仅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也指中西文化产生的融合。在民族声乐不断的发展中,它经历了因为民族融合带来的发展,也经历了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碰撞发展。不同的文化融合发展形势,让民族声乐得到了发展及不断丰富的充分机遇,在民族融合、中西文化较强的融合特点所影响下,民族声乐有了与时俱进这一发展特点,使其增加了更多文化新内容。 2.2 多样性 在民族声乐中,汇集了国内不同少数民族的心血,他们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在各个民族中,其声乐文化都较为独特,各民族的联合,让中华民族拥有的民族声乐类型文化变得更为多样,让民乐文化的多样、丰富发展打好了基础。在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影响下,民乐文化在逐步发展中实现了持续的创造融合,让民族声乐实现了发展及继承。在我国现代声乐中,民族声乐的文化价值较强,它让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素材。 2.3 统一性 在我国,虽然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声乐也显得多样丰富。但是,分析可知,我国的民族声乐同样存在明显统一性,此类统一性一般体现在政治方向、思想感情之上。在更多民族声乐内,都会表达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赞美及热爱,表现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表现他们的团结一致还有民族凝聚力,这是音乐在思想感情上的一致性。其次,在更多的民族声乐内,也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繁荣及美好的赞美,表达了对共产党的赞美还有拥护等。综合分析来看,更多的民族声乐都有着积极向上类型思想主旨,可以给予人们快乐、幸福的感觉,能对正能量进行发扬,对人们起到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党更加热爱,对人民及生活更加热爱。 2.4 民族性 在民族声乐中,它往往源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区,属于不同地区的民族在不断的实践及生活中,不断创造形成的一类艺术形式。为此,民族声乐往往有着地方上的浓厚文化特色,属于地方民族对思想情感、生活状况等进行的丰富表达,因而在民族声乐内,民族性这一特点也是它最关键的一类艺术特征。在民族声乐中,不管是表演中的语言、服饰,还是舞蹈等相关的艺术形式,它们都会有明显民族特色。更多民族声乐在一经唱响之后,便能充分激发人们的联想想象,让民族地区内的生活情景仿佛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具备较强感染力还有画面感。 3 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多元唱法发展 3.1 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传承,促进多种声乐文化元素融合 一个国家的传统音乐往往包括了多个门派,一般可划分为三种,分别是流行、美声和民族唱法。自古以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将当地人民的思想和文化习俗融入其中,也就是说每一种唱法都有着自身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渊源,发展方向也是多种多样多元化的。而民族唱法又和戏曲歌剧密不可分,类似于民间艺术,将民间的声乐演唱方法与西洋的美声唱法结合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合了不少中国特色元素。在我国,流行唱法是一种新的全新的音乐模式,在我国出现和流行的时间并不长。这种唱法在我国非常常见,而且随着都市文化的发展,这种唱法更多的被人们所熟知。 总的来说,流行唱法和民族声乐唱法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从事声乐事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积极尝试探索其中的关系,有良好的继承、融合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商业艺术才能得到推广和进步,进一步促进民族声乐受到更多民族的喜爱和认可。 3.2 传统唱法结合新唱法,助推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创作 中国传统音乐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当时的生活,以及对当前文化状况的描述,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雅俗共享特性,它既适合艺术家,也适合普通人。美声唱法过于强调歌唱标准化和专业化,这就导致了歌唱的模式过于单一,不能显示中华民族声乐文化的丰富性。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不仅要了解异国音乐文化的优势,更多的是要保护好本土音乐遗产。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传统和融合并重。 我国民族声乐将国外的一些唱法融入其中,包括了美声的气息共鸣唱法。艺术家在演唱我国的民族声乐曲目时没有采用专业的美声唱法,而是将美声唱法与戏曲、曲艺相融合,此时民族声乐艺术曲目的演唱就具备了润腔吐字的特征,这样有突出特色的民族声乐演唱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让观众在听觉上获得全新的感受。民族声乐演唱家采用创新的民族唱法,表现出独特的发音风格,将民族、美声、戏曲的唱法科学的融合起来,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演唱形式。比如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就是将流行音乐的唱法与蒙古族的音乐演唱方法结合起来,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而且也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辽阔的草原上骏马奔腾的景象。腾格尔有独特的嗓音,采用民族化唱法,使得演唱曲目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真正表达出了浓浓的草原情。 对于演唱者来说,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创作,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并加入了一些接地气的文化内容;要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灵感,使民族声乐的创新演唱中具有了浓郁的地方风格;要将传统唱法和创新演唱融合,使民族声乐创作具有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演唱者应积极挖掘声乐作品中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促进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3 借鉴西方的音乐唱法,促进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 在文化艺术领域日益繁荣的今天,民族声乐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唱法,应坚持继承和融合。就我国民族声乐的构成而言,其中包含的类别和唱法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西洋美声唱法。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到了社会文化进步的影响,不仅如此,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也都在发生着变化。民族唱法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韵,而通俗唱法的典型特征就是语言通俗易懂。 如今,中国民族音乐已获得了多元化发展,所以当下人们也普遍接受了民通唱法,这一唱法就是处于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之间,而且还独立于传统美声唱法、少数民族唱法和流行的演唱方法。 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多元化发展也体现在借鉴西方唱法上,其中借鉴美声唱法比较典型也比较常见,民族声乐使用美声演唱中的呼吸、共鸣唱法和气息处理方法,这也成功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体系。 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流行唱法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西洋美声唱法等三种唱法相互结合,逐渐融会贯通。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应当以这些唱法为基础,继承的同时也要真正做到融合和统一。 4 民族声乐演唱的表现方法 民族声乐是我国文化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浓缩。民族声乐作品在当地居民和日常中,由于结构简单,便于演唱,在日常中人们在休闲和劳作中经常进行演唱,传唱度非常高。 4.1 唱腔的表达 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不同民族声乐在发展和演绎中,结合自己的审美和地域文化,便于表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而这些不同唱腔的表达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了诠释,使得不同的民族情感得以充分借助音乐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常常有描述战争、敬畏大自然等内容,这些作品整体风格较为厚重,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借助声腔、胸腔的共鸣,使得自己的唱腔表现得更为雄壮、浑厚,从而展示出作品中的情感。而有些作品则反映的是当地人在收获劳作时的喜悦,这些音乐作品较为活泼、轻快,在进行唱腔选择的时,可以选择清脆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作品的情感感染力和表现力。 4.2 肢体语言的表达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绎的过程中,都是直接采取清唱的表演形式,较为随意。但这种表达方式,没有突出不同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灵性。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民族音乐在发展中也逐渐开始了成长和完善。大量的旋律运用,使得民族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感染力更强。而在民族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则是演唱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身体跟随音乐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有规律的摆动,演唱者全身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各种演唱技巧在放松的状态下,更能完美地呈现出来。 4.3 演唱者的情感传播 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和在音乐作品诠释的过程中,表演者自身要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对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方式进行挖掘。在理解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素养,调动自己适合本首作品曲目演绎的相关技巧和表达方法,从而为公众呈现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只有重视民乐情感表达,才能突出民族音乐的艺术性,为公众营造民族音乐的赏析氛围,让公众和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很好地交流。 总之,民族声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有所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更加充沛,民族特性更为突出,只有借助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才能展现民族音乐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情感。而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传承中,研究和推广演唱方法,有助于我国民乐演唱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理论及实证分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07). [2]张灵燕.我国多元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7). [3]赖荣伟.陶瓷工艺雕塑制作技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10). [4]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11). [5]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6]金松来.小学生最新分类作文 阳光宝典[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01). [7]王珊珊.民族声乐理论与作品分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03). 作者简介:陶晓春(1972--),男,甘肃兰州人,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独唱演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声乐方面。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