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毛 颖 知沟理论视角下学员思维碰撞机制研究——以余姚党校现场教学实践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4-07-16 11:44:0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中共余姚市委党校,浙江 宁波 315430

 

摘要:强化干部教育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校教学要顺应党员干部思维方式建构的特点和规律,改变以往教学过程的单向传授性、被动接受性、简单非重复性等缺点,使教学过程尽可能增加学员活动的主动性,增加调查研究的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知识、观念、思维碰撞的机会,促进教学内容的转化、内化,尽量弥合学员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产生“知识沟”,使“知识沟”逐渐缩小甚至弥合。

关键词:知沟理论;干部教育;思维碰撞;现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1 知沟理论简述

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因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社会分化后果的一种理论假说,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知沟”即“知识鸿沟”随着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接受的教育差异存在差距。知沟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在1970年提出,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状况好的阶层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阶层更快地获取到各类信息。1976 年罗杰斯将“知沟”定义为“传播效果沟”,认为信息获得差异还会导致人们行为沟与态度沟的差距。1974 年卡兹曼提出的“信息沟”,他认为,日益繁荣的新传播技术使得社会信息流通量显著增大,但每种新技术的出现对社会成员来讲享有的机会并不均等,老沟未平,新沟又起,“知沟”进一步成为“数字鸿沟”。

2 干部“知识鸿沟”形成的机理剖析

任何社会个体均具有独立存在与深受社会制约的双重特点,“知识鸿沟”的形成是宏观社会层面因素和微观个人动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2.1 宏观社会层面:干部固有结构与层级导致的差异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再发酵”

固有层级结构是导致干部“知识鸿沟”产生的客观因素,本身“知沟”现象也源起于整体社会结构中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不均衡、不合理因素。不同干部间知识鸿沟的形成受社会大环境与单位小环境的双重影响,使得干部的行为既受国家、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社会概况的制约,又与所属单位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

2.2 微观个人层面:干部不同个体对有效知识的需求和寻求知识的动机“未充分激活”

干部是特殊的具有政府履职能力体现和具有获取大量信息渠道的能动性个体。相较于那些没有渠道主动或被动获取信息的人或各类信息对他们并没用任何用处的人来说,有动机有渠道获取信息和信息对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那部分人,就能以更快的效率获取所需信息。干部主动自觉地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并运用信息,抑或是被动地在问题导向的要求下使用信息,会在习得结果上造成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知识获得的差异。 因此,从干部个体寻求知识的动机和知识实用性的需求出发,干部知识鸿沟的形成主要源于干部对知识的基本诉求不足和原有惯习禁锢两个方面。

3 干部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如何

3.1 形势特殊: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进入新时代,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顺利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必然要求。

3.2 需求特殊:党性教育任务空前

干部教育培训中,组织需求是第一发端,岗位需求是现实需要,干部自身成长是有益补充。组织需要什么,首先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人的思维方式的结构和特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结果。在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中,观念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3.3 学员特殊:新思想“三进”迫在眉睫

干部教育培训与国民教育的高等院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培训对象的根本不同。《规划》提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干部教育培训最突出的位置。当前各级干部大多经历过高等教育,已具备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些学员不但对某些问题的了解比教师透,思考比教师深,而且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套自己有效的实践经验。显然,对这样的学员对象再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些人进行培训学习,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政策解读和知识传播;教师也不再是仅仅帮助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素质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学员掌握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4 教材特殊: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亟需规范

社会实践是党校学习中最主要的教材。在现行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中,通常都是把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党建理论等分成若干个专题进行讲解。即使教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课讲得风趣幽默,学员也听得津津有味,但由于学员学到的很多是知识性的东西,学员互动参与少,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影响。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与学员共同研究的教学案例。把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教学的研究课题,是解决学员工作实际最好方案。

3.5 途径特殊:获取信息的手段方便快捷

基于无线传感网、5G、物联网、云计算,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全球网络智能制造和服务模式,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发达的信息技术、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使学习条件、学习观念、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学员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方便异常,特别是智能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教师单纯凭借信息、知识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4 余姚市委党校“四步现场”现场教学实践探索

余姚市委党校基于选择现场-认识现场-剖析现场-转移现场的“四步现场”现场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发挥其双重优势的混合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与干部实际行为息息相关的技能与态度上,放在学员主观能动的思维惰性和思维方式上,依据不同的考核目标与岗位职能、工作场景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个体的教育教学需求,让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能力的提升,试图为干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路径。

4.1 选择现场:打造学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对象分析的载体平台

教学现场是现场教学的基础与媒介,选择一个成功的教学现场对现场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一是选择素材。选择行业(工作)居于领先地位或在某方面独具特色,具有挖掘研讨的现实价值,如选取“倡导财散人聚、共同创造”的舜宇集团、中国塑料交易风向标的中国塑料城作为教学现场等。还可选取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或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或事件的相关地作为现场素材,如河姆渡遗址、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旧址等。二是选择硬件。教学现场必须具备适合培训的场所、路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等,甚至还需要现场有些布置,使学员产生亲验性,拉进学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员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拥有春晚舞台展示厅的大丰实业、奇点机器人体验馆等,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应,具有良好的现场效果。三是选择主题。根据具体的班级教学目标,尽可能把国内外最新的、适合教学要求的现场精选到课堂上来。如把“时代楷模“黄大年唯一创业公司大年科技作为传播时代精神的教学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 认识现场:打造学员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交互平台

认识现场是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多种工具,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过程,是现场教学的基础环节,其深入程度对教学效果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一是认识现场概况。通过对教学现场的直观考察,看实物、看展板、看图片,或者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对教学现场有一个整体感知。如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谢家路村参观村容村貌,现场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二是了解现场来龙去脉。通过听讲解、看视频、体验、游戏等方式,让学员们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了解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并且能够从情境体验中产生有意义、相关的想法。比如在烈士陵园举行敬献花圈仪式,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现场背后的意义。三是调动学员交流。讲解人、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一些兴趣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产生一个有感观印象且意义深远的学习体验。如到习近平总书回信的横坎头村,交流四明山红色基因的本质与传承。

4.3 剖析现场:打造学员在“行动”中研究、在“碰撞”中思辨的实践平台

剖析现场是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让学员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剖析现场,体悟现场。一是现场反映问题是什么。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如关于王阳明的现场教学重点剖析什么是良知心学,黄宗羲的现场教学重点剖析新民本思想等。二是理论应该是什么。运用理论框架回答实践中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跳出现场来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如在“美丽乡村中为与不为”教学中要重点论述好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三是解决途径是什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有什么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下步措施和建议。针对社会生活实际,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实践。例如以“八八战略”提出十五周年为契机,深度挖掘宁波计划单列市体制机制优势、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四明山生态优势、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环境优势、智能经济的先发优势等八大优势,重点打造了“八八战略在四明”现场特色课程。

4.4 转移现场:打造学员实现在“可看”基础上向“耐看”“可学”延展的知识建构平台

转移现场是现场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把素材变成教材,实现从“可看”的基础上向“耐看”、向“可学”延展,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一是搭建学员设疑平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员提出问题,让思维碰撞,启发辩论与思考。如在智能研究院激发学员探讨机器换人与就业保障之间的关系。二是搭建平等参与平台。视学员为资源拥有者,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从分享与反馈中可以增加彼此的沟通、了解与分担合作,在交流碰撞中生成新经验、新思路。三是搭建学员表达平台。让学员把学习收获表达出来。收获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表达方式可以说、可以写、可以唱,可以演。让学员将现场教学的展示成果转化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成为自己工作前进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模拟1944年浙东游击纵队成立的《誓师大会》课程中,让学员通过多种表达和才艺展示再一次感受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

5 知沟理论视角下学员思维碰撞机制的路径探析

5.1 “外力作用”,拉动学员知识发展水平,创设学员思维碰撞平台

相对均衡的客观条件是弥合“知识鸿沟”的必要前提。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新观念与原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相碰撞、并以前者取代后者的构建过程。傅锦秀认为,思维碰撞的课堂要以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员的探究学习为主,在互相学习、探讨、质疑、辩论和达成中提升个体的思辨与应对能力。陈实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平台,使个体在集体的合作过程中产生思维的交互和碰撞,形成较好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个人基于核心素养的竞争力。尽管干部个体寻求知识的欲望或者兴趣,能够一定程度为固有层级结构不同导致的“知识鸿沟”补台,但干部个体地位、个体身份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干部个体在知识寻求过程中的定位。不同的平台能够给予和带来的不同信息量将直接导致干部个体主动或者被动习得知识的结果差异。所以,要实现干部个体和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正式“知识鸿沟”客观存在,通过教学方向的整体把握、教学教案的顶层设计、教学平台的平等构造,以期促进干部个体知识习得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5.2 落实“基本诉求”,创设良好教学保障环境,提供学员思维碰撞硬件

学习是一个双重情境化的过程。一是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回复知识与其所指、发生和应用情境之间的本然联系;二是将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主体情境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学习者动态复杂的知能结构中强有力的部分。学员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落实“基本诉求”,在多向双边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应当主要探讨和推进实践与问题教学,强调学员的自探究,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现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客观情境和问题情境,搭建起良好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员重新建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5.3 “内生激活”,激活学员自主可持续发展动力,实现学员思维碰撞“惯习”

基于学员思维碰撞模式考虑的干部教育教学活动是从“知沟理论”视角特征出发,并同时将知识差距和特定知识优势等因素和特征反作用于干部教育的全过程,起到引领导向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干部教育内容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打破原有“惯习”禁锢,激发干部个体知识习得的主体意识。行动之前是对观念的唤醒,干部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寻求干部个体的固有能力峰值,对“知识鸿沟”的正确认识是教师采取适切教学计划和学员开展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在均衡、适配的外部环境得到保障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包括通过各种方式的调研清醒认知干部个体知识现状的差异、正视知识增量和能力提升的堵点碍点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丁未.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葛新斌、张玲.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之缘由与弥合路径探析——从“知沟”的理论视角出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

[3]石从红.基于“知沟弥合”假说的“移动学堂”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内江科技,2018(11).

基金项目:2023年度宁波市党校(社院)系统规划课题“知沟理论视角下学员思维碰撞机制研究——以余姚党校现场教学实践为例”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23NDKT33。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金辉 数字经济时代下 
魏 霞 浅议新时代我国 
王敬晖 方健康 徐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