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 智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中国故事”的遴选标准、目标指向、内容选择、原则要求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探索全国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故事;贵州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融媒时代贵州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研究”(编号:2021B179)和2023年度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课题研究项目“红色法治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法学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编号:2023YB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窦智(1980--)女,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愈发频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与此同时,国家间的文化竞争也日趋激烈,文化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故事的传播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思政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在融媒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
(一)何谓“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讲述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故事。这些故事既包括中国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也包括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进步和人民奋斗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二)何为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我们要以客观、真实、生动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传递中国的声音。这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需要我们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成果和人民奋斗的精神风貌。同时,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高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
(三)为何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首先,从理论角度看,“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讲述中国故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可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播中国故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形象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和方法,使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国故事”的遴选标准
(一) 价值导向标准
价值导向标准是高校思政教育选择“中国故事”的首要原则。这些故事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而言,应选取那些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时代风貌等方面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真实理性标准
真实理性标准要求高校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注重故事的客观真实性,避免夸大、虚构和歪曲事实。同时,这些故事还应传递理性思考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讲述真实、理性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共鸣标准
情感共鸣标准强调高校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选取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故事。这些故事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其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认同。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三因”标准
“三因”标准是指高校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的原则。因人,即故事应贴近学生个体需求,关注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因地,即故事应具有地域特色,反映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状况;因时,即故事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遵循“三因”标准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指向
(一) 强化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教育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其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注重选取那些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一体的观念。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其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三)提升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注重选取那些反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发展动态。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 促进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应注重选取那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故事。这些故事应涵盖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潜能的发挥,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如“卧冰求鲤”展现孝道,“精忠报国”彰显爱国情怀,“孔融让梨”传递友善价值观等。这些故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重点讲述这类故事,以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这些故事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思政教育应适当选取这类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反映中国革命精神的故事
中国革命历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如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素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适当讲述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程,激发其爱国热情。
(四)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故事
除了传统故事,现代社会也涌现出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故事。例如,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新时代改革创新、脱贫攻坚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成果等。这些故事反映了时代精神,展现了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思政教育应关注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激发其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五)贴近学生实际的故事
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择中国故事时,学校还应注重贴近学生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引起共鸣的故事,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典型事迹、优秀学子的成长经历等。通过讲述贴近学生实际的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动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筛选和讲述中国故事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严格遵循价值导向标准,确保所选故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二是要注重真实理性标准,避免夸大或虚构事实;三是要根据“三因”标准进行选材,确保故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遵循情感共鸣标准,选取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人故事。通过科学合理地筛选和讲述中国故事,高校思政教育将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五、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要求与路径创新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要求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首要原则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错误思潮和反动言论,确保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
2 .遵循真实理性的原则
真实理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石。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注重选取真实、客观、理性的故事素材,避免夸大、虚构或歪曲事实。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3 .强化情感共鸣的力量
情感共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选取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故事,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中国故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4 .注重因地制宜的特色
因地制宜是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充分利用资源,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故事进行讲述。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
1 .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更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其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另一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思政教育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用性。同时,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中国故事的力量,增强其对中国故事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展览等,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与不同领域人士交流的机会。通过多元交流平台的建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对中国故事的思考和探索。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和管理,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故事的真实性和感人之处。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真实理性的原则、强化情感共鸣的力量以及注重因地制宜的特色等原则要求,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路径创新举措,高校将能够在思政教育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展望未来,各地高校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政教育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成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价值与魅力,为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仲文.讲好中国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2] 张茂泽.中国思想文化十八讲(修订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3] 李娟.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
[4] 刘雨思.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5] 刘国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6] 沈晓婷.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3(11).
[7] 廖萍、李媛媛、顾凡、王静怡.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J].公关世界,2021(12).
[8] 王莹莹、王艳.以“讲好中国故事”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9] 王霂凡、赵冰.“讲好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10] 辛如彬.讲好中国故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11] 梁昕、喻苗.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跨文化传播——以贵州对外宣传相关报道为例[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2).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