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周 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4-07-16 14:37:0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周 颖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摘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摇篮,高校在英语教学的课程构建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将从母语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文献综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可行性路径等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关注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最终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英语教学;可行性路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学科设置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把语言视作一种工具,最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在使用语言交流时,往往会涉及到语言的转译,要想实现完美的中英互译,光熟悉一国文化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英语授课时不能单一的注重目的语的文化输入,也要加强母语文化的输入,这不仅能培养出优秀的语言使用者,也有助于弘扬母语文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有为青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目的语文化,轻视母语文化,甚至于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能更好的培养人才,这就使得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变成一个急需关注的普遍课题。
一、母语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母语文化融入语言教学进行了广泛研究。随着工业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其突破性进展发生在20世纪后期,其中影响最深远的研究者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克拉姆契提出的语言教学和文化互动模式。1993年,克拉姆契在《语言教学中的语境和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学习不应再简单的视作一项技能,应完全的融入到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之中。她将其所提倡的文化渗透课程视作为不仅会促进学习者了解外国文化,当母语文化遇到目的语的外国文化时,也会促进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更深入理解。克拉姆契认为文化教学和渗透应是多元合一的,而不是分开的,她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结合起来则越多越好。克拉姆契的多元文化互动观为后来的文化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1996年,在基于美国外语教学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一书中提到,通过学习其他语言,学生会学到该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但除非做到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并不能真正的习得该语言。1999年学者克拉斯纳在《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单纯的语言学习绝不能让学习者足够的胜任该语言,他们必须要同时了解语言所反应的相关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在外语教学中凸显外语文化和外语知识的共生性、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融合性。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的引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1996年束定芳在《语言和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一文中提到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获得进一步的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2002年,张为民、朱红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重点研究了单纯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是否足以促进英语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这门语言的问题,同时指出做到文化交融,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促进育人功能。之后的20年间,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高校一线教师对母语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中的合理性、必要性、如何呈现以及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广泛的思考。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进一步探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快速交融,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是我国各阶段教育都极为重视的教育内容,希望为我国走向国际舞台培养出更多能够跨文化交际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新生力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外语语言知识点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忽略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甚至出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失语”的现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
(一)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培育各领域高质量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22最新版)中强调“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由此可看出,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高校课堂教学一直都注重为学生创设地道的语言环境,弱化汉语结构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输入,以培养学生的西式思维为目标。这导致国内英语课堂上存在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目的语文化,忽略母语文化的融合。这就会使得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难以形成健全的文化观,很难做到文化的融合和包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提升国际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和推动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保障和途径。
(三)完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
高校英语教学除了英语专业相关课程以外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几乎都要必修的公共英语课程,该课程几乎是覆盖了所有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但目前不乏众多的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任务主要以机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和知识灌输为主。课堂的主教学环节主要还是以词汇,句式,课文翻译和讲解课后习题为主,对文章本身所反映的目的语文化现象深度剖析不够,对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融合的联系不够深入,甚至对于母语文化的切入几乎是缺失状态。之所以出现该现象,一是教师本身文化融合知识的缺乏和备课不足;二是高校英语教材在选材源头上保障不够,不能兼顾所选文章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辅助融合和切换。二者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作为听课主体的学生,在文化传承方面要么出现极度西化,要么对文化的理解含糊不清,产生目的语文化没有领悟好,母语文化在课堂上输入度也极少的现象出现。高校英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有效地将中华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完成国家提出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鉴于上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执教者在完成高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讲授内容之外,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高效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显得格外重要。现主要从教师、教材、教学课堂设计及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等四方面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效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提高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
高校英语课堂上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足或者失语的现象,首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对所授课程的文化融合程度直接影响语言文化的教学效果。高校英语教师常年专业的学习英语和英语国家文化,忽略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部分教师甚至认为专业的英语教学就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尽可能的降低母语文化对其干扰。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会认为母语文化和英语学习是冲突的。所以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思维,要认识到英语教师不但是语言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提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意识,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对于每一章节的讲授,教师要做到深入全面的备课,把握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核心知识,主动挖掘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渠道,为学生展示用英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前提之下,让学生全面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积极了解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的同时,也要结合母语文化的长处,全方位的进行语言文化的讲授,帮助学生实现语言文化学习的交融互通。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文化积淀,增加自身文化储备。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博览群书,关注时事新闻热点,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延展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定期并积极参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讲座、研修等学习活动,系统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自身母语文化素养,以此来提升教师在今后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开发校本教材
高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由于近年来受国家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高校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呈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和方式都有极大的改善,但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在编写时的定位重点和受众学生群体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综合自己学校学生语言程度和教材中所涵盖的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融合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教材。以两个比较知名的出版社的两套教材为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这套教材的教材定位为综合教育型,旨在帮助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进一步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选材上也主要以趣味性、知识性、可思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但是在教材文章选取和课后习题中,对跨文化交际部分的内容编写甚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发掘相关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思政元素才能更全面的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相比之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在课程性质上更加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其总体目标也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翻译部分,其英译汉部分会选择西方的人文素材,汉译英部分选择中国传统优秀的人文素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很好的从源头上完成跨文化交际,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如在第一册第一课的翻译部分,英译汉为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汉译英部分为介绍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通过这样的转译练习,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不同国度的思想文化名人,还可以了解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让学生在课堂上便可以培养文化开放意识,让其更具文化包容度。所以各所高校在选择教材时,除了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掌握水平,明确院校专业育人的定位以外,更要对教材本身进行筛选,选择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可以结合本地区人文景观,民俗传统等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元素,鼓励本校有能力的英语教师联合开发供所有专业学生共同使用的英语校本教材作为公共外语选修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或者作为公共外语必修课程的部分必讲章节,供公共外语教师或者英语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使用。开发的校本教材题目可以以 《xx地区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翻译》等作为参考,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同时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
有了教师教授文化意识的提升和教材从教学源头上的保障,接下来在教学环节就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专业课英语教师还是公共课英语教师建议每周一次的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将接下来的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和讲授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鼓励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讲授英文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配套的思政版教学课件,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和讨论,确定何时何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环节高效实施。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文化渗入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在备课时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切入点,并以此让学生用英文讨论和发言;可以通过课前主题演讲的方式,授课教师提前确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讲题目,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前进行演讲;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每一课都有自己的主题,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中外角色,来模拟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的慕课资源,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所学知识。
(四)丰富第二课堂,拓展课外学习渠道
鉴于第一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尽管其有着不可代替的前沿教学功能,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的融入教学环节,教师还应注重对第二课堂的开发,以此作为第一课堂的教学和学习的有益补充。在课后时间,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类媒介给学生推荐关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质量的英文节目,频道等,组织学生观看反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纪录片等影视节目,比如《走向共和》《大国崛起》等,都可以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定期举办英语角等,通过特定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用英文交流或者分享对文化差异的看法并举例,从听说读三方面增强学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学校的相关学生团体和团委或者公共外语系部还可以组织举办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演讲比赛或者知识竞答等文化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英文整理并翻译中国文学经典书目中的文化术语......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在实践中体验文化和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深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只能越来越深入。为了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是必经之路。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的各级组织者都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言教学的融入问题,进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并进而向全世界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Kramsch Claire.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290 pp.
[2] Krasner,I.The฀ rol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Dialog on Language Instruction,1999,13(1-2),79-88.
[3]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4]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报,2002(1):32-40.
[5]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003).
作者简介:周颖(1986--)女,内蒙古人,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英语学科专项课题”项目,立项编号:WY2023011-B。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金辉 数字经济时代下 
魏 霞 浅议新时代我国 
王敬晖 方健康 徐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