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县长靳东在旅游产业大发展上的讲话(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5-08 18:43:00 作者:靳东(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来源: 文字大小:[][][]

县长靳东在旅游产业大发展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12-20】 【来源: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州委作明书记在若尔盖县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我县旅游发展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全县旅游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凝聚共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昨天,县委、县政府组织大家实地考察了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景区旅游开发情况,现场作了安排部署。现在,我向大会作全县旅游发展工作报告。等会儿,县委泽尔登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我向大会报告的题目是:凝聚共识,励精图治,乘势而进,奋力推动若尔盖县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艰辛历程 

  若尔盖县旅游业自1998年开始起步,通过艰难创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8年,全县实现旅游接待5000余人次、收入115万元,到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前后旅游人次、收入分别翻了220余倍和770余倍。若尔盖旅游的发展成绩显著,也可谓步步艰辛,每一步的跋涉前进都凝聚了若尔盖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历届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的智慧与汗水。回顾若尔盖旅游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我县旅游业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8年至2002年)。若尔盖旅游发展迟、起步晚。1998年,若尔盖县旅游局正式成立,最初开发经营的仅为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景区管理、售票等工作主要由县旅游局组成单位职工完成。花湖湿地也只是县林业局管辖下的一个半封闭、半开放式的景点,区内仅有简陋的巡护木质栈道和巡护站房屋,游客主要以过境游人为主。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差、宣传促销活动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我县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实现了旅游里程碑式的起步,也标志着若尔盖旅游的正式起步。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7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决定,若尔盖县被列入了“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作为“大草原、大湿地”精品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给我县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县旅游工作按照“立足生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做强旅游、推进科技、弘扬文化、持续稳定、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战略,突出自然生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2003年,县委、县政府将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等红色景点纳入了《若尔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与成都会展集团签订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成立了若尔盖九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管理黄河九曲第一湾和花湖景区,加大了对外营销宣传力度,通过公司化经营推动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就占到全县GDP35%,由此,旅游业成为了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三阶段是停滞阶段(2008年至2009年)。正当若尔盖县旅游势头较好、蓬勃发展的时候,异常严峻的拉萨“31·4”、阿坝“3·16”事件以及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若尔盖县乃至整个阿坝州的旅游业遭受重创,服务业十分萧条,2008年的旅游接待仅有10万人次。其后,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和旅游、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营销,全县旅游业逐渐回暖。尽管如此,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总量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但较2007年的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接待收入仍然滞后。  

  第四阶段是振兴阶段(2010年至2012年)。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围绕“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旅游发展机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注重宣传促销,提升景区知名度,提高旅游质量,使旅游逐步上档升级,游客的体验参与性更强,文化氛围更浓,古朴与自然得到了充分呈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2012年底,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预计到2013年底,全县接待游客将达到120万人次。若尔盖成为继阿坝州“金九寨·银黄龙”之后又一让游人魂牵梦绕的高原旅游胜地,正以独有的魅力和崭新的姿容笑迎八方宾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奋斗,彰显了若尔盖人不愿落后、不甘落后落后的精神风貌。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大家予以的工作支持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形势评估 

  近年来,若尔盖旅游的快速复苏振兴和影响力逐年扩大,给全县旅游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催生了新的活力,旅游人次、收入增长在全州草原各县中排列第一,景区门票收入在全州仅次于九寨沟和黄龙,位列全州第三位,成为了阿坝州旅游增长的主力军。湿地生态、草原观光、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主导品牌正在快步走进人们的心中,“游九寨,看黄龙,把梦留在若尔盖”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放眼全国、全省、全州,无论是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毕棚沟和汶川水磨、三江等州内其他景区,还是我县的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等景区景点,放眼全国,与云南丽江、内蒙古等旅游景区相比,我们既有优势,也有“短板”。 

  与云南丽江相比,相同之处是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人气都很旺盛、形象都很优质、特色都很鲜明,但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品质不同。九寨沟以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出“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中外游客誉为“童话世界”。黄龙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艳丽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由于主景区黄龙沟很像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在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若尔盖以一湾静谧的黄河水、一片茫茫的大草原、一个国际知名的大湿地,让游客犹如进入了梦幻仙境一般。而云南丽江古城则以人文景观为主导,独特的城建格局,高超的水系利用,曲折有致的古老街巷,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穿街过巷的流水,形成了一幅家家流水、户户垂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画卷,充满了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诗情画意。丽江的人文商业气息也非常浓厚,形成了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有多家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商场或一条街,并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旅游线路。二是服务不同。在阿坝州内,除了九寨沟、黄龙已经达到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具有世界一流的管理经验之外,若尔盖、红原、汶川、理县、小金等景区景点的发展起点都很低,虽然有品质优良、各具特色、禀赋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服务、景区管理水平等还处于爬坡攻坚、日趋完善的初始阶段,很多的管理服务模式、机制体制尚处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而云南丽江在旅游开发中非常注重机制创新,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我州的九寨沟、黄龙、达古冰川、四姑娘山等景区一样,都实行了管委会制度,管委会行使对旅游区的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景区由旅游开发公司独立经营,实现了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市、县区一级成立了旅游集团公司或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景区景点实行“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帐务适时清算和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云南丽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实行了行业管理,使各行各业都围绕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展工作。同时,丽江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旅游环境很好,所有导游人员必须具有国导证和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统一民族服饰,并经过专业院校系统培训后方可执业。导游的知识面广,解说得体,不仅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或舞蹈,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三是客源不同。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乃至若尔盖,游客的可进入性虽然在灾后恢复重建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和九黄机场的建成、国道213线的改造升级,为游客进入我州打通了便捷通道,目前九黄机场开通了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北京、上海、杭州等7条直达航线和广州、深圳经停成都(重庆)往返九寨航线,年旅客吞吐量在60万人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1.2万人次,但目前阿坝州的旅游业仍然受到了交通条件的局限若尔盖的旅游客源,主要是以南线、东线、西线的陆路交通进入为主,以九黄机场的空中航线进入为辅,加之我们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十分传统和单一,致使我县的客源市场扩张战略推进缓慢、旅游客源市场的覆盖半径过小,客源仍然以成都、重庆、甘肃、青海等省市区的自驾游、自助游和部分团队游为主,欧美、东南亚、港澳台以及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源十分稀少。相比之下,云南丽江比我们更具有旅游交通的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铁、公、机”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并以航空交通为主导,全力打造旅游客源生命线。目前丽江已有直达昆明、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北京、南京、杭州、西安、西双版纳等11个城市的航线,2012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288万人次,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又是国内通往世界各国航线最多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每周分别又有704个、673个、298个国际航班飞往世界各地),丽江通过这些国内通航城市又与我国的50多个通航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城市和国家自然就成为了丽江的主要旅游目标客源市场,每年丽江的游客接待总量在1200万人次(阿坝州2100万人次),年接待收入在130亿元(阿坝州180亿元)。同时,在中国旅游尤其是西部旅游尚未全面起动的时期,云南丽江率先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先导战略,每年都要从旅游发展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旅游品牌形象,通过申报世界遗产、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宣传促销活动、引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等一系列整体宣传促销方式,丽江先后荣获了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世界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全球人居最佳优秀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诸多桂冠。而且,云南丽江还与各省、市、区高度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客源地旅行社深度合作,显著扩大了丽江的客源招徕力度,从而赢得了发展的先机,抢占了客源市场的制高点。四是文化不同。阿坝州的文化资源积累五彩缤纷、非常深厚,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分布广、类型多,红军长征在此经历了一段爬雪山、过草地最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留下了历历在目、悲壮感人的红色文化,古蜀文化、大禹文化、唐蕃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都是我们不可磨灭、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宝贵文化遗产,九寨沟文化产业园、映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园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成为了“藏羌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了我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珍贵基石和文化宝库。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等旅游大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经营性演出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业等以经营性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尤其是九寨沟演艺产业群2006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炼就和催生了一批艺术营销人才,容中尔甲、蒲巴甲、“高原红”女子组合不仅唱响了九寨沟,更成为了全国的知名歌手。我们再看丽江的文化,丽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建筑风貌特别是纳西族文化成为了丽江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1996年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开始,丽江就努力破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两难问题,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保护、继承、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系,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打造出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茶马古道、《印象丽江》等民族文化精品和酒吧文化、“艳遇丽江”、“邂逅之都”等经营性、诙谐性民间文化名片,还有每场都座无虚席、让人回味无穷的民族文化舞台剧《丽水金沙》,使丽江成为了中国西部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与内蒙古草原相比,若尔盖和内蒙古都是大草原,藏族和蒙古族等主体民族都属于游牧民族,都体现出了历史悠久、沉积厚重的马背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不同。内蒙古与若尔盖,一个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一个位于天府之国的西北边陲,人们都可以在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区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与震撼。内蒙古疆域辽阔,地跨“三北”(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土地面积是我县的11倍,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经度和纬度的跨度都非常大,土地的南北跨距达到了1700公里,当内蒙古南部早已是万木竞秀的春天,北端却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寒冬。而我县的经度和纬度的跨度小,因此气候差异小,景色在同一季节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二是特色不同。内蒙古的气候特征是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因此内蒙古也由东向西从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所以内蒙古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若尔盖的气候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自东南向西北的分水岭把若尔盖分为西部丘状高原区和东部高山峡谷区两大地貌类型,因此若尔盖体现的是西部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草原和东部高山原始森林两大自然生态景观。三是感受不同。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草原,是一种辽阔、博大的美丽,给游客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茫茫苍苍的感觉,且景色的差异性较小,植被物种比较单一,长时间游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若尔盖的大草原、大湿地,植被良好,物种多样丰富,水草丰茂,天地相接,加上逶迤蜿蜒、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和包座、铁布的原始森林、高山峡谷风光以及民俗、民族、宗教文化的点缀,若尔盖更适合游客慢进漫游。 

 

  通过纵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若尔盖旅游产业发展的长处和优势。一是资源独一无二。若尔盖是中国第二大草原、黄河唯一流经四川的地方、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有世界唯一的野生梅花鹿种群、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原产地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全省、全州的旅游资源中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二是交通相对便捷。若尔盖东面有九黄机场、南面有红原机场、北面有甘南夏河机场,公路网路四通八达,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县内有若九路、唐热路和省道209线,省道、县道东可连接九寨、平武、绵阳,南可连接红原、理县、松潘、成都,西可连接甘肃、青海,北可连接迭部、陇西、陇南。三是文化较为独特。我县的安多藏族民风民俗文化和格鲁派、萨迦派、苯波教的藏传佛教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开发潜力巨大。巴西会议会址、古潘州战斗遗址、包座战役遗址和阿西茸牙弄周恩来故居等红色文化遗迹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极其重大深远的意义,有进一步挖掘提升的巨大空间。四是旅游品位一流。近年来,我县的花湖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最佳婚照目的地”,黄河九曲第一湾被评为“最佳休闲目的地”、“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扎萨格户外天堂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新美景”,“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若尔盖县的旅游资源品位在全国、全省、全州都具有一流水准、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在看到发展优势和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劣势和问题。一是产业要素不齐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客源市场主体不发达,高端与低端、海外与国内的游客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不突出,消费式和体验式的旅游要素缺失,尤其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游客无物可购、无娱可乐,还处于“门票经济”的粗放发展阶段和“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低级层面。二是发展步伐缓慢。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主要景区的前期开发力度不够大,致使发展的“历史欠账”较多,游人中心、导视系统、车行系统、标示标志标牌、游人栈道、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境内的旅游公路等级不高,景区内的旅游线路不闭合,旅游服务的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三是季节特征明显。旅游淡季、旺季矛盾十分突出,9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每年5月—9月份的旅游旺季,景区承载压力重,旅游淡季尽管有一定的门票收益,但又存在旅游服务行业的大量停业、歇业和经营性收益的严重“失血”。四是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和涉旅行业的现代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无导游人员和解说人员,宾馆、饭店、超市、旅游商品店等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比较差。五是发展环境脆弱。地震、山洪、泥石流、自焚案件等天灾人祸仍然是制约、影响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致命伤、头痛病”,生态保护限制、环境治理、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文明素质、物价管理、市场管理、利益分配矛盾、寺庙管理与旅游开发等等问题也暴露出很多弊端,软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发展意识不够。社会认识还不统一,部门配合不够协调,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还没有全面调动起来,发展的氛围不够浓,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还处于被动局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 

  三、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藏区旅游要由风光旅游提升为文化旅游,四川旅游要由点式营销提升为量身打造的精品线路”;在2012年的全州旅游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阿坝全域旅游景区’新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进程”的总体思路。从国家、省、州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导向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已经到了不突破就落后,不提升就无前途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提升、加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主体为抓手,坚持走“12345”的发展路径,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低水平的初级服务向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转变,着力打造“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精品品牌,全力塑造若尔盖旅游的全新形象,奋力建设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12345”的发展路径,即:一处目的地。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旅游区最佳目的地。二张名片。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三种选择方式。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自驾游天堂,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团队游基地,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自助游营地。四条旅游线路。湿地草原黄河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安多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精品线路,朝圣穿越探险旅游精品线路。五大特色景区。南眺黄河第一湾,北游白龙大峡谷,东出巴西红色情,西临纳摩沐温泉,中赏花湖麦朵措。 

  四、旅游发展的工作步骤 

  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2010年—2013年):打基础。这一步我们已经基本走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若尔盖旅游总体规划、花湖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详细规划、巴西会议会址国家AAAA级景区详细规划已经绘就了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蓝图。花湖已经实现了自主经营管理,黄河九曲第一湾创AAAA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将建成,以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为主打景区,巴西会议会址、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求吉嘎哇民俗风情村为辅助景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红星河它温泉、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占洼溶洞、包座原始森林等新兴景区正在引起投资商的关注,城市和乡村的水、电、路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县宾馆、饭店、客栈接待床位达到了6000余个床位,且已有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三星、四星、五星等准星级宾馆酒店。特色餐饮、娱乐演出业、物流业等行业不断兴起,涉旅服务行业和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全社会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投资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厚。2013年底,力争实现旅客接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 

  第二步(2014年—2016年):创品牌。我们要打造三个层次的品牌,一个是总体形象品牌,第二个是旅游景区品牌,第三个是文化旅游产品品牌。总体形象品牌就是“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景区品牌除了已经成功塑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景区品牌以外,还要逐步打响巴西会议会址、纳摩神居峡、扎萨格户外运动天堂、达扎书院、红星河它温泉、包座原始森林、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品牌,而且要有12个景区逐步加入国家3A4A级景区的行列。要积极挖掘和开发“最美湿地文化、多彩藏族风情文化、红色草原文化、神秘宗教文化、川西藏区美食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精心包装“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国河曲马原产地、中国梅花鹿基地”三张动物名片和“开国九大元帅走过的地方”的黄金名片,放大旅游品牌宣传促销效应,实现客源市场的战略性扩张。2016年,力争实现旅客接待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第三步(2017年—2020年):树形象。要通过城乡和景区硬件设施建设、软实力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等综合型措施,打造23个国家3A级、4A级景区,利用航空、铁路、公路三条客源生命线,形成与周边省市区县、省内外知名景区、旅游集团、机场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若尔盖县旅游线路与省内外精品线路无缝对接,让若尔盖和云南丽江一样,形成游览、交通、通讯、餐饮、娱乐、购物等各个环节都要一条龙配套服务,处处都体现出高品质资源、节约型开发、高水平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对外旅游形象,达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安全、效益、秩序”四个统一的目标,若尔盖成为人们追寻美丽、富饶、文明、和谐高原生态家园的最佳首选目的地。2020年,力争实现游客接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   

  五、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抓规划。合理定位是旅游规划的基础,科学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前提。若尔盖县已有旅游定位,也有旅游规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变化,还需要提炼,还需要不断完善、充实、调整、提升,从而为若尔盖县旅游整体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定位上要体现准确性。我们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若尔盖看旅游”。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重新审视若尔盖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若尔盖的旅游开发潜力,也才能得出准确的旅游定位。所谓“跳出旅游看旅游”,就是要从“就旅游论旅游”的传统认识误区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若尔盖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所谓“跳出若尔盖看旅游”,就是要从相对封闭的小区域观念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全州、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中来审视。从目前若尔盖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用十年的时间,分三步走来建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的目标,这既有现实性,也有超前性;既符合若尔盖旅游发展的实际,也充分体现了若尔盖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际和总体要求。二是规划上要体现前瞻性。规划上要有前瞻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空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小打小闹,陶醉于我们自己的自以为是,要有全州、全省、全国的眼光,甚至世界的眼光;另一方面,是时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规划现在能做到的,要有发展的思维,要作长远的规划,要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发展的空间。在若尔盖的旅游规划上,要坚持“大旅游”的理念,对以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巴西会议会址为代表的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精心规划,将各类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着力彰显“高原生态家园”的独特魅力,充分拓展和发挥旅游的综合功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要引进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引进先进的旅游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组织修订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规划,要以具体的旅游项目作为支撑,通过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另外,要注意把旅游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畜牧、林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规划和建设中,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三是执行上要体现权威性。规划一旦形成,一切开发都应依照规划、遵循规划、服从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划定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区、科普区、核心区和建设区,尽量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严禁在景区内外发生乱搭乱建及其他破坏生态资源的现象。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规划执行机制,按规划招标,按规划实施,严格监督,始终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旅养湿、以旅促牧、以旅富农、以旅强县,实现可持续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精品的顺利建设,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建设。 

  二是抓投入。首先,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争取和实施省道209线和若九路、唐热路的升级改造,做好空中、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对接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栈道、游人休息点、景区购物点、垃圾处理点、停车点、景区道路、观光车、骑马场、索道等项目。针对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的实际,制定标准进行提升和完善,升级星级宾馆饭店,改造小型旅馆,发展主题客栈,培育村寨客栈,引导帐篷宾馆。部分接待能力较强的宾馆要逐步配备供氧设备,三星级以上的宾馆要逐步开设氧吧、高原氧仓,解决游客到高原地区氧气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增加游客在若尔盖的停留时间。其次,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联合大专院校搞好旅游营销、导游、艺术等重点人才培养,推行景区景点专职导游制度和导游地接、地陪机制,努力使每个导游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的知识,而且熟悉若尔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景区景点,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旅游行业管理有序,操作规范。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促使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对游客热情、友好、大方,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再次,要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大投资商、旅行商和著名旅游饭店集团以及各类民间资本,广泛吸纳他们的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若尔盖县旅游产业发展,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三是抓核心。以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核心要素做文章,分类建立行业协会,实行产业化、组织化集群发展。一要针对自驾游、自助游、团队游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着手建设自驾游、停车、休闲、观景站点,建设一批自驾游、自助游、团队游车辆营地、帐篷营地,不断改善若尔盖县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方便快捷性。二要通过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部门、旅游公司、九花管理局把各主要景区景点、涉旅服务企业连接起来,从网上推介旅游产品,发布旅游信息,推动网上出游预订机票、住宿、门票、饭店、车辆等,让游客自由选择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促进自助游、自驾游、团队游的加快发展。三要利用交通好、人气旺的特色魅力乡镇,开辟旅游购物商业街、购物点或美食街,推出一批特色商品和藏族美食、清真美食。强力推动一批幸福美丽家园村寨发展藏家乐,开发观赏型、观光型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四要借鉴九寨沟“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模式,围绕“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的文化旅游品牌定位,对若尔盖的旅游特色、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强化若尔盖旅游导游解说词规范工作。采取互联网、微博、微信、电视台、广告牌、MTV碟片等传播媒体联动促销,成渝、甘南、红原、阿坝、九寨、松潘等周边区域联动促销,旅行社、旅游公司等中介组织联动促销等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若尔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挖掘市场潜力,从而为若尔盖旅游开拓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四是抓文化。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地方特色和文化,或者说旅游品牌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二是休闲将贯穿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之中,旅游将更加体现其“寓教于娱”和“寓教于乐”的特性;三是竞争与合作是今后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主题,是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可以说,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严格说就没有旅游产业,因为旅游产业是生产和销售文化,旅游者是购买和享受文化。有句话说“旅游玩到最后就是文化”,就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规律,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全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将民族文化习俗、民族体育运动、红军长征体验活动融于其中,整理弘扬少数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弘扬民族文化产品,着力开发高原定向拓展、艺术写生、摄影、射箭、马术表演、骑牦牛比赛、军事训练以及“住一天藏家屋、吃一天藏家饭、放一天藏家牧、做一天藏家人”等融入式、体验式旅游,使旅游和文化、民风民俗、体育竞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得到有机结合,推动若尔盖旅游由风光游、大众游向以文化提升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旅游转变,逐步形成风格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要加快黄河大草原艺术团舞台剧打造步伐,形成一台体现独具若尔盖特色的文化大餐,着力打造县城西部旅游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弘扬民族文化产品。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发展酒吧、藏茶艺、娱乐性文艺演出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风格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民俗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 

  五是抓产品。要着力解决有地方购物消费和有商品可购两个方面的问题。积极支持旅游商品生产经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加大对原生态藏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力度,推出一批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商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项目,重点开发高原特色牦牛肉、藏绵羊、藏香猪、藏鸡等高原生态产品和食品,深度挖掘藏族服饰、藏金首饰、藏刀等手工艺品,打造包装高原贝母、雪莲花、虫草、人参果、红景天、蜂蜜等高原特产药材以及牦牛奶粉、酥油、糌粑和青稞酒系列产品等旅游商品,通过策划、开发、设计,生产一系列具有藏区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充分调动个体私营企业和牧民群众开发经营旅游商品的积极性,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并逐步在各重点景区设点销售,促进旅游购物快速发展。 

  六是抓环境。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湿地修复、防沙治沙、人工种草、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生态建设保证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做到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城乡卫生创建活动,营造整洁、优美、靓丽的城乡环境。经常性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及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施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制假售假、非法营运、超载超速、不符合卫生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城镇、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各类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发生。狠抓行业管理,积极转变行风作风,畅通游客投诉渠道,强化服务职能,提升工作效能,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形象。旅游重点集镇要实现电信、移动3G通信的全覆盖,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环境,酒店、步行街等场所要实现wifi覆盖,要进一步改善水电服务设施,强化保障能力。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引导广大游客共同创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普及旅游知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热情好客、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旅游兴县、旅游富县”已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县旅游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落实。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州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利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掀起“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新一轮热潮,为加快建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实现若尔盖县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