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中琪:我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6-10 08:37:0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出于对粮食自给水平的重视和我国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的客观现实,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极为重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20年,粮食生产和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粮食生产成就巨大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整体呈现产量大幅上升、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和单产不断提高的趋势。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上升到了2014年的60709万吨。从生产角度看,我国粮食生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58年,粮食产量跨越两亿吨,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是播种面积增加和战后恢复性生产等。1958-1977年,我国粮食产量跨越3亿吨, 粮食产量虽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受政治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增速较慢。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跨越4亿吨, 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1985-1996年,粮食产量跨越5亿吨, 得益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粮食单产水平的明显增长。1997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跨越6亿吨, 粮食产量呈现徘徊上升趋势,单产增长变慢。

  二、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四大主要特点

  一是播种面积波动中略有上升。总体上看,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之前,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8000万公顷以上,1999年达到最高点8604万公顷。1999-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2003年一度跌落到7257万公顷的历史最低水平,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低迷引起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挤占。2003年至今,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价格升高和需求拉动的刺激,粮食播种面积开始缓慢平稳上升, 2013年达到11196万公顷。

  二是单产水平稳步提升。我国粮食总产量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能保持增长,粮食单产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粮食单产达到5376.30公斤/公顷,为1978年的2.1倍,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但是, 粮食单产增速有限,2003-2007年,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年均单产增幅分别为2.3%、1.5%、4.0%和1.8%, 而2008-2012年期间,年均增速分别降为1.7%、0.8%、1.2%和1.4%,均呈现下滑趋向。

  三是品种结构变动较大。整体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都有增加,但是不同阶段拉动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品种不同。上世纪90年代,稻谷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拉动力。进入新世纪后,玉米逐渐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于2002年超过小麦,2007年超过稻谷,总产量在2012年超过稻谷,也成为了粮食十一连增和粮食产量成功跨越6亿吨的主要动力。

  四是生产布局发生明显改变。首先,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北移。改革开放之初,南方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西部粮食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随着南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目前已不足30%,而北方各省份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3年已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7.18 %以上。其次,粮食生产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越来越强。1978-2013年间,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生产了全国70%-75%的粮食, 主销区粮食生产所占的比重仅为5.4%,与1978年相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三、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呈现长期增长并伴随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粮食增产基础不牢固,脆弱性突出,农业增产靠天靠化肥农药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抗灾能力比较薄弱。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普遍建设滞后,目前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左右,全国仍有9 亿多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而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最大威胁,2005年农田干旱面积为5.82亿亩,2007年达到7.35亿亩,粮食生产的基础脆弱性突出。粮食增产对播种面积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粮食单产贡献仍然偏低。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贡献率虽然已经提高到50%左右,但仍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粮食产业发展的外延性依赖严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