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让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插上“翅膀”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9-22 17:38:05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让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插上“翅膀”

 

兰州市市长  袁占亭  

 

    从201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项旨在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了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培养了干部,也夯实了基层基础、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推动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指出,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我觉得践行这9个字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贫困地区找到一条持续增收致富的路子,在扶贫方式上,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更要“换血”。输血,就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生活得舒心;造血,就是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变农村的“土窝窝”为“金窝窝”,让农村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换血,就是要强化农民培训,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变“农夫”为“农商”。结合自己“双联”扶贫点榆中县贡井乡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要改变一个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输血、造血、换血都是关键,只有立足地方实际,培育发展适合当地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的特色产业,让群众自己“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使群众脱贫致富获得持续动力。

  贡井乡地处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是兰州四大贫困片中最为贫困的一个,也属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个乡平均海拔2480米,年降雨量仅25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的气候环境,造成传统种植小麦、豆类收益非常低下,特别是遇上大旱年景不但颗粒无收还要搭上籽种、肥料和人工。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青壮年劳动几乎都外出打工,全乡留守人口不足4000人,且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传统农业收益低下加上青壮劳力不足,使贡井乡大量耕地被撂荒,农业生产几乎到了停滞的边缘。针对这样的状况,我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并与市上农口和贡井乡的同志商量,决定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3年,通过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和肉羊养殖产业,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1.6万亩,中药材种植户达到5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家,使全乡农业增加值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达到5100元,比2012年净增1350元。乡政府所在的吕家岘村当年实现了整村脱贫,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回村创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和肉羊、散养鸡养殖,贡井乡发展的活力初步激发了出来,群众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帮扶工作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选准产业是方向。贡井乡所处的区域是兰州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正常年景种植小麦平均亩产仅300斤左右,玉米平均亩产800斤左右,洋芋平均亩产2000斤左右,遇上干旱年景则会减半甚至绝产,群众往往“丰年脱贫、灾年返贫”。因此,选择一种适合北山地区种植且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成了帮扶工作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走访中我得知,从2008年开始部分群众在北山试种甘草获得了成功,经过三年的生长期后,每亩甘草扣除种苗、人工、肥料等费用可获得2400元的净利润,年均净利润达800元,远高于其他作物。据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介绍,种植甘草还有五个好处:一是甘草作为补益类中药材,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基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二是北山地区种植的甘草因为日照充足、生长周期长,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分别达到3.2%和1.37%,均高于国家标准,品质明显优于河西、新疆等地所产甘草;三是甘草生长周期长,需要三年才能收获,只有头年种植和第三年收获时需要人力,第二年基本不用操心管理,属于典型的“懒汉庄稼”,很适合当前农村青壮劳力缺乏的实际;四是甘草耐储存,可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是否出售,农民议价的主动权较大;五是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面积的种植对于保护北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益处。基于这五点好处,同乡上的同志多次商量后,我们决定在种植业上,把甘草种植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同时发展黄芩、党参、银柴胡等中药材种植;在养殖业上以舍饲养羊和散养鸡为重点,推进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切合实际选对了产业,就能把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问需于民是基础。造成一个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扶贫措施也一定要“对症下药”。过去我们搞扶贫工作,往往用行政手段代替了群众意愿,结果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扶贫资金“撒了胡椒面”,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年年扶贫年年穷”的怪圈,不但群众丧失了信心,就连干部也失去了热情。在贡井乡的扶贫上,我们改变了过去“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做法,从一开始就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论是特色产业的选择还是扶持政策的确定,都完全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多次走访和征求意见,得知群众担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担心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二是担心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足;三是担心没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群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之所以有这些顾虑,主要还是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太低。因此,我们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突破口,对当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力的常明宏鑫药材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政府贴息、担保等方式为合作社联系到了银行贷款700多万元,对中药材进行统一收购,一下子解决了销售的问题。同时,落实帮扶资金和“双联”贷款364万元,合作社也主动向群众赊销药材种子和种苗,解决了群众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通过合作社示范和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很快就掌握了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这些顾虑消除后,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3年5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户新增了62户,100亩以上的大户新增了10户。

  第三,形成规模是关键。规模效应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在农业生产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特别是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的贫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只有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才能大幅降低生产、运输和人力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促进贡井乡特色产业规模化上,市上注重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定了三年发展20万亩中药材的产业发展规划,贡井乡也确定了三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的目标,同时以土地流转示范推广为突破口,鼓励有意愿的农户和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比如常明宏鑫合作社仅2013年就流转土地7000亩,流转总量达到了4万亩,当年实现产值630万元。我联系帮扶的贫困户金鑫一家,流转了23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190亩,去年家庭收入达到5万元,预计今年可达到10万元。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2013年贡井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5万亩,整个北山地区突破6万亩。产业规模的形成使榆中北山中药材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青海外贸、甘肃金佑康、广西玉林药业等一批企业前来洽谈业务。在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农民发展舍饲养羊、散养鸡等产业,目的是让特色产业不仅多元,而且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互动发展。通过向养殖户提供每间羊舍5000元的建设补贴,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2013年贡井乡舍饲养羊达到1.8万只、散养鸡2万只。农户利用甘草秧和玉米秸秆喂羊,用禽畜粪便做肥料,不仅有效利用了农业废弃物,也使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形成循环农业的初步形态。

  第四,企业带动是龙头。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贡井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有力证明了这一点。从2008年常明宏鑫药材合作社在贡井乡试种中药材开始,到2013年北山地区中药材产值达到5000万元。短短5年时间,贡井乡从以前的贫瘠之地迅速蜕变为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龙头企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带动作用。一是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扶持,群众不管种植、销售都不存在问题,只要有发展意愿就能够赊欠到药材种子和种苗,并且收获后全部由企业负责包销。二是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闲散、撂荒的土地全部被耕种起来,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在农民不再为没人种地而犯愁,反而为流转不到更多土地而犯愁。三是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过去每家农户基本上都要种植5种以上作物,养殖3种以上禽畜,属典型“小而杂”的小农经济,现在这种状况改变了,种植和养殖的种类减少了但规模扩大了,种植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也显著提高了。四是激发了农村活力。龙头企业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创造了就近增收的就业岗位,仅常明宏鑫药材合作社常年用工300人左右,特别是一些65岁以上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年人,在药材仓库从事分拣药材的工作,每天能获得60-80元的收入,不但可以补贴家用,也让老年人获得了“老有所用”的心理慰藉。可以说,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分散的农户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根本没有能力与市场对接,也难以支撑目前的产业规模,而龙头企业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了“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农户”的模式。

  第五,配套服务是补充。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易市场、仓储物流等基础配套,也离不开技术和品牌的支撑。为了提升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在配套服务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支持常明宏鑫药材合作社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中药材交易大厅和3300平方米的中药材贮藏加工车间,有效改善了中药材贮藏加工条件,提升企业收储能力。同时,加强乡村道路建设,硬化乡村道路11.7公里,砂化村社道路34.7公里,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二是强化新型农民培养。通过采取现场指导、集中授课、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2013年共培训农民3000人次,定向培养“两后生”55人。经过培训后,群众不仅掌握了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的技术,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意识,一些青年农民开始向经营型、管理型人才转型。三是注重品牌宣传。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包装方面,贡井乡曾经做过一些努力,先后创立了“北山羊肉”、“北山洋芋”、“北山小杂粮”等特色品牌,但对品牌的宣传力度和利用程度不高,品牌效应没有转化成经济效益。为了使北山地区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们一方面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对接,宣传贡井乡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北山甘草”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中药材产业品牌保护能力。通过宣传,北山中药材出了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在百度上输入“榆中北山甘草”,就能搜索到2万多个相关词条。

  在帮扶贡井乡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只有发展意识的转变,才能打破传统思维,因地制宜走出新的路子,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体破除了“三个误区”,树立了“三种意识”。一是破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就不能发展现代农业”的误区,树立了“只要找对路子相对劣势可以转化成比较优势”的意识。榆中北山地区干旱少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过去认为这都是不利条件,是贫困的根源,但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恰恰适合种植甘草、黄芩等耐旱中药材,不仅杂草少而且品质好;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也为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正因为人迹罕至,反而使畜禽不易生病,大大降低了防疫成本。所以,只要选对了路子,劣势反而成了优势。二是破除了“扶贫就是养懒汉”的误区,树立了“必须带着群众一起干”的意识。过去我们搞扶贫工作,只注重引导种什么、养什么,而忽视了怎么销售的问题,群众发展生产的意愿自然不高,只要戴上“贫困帽子”就不愿摘下来,个别群众甚至把政府扶持的种畜杀了吃肉、种子拿去换钱,结果扶贫成了“养懒汉”。“双联”行动刚刚开展的时候,这种“养懒汉”的工作模式在个别干部的思想中仍然存在,认为给点项目,捐点款,“双联”工作就算完成了。鉴于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在帮扶中把引导和动员农民作为关键一环,努力消除“养懒汉”式的做法,千方百计让农民自觉行动起来,成为创业发展的主体。实践证明,只有带着群众一起干事创业,才能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使“双联”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破除了“边远山区没人愿意投资”的误区,树立了“只要栽下‘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的意识。过去有些人觉得边远山区搞招商引资简直是天方夜谭,没有企业会愿意投资。贡井乡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后,很多药材企业主动上门洽谈投资,先后引进了甘肃金佑康药业、甘肃众友药业等企业,与青海外贸有限公司、玉林市药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不仅为干旱边远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注入了活力,也为招商引资工作启迪了思路。也就是说招商引资要靠特色吸引力,作为农村贫困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特色优势来实现与外界产业资本的对接,结出互利共赢的果实。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79268759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