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柞水:脱贫攻坚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纪实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4 12:41:11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杨华 
  地处莽莽秦岭南坡,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柞水县,近年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集中财政力量,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在柞水县委和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柞水县财政部门按照“一个目标引领,两类项目支撑,三项机制保障,四种模式推进,五大转变提升”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思路,统筹整合、使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产生了1+1>2的效果,极大地释放了涉农资金的集聚效应。2017年柞水县累计整合涉农资金项目3类28个,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脱贫攻坚”资金1.1亿元。 
  “脱贫摘帽”目标引领整合规划 
  围绕全县脱贫摘帽目标,柞水县财政部门始终把规划作为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重要突破口,紧扣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柞水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编制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五年规划和年度整合方案,做到长短结合,稳扎稳打,为脱贫攻坚项目整合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总体规划,编制了特色农业“八大件”以及中药材、食用菌、花卉、板栗、核桃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绿色农产品等发展规划,教育扶贫规划、健康扶贫规划、木耳小镇发展规划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扶持集体经济、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切实将80%以上的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县发改委、扶贫办和财政等部门紧密携手形成合力,按照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专项规划和涉农资金整合年度实施方案,确保规划项目与脱贫攻坚需求相一致,与统筹整合资金规划相匹配、与部门重点任务相衔接。 
   “两类项目”支撑脱贫攻坚工程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整合效益。近年来,柞水县以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两类项目”工程为支撑,全力进行脱贫攻坚工作,为广大群众脱贫走上“致富路”打造好基础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扶持了汇生源、农贸实业等20余家龙头企业,培育了卉丰、天书山等“十大农业园区”,在下梁镇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开辟了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建成了千亩中药材种植、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百户十万头生猪、千户百万只土鸡等种植养殖基地,同时,整合资金建设了盘龙生态产业园,辐射带动2.4万户农民从事中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累计培训农民52期2.3万人次。2016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6000元。 
  二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继续加强与中央、陕西省、商洛市“两联一包”单位的沟通联系,累计争取项目资金0.86亿元,实施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20个,积极做好政府“三保”政策试点工作,整合交通、住建、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资金和国开银行扶持资金1.8亿元,提升了凤凰古镇、下梁镇和营盘镇三个国省级重点镇,启动了洞天福地小镇、安琪尔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了朱家湾、石瓮子、营镇社区等22个美丽乡村,实施了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修复水毁农田580亩,完成通村水泥路480公里,新修便民桥38座,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15个,搬迁群众3718户11254人。 
   “三项机制”保障涉农资金发挥效应 
  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中,柞水县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协调联动、包联推动、政策拉动、制度促动,为整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从财政、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抽调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资金整合办公室,负责全县涉农项目规划编审、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县整合领导小组与项目区镇办和县级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单位一把手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亲自拿在手上,强化措施抓落实,努力开创整合工作新局面。 
   二是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按照“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部门报账制”的思路,采取“建立专户、资金统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这一工作流程,制定完善整合涉农项目管理和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涉农资金拨付“直通车”制度,项目启动预付少量资金,初验合格预报主要部分资金,初验或复验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停止报账。 
  三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九制四统一”制度,涉及整合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验收制、决算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组织实施项目。县涉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定期组织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加强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决算审计,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鼓励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积极参与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建立总体绩效、基础设施类项目绩效、产业发展类项目绩效、公共服务类项目绩效评估办法,通过绩效管理倒逼进度、倒逼质量、倒逼责任,确保整合的涉农资金取得预期效果。 
   “四种模式”提高涉农资金聚集效应 
  如何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把部门的“单人舞”变成“大合唱”,结合柞水实际,柞水县财政部门重点采取了四种整合模式: 
  一是实行产业整合模式。按全县抓主导、区域抓特色的要求,整合各类资金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支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养殖等农民增收项目,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一年来,他们通过整合财政、扶贫、水利、交通、银行、企业和群众资金1.77亿元,建设了集种、养、加为一体的汇生源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搭建一个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平台,引导全县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培育各类绿色农产品专业村12个,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的农户达2000多户。 
   二是实行区域整合模式。根据柞水县三大流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了区域发展的重点布局。乾佑河流域重点发展医药加工、生态旅游、三产服务等生态产业,社川河流域重点发展矿产采选、金属加工、商贸三产等工贸经济,金井河流域以改善路、水、电、居等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发展中药材、林果、畜牧、绿色农产品等绿色产业。坚持突出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整合基础设施项目向金井河流域倾斜,产业项目向乾佑河流域和社川河流域的重点区域倾斜,同一区域的项目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集中实施。整合计划、财政、扶贫、交通、民政、水利、国土等部门资金0.5亿元,使北线群众居住差、出行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实行内容整合模式。把投向相近、目标一致、不同渠道的涉农项目资金分类进行统筹归并,在农村公路、桥涵建设上,把交通部门通达工程、通村水泥路项目,发改部门便民桥项目和财政、扶贫、慈善协会的相关项目整合在一起;在农民安居工程建设上,把民政、扶贫、计划等部门的相关项目整合在一起;在农民培训项目上,把扶贫、人劳、教育、科技、农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相关项目整合在一起,发挥项目的聚集效应。 
  四是实行“三带一创”模式。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普惠产业扶贫的“三带一创”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了“菜单式”扶贫模式,运用“产业菜单、收入台账”措施,为贫困户列出产业“菜单”,让贫困户自主“点菜”;提出了“挣五金”增收模式,让贫困户流转土地挣“租金”、资产入股挣“利金”、入园就业挣“薪金”、承包经营挣“赢金”、领养产业挣“现金”;提出“N+1”带动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带动8314户22061人增收;出台了“三保”金融扶贫政策,采取政府统一向金融部门担保、向贫困户承诺保证其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费用、保证贫困户有稳定分红收益的“三保”举措,使1155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800元。 
  “五大转变”导向扶贫投入新格局 
  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柞水实现了五大转变,即:财政投入由过去单纯项目支出变为以扶贫规划定项目、资金随着项目走的精准投入财政机制方向转变;涉农资金投入由简单捆绑到“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合机制转变;涉农项目实施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单一抓向县级领导齐抓共管转变;涉农项目由批而不管向“科学规划定项目,派驻监督员管项目,通过决算审项目,社会效应评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转变;整合方式由单一的项目扶持向财政贴息、以奖(物)代补、规划引导、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在财政涉农资金强有力的支持下,全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有力化解了脱贫攻坚资金难题,推进了全县脱贫工作有序开展。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聚集合力扶贫,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活力,增强了广大群众致富动力。今年以来,柞水全县通过把所有贫困户带动到产业链上,户均增收6000多元,1926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167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到位,年度1307户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执行全学段资助政策,落实资金748万元、帮扶贫困学生3238人。柞水县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已经汇聚起全县脱贫攻坚的巨大力量,为助力柞水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化解资金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