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安康:巧打“绿色生态”牌 奏出生态扶贫最强音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4 12:50:25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团结村曾是镇坪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烤的团团火,吃的洋芋果”是在该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当地林下资源优势,以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发展目标,积极引进林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林业园区+特色产业+贫困村+贫困户”的生态脱贫路子。像这样依靠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整村脱贫的贫困村不止这一个,这仅仅是林业部门在推进生态脱贫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貌,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2.5%,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5.6%,“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禀赋决定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希望重点在山,关键在林。

安康市林业局作为区域“生态脱贫一批”中的牵头和责任单位,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和发挥全市森林资源禀赋优势,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切实把林业工作重点向脱贫攻坚倾斜,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着力从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生态效益补偿、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六项举措入手,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力求实现林区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的共赢,把绿水青山打造成绿色银行,实现点“绿”成“金”,探索出了可复制、能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脱贫模式”。宁陕县被确定为全省首个生态脱贫示范县,“宁陕生态脱贫模式”被《新华通讯内参选编》刊发,进行经验推广学习;岚皋县生态补偿脱贫工作被确定为“岚皋模式”得到中省充分肯定。

定点帮扶:把诊“穷根”找出路

“目前,村里1400多亩核桃基地和200多亩茶园已建成,部分核桃树已挂果,预计两三年就可以全部投产见效;同时村里还有4家养猪、3家养羊专业养殖大户”。紫阳县高桥镇双龙村主任陈国林对本村有了自己致富产业满怀自豪感,对今后村民的日子信心满满。

双龙村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559户,2336人,林地面积3700余亩。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村民因为缺乏技术、发展资金或因患病、缺少劳力,导致长年靠外出打工或种植普通的农作物生活,经济收入低。因此,一些村民认为靠山没有出路,无心生产,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寄托外出打工挣钱渡日子。

自2014年双龙村被定为市林业局精准扶贫联系点后,为切实帮助双龙村村民脱贫致富,市林业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双龙村开展“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作,针对双龙村地形和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林果业+林下种养殖业”扶贫模式,先后争取投入扶贫资金470余万元,帮助该村发展核桃、茶园产业,扶持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养羊、养猪,积极拓展致富脱贫渠道,打开了村民脱贫的“瓶颈” ,全面启动了脱贫高速列车,实现了“山上有林、林下有业、百姓有钱”的“三有”局面。经过三年帮扶,该村已栽植核桃1400亩、密植茶园200亩,培育养猪大户4户、养羊大户3家,全村养猪540头、养羊900多只、养鸡3000余羽,硬化道路1.2公里,林业产业已成为双龙村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目前,已有248户882人实现了脱贫摘帽。

林业产业:筑牢贫困户“返贫”防线

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村主任冉维富指着山上成片的新茶园说:“去年,我们村以贫困户为主新建茶园300亩,茶园总面积将近2000亩,人均能达到2亩以上,脱贫致富有希望了!”,提起全村今后的发展,冉维富对畅谈着的今后全村还要依靠茶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等等,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据初步统计,像青中村这样做大林业产业文章的贫困村在全市就有110余个,该村只是我市推动林业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的主要依托。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邹成燕指出,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光靠资金扶贫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帮助贫困户建立支柱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加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永久脱贫的局面。

今年,市林业局坚持把培育贫困村特色林业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用活用好林业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及时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生态效益补偿、林下经济补贴等多项惠农强农政策,捆绑使用林业重点工程资金,优先倾斜安排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打出一连串政策“组合拳”,在林业资金的使用上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全市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林业产业已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筑牢了贫困户“返贫”防线。今年上半年,全市发展经济林果基地15.4万亩,新建茶园3.9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83.35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604万元,争取省级财政扶持林下经济项目资金280万元。

生态护林:资源保护和农民增收两不误

“不砍树也能致富、不出山也能脱贫。”这对于31岁的梅子镇安坪村贫困户冯传兵来讲做梦也想不到,足不出户就能“上岗结业”。当我们见到他时,他拿着与镇政府签订的聘用合同和“宁陕县生态护林员上岗证”高兴地说:“没想到巡山护林还能领工资,我每年有7000元的固定收入,今后可以理直气壮地管护这500亩林地了,而且还能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发展一些产业。我已经开始在林下养兔子了,争取用2年时间脱贫。”

实施生态护林员以来,安坪村村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村里乱砍树的人少了。“以前到了冬天,大家都想去山上砍点柴。现在有人管了,就不敢了。”村民黄全说,一个生态护林员,远胜以往村干部们在广播里“吼破嗓子”。

像冯传兵一样,全市共有41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政府签订了聘用合同当上了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实行聘任制、一年一聘,每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护林劳务费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

从2016年起,我市开始探索贫困户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扶贫路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县管、镇聘、村用的原则,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担任森林管护员,帮助他们在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生态护林员的设立既拓宽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途径,也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脱贫的双赢。

科技培训:托起林农增收致富梦

“今天的实地培训,让我感触很深,总算知道了我们家的核桃为什么种着种着就死了,长的慢,核桃接的也少了,今后可不能再犯这错误了!”近日,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岚皋县佐龙镇长春村正进行着了一场核桃种植实用技术现场培训。拥有贫困户和种植户双重身份的陈化德听得格外仔细,在这里取到了核桃种植的真经。这仅是我市依托林技培训为贫困户传经送宝的一个缩影。

“扶贫应扶智,科技当先行”。今年,安康市林业局紧紧聚焦生态脱贫攻坚任务,把贫困村林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制定下发了《安康市生态脱贫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组织编印了《安康市生态脱贫实用技术培训手册》,并成立了两个市级林业科技服务工作队,对今年脱贫的303个贫困村实行分片包抓,采取现场讲解、科技下乡、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帮助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截至目前,各县区紧紧围绕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林业各类技术培训 463场次,培训林农达62626人次。

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我市在生态脱贫攻坚工作中借力林业资源优势,巧打“绿色生态”牌,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和“生态立市”战略,以政策、技术、资金以及渠道鼓励和扶持贫困村群众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造血”式脱贫致富,提高了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助推了贫困户精准脱贫,奏出了一首首脱贫致富曲。

(安康市扶贫办  供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