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刘旬旬 浅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8-16 08:24:2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刘旬旬(中共濉溪县委党校  安徽濉溪  235000)

 城乡融合关系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难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方。本文主要包括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演进、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三个部分。

关键字城乡二元体制;城乡融合;要素流动;城镇化;适度规模经营

一、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演进

1.城乡关系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的城乡关系大体上是农业滋养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实施的一种以城乡户籍制度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三农”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便开始了对发展新路径的不懈探索,并开始了对“三农”方面的补偿和减负,力求城乡一同发展。

2.城乡关系的升华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缺陷日益显现,国家便针对城乡关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五个统筹”为总要求,并且将“统筹城乡发展”位居第一,此后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的城乡改革实践在全国蔓延。党的十七大正式将“城乡一体化”放在全局性的战略地位上,指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1]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城乡融合发展”做出了更深一步的阐释;党的十九大明确表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从城乡关系的初步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提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关系表面上在不断演变,但本质上都是城乡关系的不断升华。

二、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城乡二元管理结构始终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一是农民进城门槛依然较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关于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项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但是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仍然存在就业限制户籍、落户限制学历等不公平政策。农民家庭在城市落户安居的制度依然没有建立,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问题成为最重要限制因素。二是,城乡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藩篱。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如资本的逐利性和安全性,资本基本上是由农村流向城市。再加上体制机制的弊端,如缺少有效的鼓励、激励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体制机制等,使社会资本流入农业农村更加困难。“不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制约,资本要素不能进入农业农村,城乡融合发展就难以真正的实现。”[3]三是在土地财政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影响,以及城市资本要素进入农村土地市场适度合理的体制机制未建立,致使城市不断蔓延壮大,土地的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

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存在困难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城乡在这方面的差距仍旧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其中教育、医疗卫生是主要短板。虽然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在不断地提高,农村受教育水平也逐年上升,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农村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起点低,发展慢,所以整体上提高幅度较小。另外,对于教师和医生而言,城市相对于农村有更多的事业机遇。对于家庭而言,城市相对于农村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这些一定程度上就减缓了教育和医疗均衡发展程度的提高,并最终制约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提高。

3.新农村建设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4]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20个字总要求,实际上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是新农村建设在理论上的进步。同时,农村建设在理论上的创新也说明农村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的思考

1.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推进城镇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推进物质上的城镇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就近城镇化。改变城镇化单一的发展模式,各地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二是推进人的城镇化。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放宽落户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不断改善常住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相关配套条件,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如部分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买房享受补贴政策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解决其进城落户后顾之忧。

  2.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应积极地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一是优化农村条件,留住本地要素,吸引城市要素。严格按照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20个字总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把农村建成能吸引优质劳动力、优质资本等要素的宝地。二是改革农村资本不足现状,解决“钱”的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政策性措施可供参考,即:使农村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6]

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教育方面,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顶层设计规划,完善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的教育服务体系,实时监测人口动态布局情况,以就近入学原则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慈善捐款为辅的方式,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教师配置工作。同时,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不断优化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在医疗方面,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国家应该出大招:完善医教协同,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支持各地开展紧缺人才医生培养培训、加大对基层医疗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弥足人才缺口,提高在岗人员的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制度、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乡村“看病难,看病贵”不断平衡城乡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待遇水平,使农村“引得进”、“留得住”人才。

4.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一是要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农民是农业农村的主人和管理者,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未来和方向,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促进支农资金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三是继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土地流转。在土地细碎化地区,可以通过互换并地的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土地连片耕种;对于土地比较集中的地区,不断摸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厘清土地 “三权”在流转中的权利关系和实现形式,积极发展以“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模式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我国处于“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刻不容缓。虽然,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气馁、不懈怠,对症下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10-2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32-32

[3]何秀荣.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8(03):117-119

[4]习近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EB/OL].新华网2015-05-01

[5]国家统计局.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07-11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8-02-04

作者简介:

刘旬旬安徽省濉溪县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