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罗显成 妙用“一策”,巧攻 “两垒”-----罗霄山片区“逆城镇化”扶贫新方略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9-16 11:11:2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罗显成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湖南株洲  412008

 在城镇化进程中伴生一系列城市问题和农村问题,人口、消费、产业等“逆城镇化”方兴未艾,正确应对“逆城镇化”,对于消弭城市问题和推进精准扶贫,具有双重效益。

关键词:逆城镇化精准扶贫三产融合三治并举三化改革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精准扶贫与逆城镇化的交汇期,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对于推进罗霄山脉片区脱贫攻坚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四象交汇”逆城镇化的趋势

逆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在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我们认为,逆城镇化就是生产和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逆向流动。罗霄山脉片区目前虽未发生大规模的逆城镇化现象,但逆城镇化端倪初现

1.人口的“逆城镇化”

人口的逆城市化流动,不光蕴藏着国家宏观制度倾向,也表征着城乡社会内在“推拉”作用,还体现了个体理性的行为抉择。一是追求宁静田园生活的城市富裕人群的逆向流动,他们需要乡村宁静的环境来放松压力、舒缓情绪;二是部分老年人选择迁居到远离城市嘈杂和拥堵的农村来颐养天年;三是看重农村资源优势的企业家、大学生和积累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四是处于“漂浮”状态“失根”“失魂”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就近就业,照顾老人小孩,或者养老。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

2.消费的“逆城镇化”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与市场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的多元化趋势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近郊区向远郊区扩展,农村成为消费下乡的“理想去处”。罗霄山脉片区国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跨江西、湖南两省,包括2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市,境内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文独特,吸引了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鄱阳湖都市圈及周边城市大批的消费者来此消费,成了旅游消费的“新花园”、养生消费的“新贵族”、减压消费的“新宠儿”。 2017年炎陵县接待游客617.4万人次,旅游收入47.1亿元。2017年罗霄山脉所在地的株洲和郴州旅游接待总人次分别为5418.40人次和6164.47人次,同比增长18.89%和41.37%,总收入分别为538.56亿元、533.70亿元,同比增长36.92%、64.79%。

3.产业的“逆城镇化”

目前,我国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逆城镇化”,农村产业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由一进二”、“接二连三”的可喜变化。由于环境要求的提高、土地成本的增加、公共服务的滞后,工业企业郊区化甚至远郊区化、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甚至是农村落户,已经是大势所趋。

4.投资的逆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领域成为投资的热土。国家资金和民间资金在扶贫领域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电力、通讯、能源、水利、交通、生态等方面多端发力。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超过860亿元,2018年安排1061亿元,加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贫投入,这个规模更大。2018年到2020年财政增加安排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金2140亿元,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总投资约9500亿元,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客运站建设中央投资约8480亿元,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农村沼气工程总投资500 亿元,6000个美丽乡村列入建设计划,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投资180亿元。茶陵县2016年—2018年全县累计用于扶贫的资金达41亿元。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新的投资空间,大量城里人带着资本投入乡村发展产业,出现了褚时健的“褚橙”、潘石屹的“潘苹果”、柳传志的“柳桃”。

二、“两维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城镇化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诚如有学者断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未来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毋庸危言,单向城镇化也是造成城市病和农村病的根源。

1.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困境

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比例失衡,出现“半城镇化”现象。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2%。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92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为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为16.1个百分点。而未来如果城镇化率达到70%,意味着还要有将近2亿人口进入城镇。城镇常住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不能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半城镇化”现象。二是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失衡,出现“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现象。分析中国城市化率数据,有十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86.35%和 89.6%,而三四线城市如岳阳和绵阳仅为 52.29%和 46.5%。三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空心化”现象突出。资料显示,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土地面积从9.9万平方公里增至12.7平方公里,年均增长为2.5%,全国城镇城区面积扩大了64.5%,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只增长45.9%,人口密度下降幅度超过25%。四是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农民工处于“城市不开门、农村难断根”的“夹生”状态。”农民工流动出现明显个体性、暂时性、钟摆式、兼业式特征。五是环境恶化。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亚洲开发银行魏红指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8个。在李淑香(2007)看来,城市不仅出现了水资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而且绿地减少,建筑密度增大,城市日益变得拥挤不堪。“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峡谷效应”时有发生。方创琳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需要增加总量生态足迹1.15亿hm平方,增加人均生态足迹0.08hm平方,生态足迹强度降低1.15hm平方/元,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下降为0.0073。

2.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困境

一是“青黄不接”的人才困境。从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16个百分点的差距来推算,目前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有2.87亿,而未来如果城镇化率达到70%,意味着还要有将近2亿人口进入城镇。加上已经在城市落户的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流失的人才,保守估计会超过5亿。二是“举步维艰”的产业困境。规模挤压:规模经营需要的地块,被行政区划、承包责任制、小农观念、山脉水系四把“剪子”剪成了“巴掌地”和“鸡窝田”。要素挤压:产业投入上处于“原始积累”状态,技术和管理处于“土生土长”状态。市场挤压:品牌不响--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响,地域品牌驰名性不强,企业品牌知晓度不高。链条不长--多数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处于出售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的阶段,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难以向生产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 效益不高--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资金不足,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缺乏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未能有效利用资源优势生产名牌产品。三是“老态龙钟”的制度困境。承包制度“高龄化”。随着承包责任制边际效应的递减,当前,这一制度除了农民身份的象征意义、养老的保障意义外,经济意义越来越小,在规模经济上甚至出现了负值。供给制度“碎片化”。农村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完整,不能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交通难”、“投入难”、“保障难”、“贷款难”等一系列难题。四是“供不应求”的投入困境。农村发展资金需求量大与投入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投入的城市偏好,挤占了农村投入份额,农村成了资金投入的“盲区”。五是“结构断层”的治理困境。“自治”退化:分治化、代治化、行政化特征明显。“法治”软化。在处理邻里关系时,尚宗族不尚法律。在处理权力关系时尚信访不尚法律。“德治”弱化。不守契约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瞒天过海,不讲孝道推脱责任,不讲奉献争夺小利。

三、“城乡同治”:逆城镇化扶贫闯新路

逆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精准扶贫、实现“城乡同治”的好方子,更新理念事前提,创新机制是保障,砥砺作为是关键。

1.要有新理念优先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到党的领导、规划引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和农民主体上。

重点发展理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两保障、两完善”为目标,瞄准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六大工程”工程,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农业农村健康有序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联动发展理念。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动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2.要有新机制创新工作机制

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尤其是县委书记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逆城镇扶贫变成一把手工程。

创新考评机制。考核评价是“风向标”“指挥棒”,必须用好这个利器。要对扶贫考评体系进行梳理整合,细化指标、调整权重,建立可衡量、可落实、可比较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日常监督考核,适时开展业务指导、调度、纠偏提效,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对推进逆城镇化扶贫办法多、成效大的干部大胆启用,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坚决调整。

创新参与机制。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实施逆城镇化扶贫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创新人才机制。推进逆城镇化扶贫,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创新投入机制。中央投资向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向区域内倾斜,提高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对公路、铁路、民航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中央安排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 配套资金。加大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向区域内转移。

3.要有新作为实施逆城镇化扶贫,要着力解决农村治理软化、产业空心、改革滞后的问题

推进农村“三治”并举。一是自治添活力:“嵌入”新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指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自治体制。“嵌入”新内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必须合符民意、合符法律、合符道德。要“嵌入”新方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法治正纲纪树立法治理念和权威:民事维权、市场运行、环境治理等方面必须遵循法律尺度。推进法律下沉:坚决打击农村各种违法行为;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德治树新风:推进以德治村:村组干部的选拔要真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让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充实干部队伍。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以德化人、以德感人、以德服人。推进以德治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需要系列创新来配套。一是政策创新。加大区域内 23 个县(市)享受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特定的逆城镇化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力度,重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投资、产业政策、生态与资源补偿政策、人才政策等。二是制度创新。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培育逆城镇化扶贫的市场机制。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力度,培育逆城镇化扶贫的事业机制。加大土地、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培育逆城镇化扶贫的承接机制。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协作机制。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打通城市生产因素向农村流动的通道,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因人制宜”培育新主体;“因需制宜”培育新产业;“因市制宜”对接新市场;“因力制宜”聚合新动能,稳步推进产业“由一进二”、“接二连三”。

 

参考文献

[1]宋守银.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2000.6.2-24

[2]李亚飞.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性进展,F2《农业经济》2000.4.122-128

[3]岑丽娟.论我国农村市场构成要素之特点及改革对策,《农业与农村发展》2001.6.32-33

[4]农村城镇化滞后的主要根源即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创新,《中国农村经济》,2000.12.41-46

[5]杜朝晖.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与农村发展》,2001.5.4-6

[6]罗艳芬吕朝周庞新军.农村城市化的条件探析,《农村经济》2000.12.126-27

[7]国家计委课题组.加快发展小城镇: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F2《农业经济》2001.1.107-112

[8]罗兴奇孙菲.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及协调策略,《农村经济》2016.1.20-25

[9]牟金洲.建设现代化村庄:农村城市化的另一个视角,《农村展望》2004.9.11-13

[10]王志章刘天元.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内生原因与破解路径,《农村经济》2016.5.74-79

[11]陈希勇.山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农村经济》2016.5.87-90

[12]彭春凝.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农村经济》2016.591-96

[13]陈晓兰沙万强.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即政策建议,《农村经济》2016.1.26-31

作者简介:

罗显成1962--)男,湖南新宁人,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株洲市派扶贫工作队队长、茶陵县清水村第一书记,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农村经济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