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曹晶 脱贫攻坚中“扶志与扶智”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15 08:50:5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曹晶(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4000)
摘 要:“扶志、扶智相结合”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本文针对“扶志扶智”过程存在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力问题以及贫困户需要自我发展激励的问题指出三条路径:让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养扶贫责任人的扶贫精神、扶贫意志力,提高扶贫能力;在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扶志与扶智;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能强化脱贫的内在动力,扶智能提高脱贫的本领能力。扶贫是使贫困户尽快持久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扶志、扶智是最终脱贫的重要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彻底脱贫。
一、“扶志、扶智相结合”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志”“智”缺失成为脱贫路上难爬的坡。一方面一些贫困户认同贫困,安于贫困,一部分人甚至连脱贫的愿望都没有。他们依赖扶贫攻坚的大环境,即使有了一定脱贫条件,都没有很强的脱贫愿望。一些贫困户把扶贫当作一种“待遇”,担心失去扶持、失去关怀、失去送来的钱物,而不是担心失去“贫困”。所以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等靠要懒、缺乏信心、不敢尝试、不思发展等问题突出。如果贫困人口失去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和志气,只靠外界的帮和扶,那么无论外界如何努力,贫困户也是扶不起来的。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脱贫致富的智慧,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理解能力不强,很难利用现代网络等学习途径,对现代科技的学习应用推广能力低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贫困农民难以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从事二三产业。面对农村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不知所措,农村贫困户缺乏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缺乏现代农业机械化操作技能,更没有使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必要技术,因此难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也更难以脱贫致富。所以说,一些贫困户面对的不仅是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志气的贫困、智慧的贫困。这样的双重贫困人,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
二、查找“扶志扶智”的问题是脱贫攻坚的首任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狠抓扶志、扶智工作,以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组织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职业农民培训,让群众依靠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文化领域工作人员也深入一线送演出、送图书、送文化器材,以更好的文化活动带动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并杂志开辟专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达到励志、立志的效果。“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扶贫工作的一些方式方法需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目的做以调整
帮扶过程中,有的地方为赶进度,大包大揽、送钱送物,形成了“干部干、群众看”两张皮的状况。有的单位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活动缺乏有效支持,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由于精准扶贫中对贫困者有很多优惠政策和待遇,也就诱发了一些贫困户的懒惰意识,认为扶贫政策好,政府养着比自己干着轻松,而且没有风险。
2.帮扶干部扶志扶智的能力需加强
有的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不广,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帮扶干部自身缺乏扶志扶智的意识和能力,不能找到从根本上拔穷根的办法和途径,只是按照扶贫要求,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一些干部对精准扶贫的理解过于简单,只关注提高贫困者当下的经济收益,忽视了其精神文化和教育培训需要,造成“物质扶贫”过度,“精神扶贫”匮乏的问题。“精神贫困”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扶贫耐心、扶贫智慧、扶贫技巧和扶贫能力。
3.一些贫困户需要自我发展的激励
贫困户没有看到其他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榜样,只是受到物质的帮扶,所以心理上没有自我充分发展的冲击力。
三、“扶志扶智”的路径探析
1.让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创业就业、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得到持续稳定的收益,才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本着让贫困群众产生造血功能的目标施政施策,大力建立投资开发式扶贫、扩大就业式扶贫,引进产业式扶贫方式等扶贫方式。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送优秀人才到脱贫攻坚一线,指引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解决群众对发家致富项目选择上的困惑,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给贫困群众培训技能,做到精准就业,或对接产业。
(2)转变生产生活观念。通过农村的“三变改革”,使贫困群众真正走出传统的农业社会,融入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现代社会中,并允许城市市民到农村租赁房屋和流转土地,从事农业观光休闲,带去城市生活的理念和生产经营方式,直观影响着农民脱胎换骨式的改变,让他们彻底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困扰。
(3)培育致富能人。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员率先脱贫带头致富,并以致富能人实例激励贫困户脱贫的愿望,激励立志奋斗,实现共同脱贫。要紧跟市场,通过量身定制和打造符合各村的扶贫措施和产业,培育致富能人,让致富能人大胆发展起来,在生产上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员就业,实现创业和就业脱贫。
2.培养扶贫责任人的扶贫精神、扶贫意志力,提高扶贫能力
脱贫攻坚战的主体,不只是贫困群众,还有各级帮扶干部。针对现实问题,扶贫单位应以“培养扶贫责任人的扶贫精神、扶贫意志力,提高扶贫能力”为目的进行教育培训。只有让扶贫干部的扶贫精神、扶贫意志力和扶贫能力不贫困,才能取得精神扶贫的成功,才能在扶贫攻坚战中赢得主动。帮扶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有科学、精准的理念,因人因事、对症下药。针对中央总结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具体路径,我们精准分类,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扶贫过程中,帮扶干部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对少数已经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不愿意脱贫的问题,分析真实原因,因为农业生产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他们再次贫困,他们对依靠自身能力实现永久脱贫致富不自信,需要依靠扶贫政策获得安全感。遇到这类贫困户时,帮扶干部应帮助他们从逐步摆脱贫困的现实中增强自信心,从学知识、学技能、强素质中增强自信心,以脱贫致富的正面典型为榜样,使他们摆脱对扶贫政策的过度依赖,找到今后继续改善生活的努力方向和现实途径。
(2)增强责任心,具有攻坚克难的“扶贫精神”。贫困群众受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区域文化或风俗习惯、生活惯性等的影响,文化水平不高、能力素质偏低、精神意志薄弱、抗风险能力欠缺,对这些问题每一个扶贫干部都应该有心理准备,应该俯下身子,拿出必胜的决心,想方设法地破除精神贫困的障碍。作为扶贫责任人,应有多跑路、多受气、多吃苦的精神,及时改进扶贫态度,纠正认识误区,改善工作方式,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生存、生产、发展能力。
(3)耐心宣传、细节指导、讲清政策。利用电话、微信、QQ等多途径沟通交流,在细节上进行指导,将政策利好讲清讲透。尤其要用好政策保障措施,通过能人带动、邻居示范鼓舞贫困户的信心,打消他们的顾虑。贫困户往往会将希望寄托在扶贫政策和扶贫人员身上,提出很多要求,这是由于他们渴望富裕但自身的能力较差难以实现目标造成的,帮扶干部不宜把这种现象看作过分,而应将其看作是对政府、政策的信任以及对早日脱贫的渴望,引导其将这种发展愿望转化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从实现较容易的目标起步,循序渐进向更高目标努力。
3.在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
(1)通过正向激励、违规处罚形成良好氛围。“扶贫扶志”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来保障。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应定出措施,既需要激励举措,也应有约束条款,可实行积分管理,与村集体年终分红挂钩。依据务工、务农或参加公益性岗位的不同要求,可实行积分制,年底兑现分红,积分攒得多,分红领得多,反之,扣减。宝鸡市金台区出台的《2017年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也可作为参考,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甚至参与黄、赌、毒、盗、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贫困户,不享受医疗救助保障政策;有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新风尚,个人品行不良,不注重子女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家庭不和睦、不孝敬老人、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不自立自强,不积极创业致富,“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只救助 50%。这一举措,不仅让非贫困户拍手叫好,也消除了部分贫困户“习惯穷”“争当穷”“愿意穷”等思想顽疾。
(2)开展形式多样、对象不一的宣讲活动。通过村支部党员代表会议、村民大会、个别贫困户座谈会等方式,用他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教育群众,让他们在思想深处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宣传孝亲敬老,树立良好家风,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要弘扬传统美德,推介勤劳致富的典型案例,鼓励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他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意识和能力。渭南市抽调优秀驻村工作队骨干组建脱贫攻坚市委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为群众讲政策、做答疑,潼关县的“讲习所”、蒲城县的“智力扶贫课堂”、合阳的“十项活动”等纷纷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方式来提振群众脱贫的斗志和信心。培育创业之星、产业发展示范村,形成了榜样的群体效应。
(3)进行分类施策、精准教育来补齐短板。对那些思想不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群众,要组织他们进入农民夜校,重点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那些文化水平不高,致富手段不强但有进取心的贫困户,农技、科技等部门要组织技术下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提升致富技能。广西龙州县开设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贫困村民提供扶贫政策、种养技术、产销信息、诚信文化、感恩教育等各种内容的培训,就有很好的探索、示范作用。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