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张秋雁 陕西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5 09:01:1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陕西省行政学院2018年度院级课题课题组成员:张秋雁李亚云、康、朱丹晶、王晓帆

陕西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秋雁(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省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要:村级干部队伍是打通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最基层干部队伍,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我省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情况。目前一些村级干部队伍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工作能力低、干部腐败和群众信任度、满意度低等问题。以农村党支部建设为抓手,通过系统学习提高村干部政治站位、夯实服务本领、强化农村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等打造一支敢担当、能作为现代化村干部队伍,才能破解存在的问题,保证我省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村级干部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关键时刻,处于全省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村级干部,是党和各级政府联系基层农民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最基层宣传者、贯彻者和具体执行者,也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扶贫攻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决定着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政策能否真正执行,直接关系到我省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对焦村干部工作中存在问题,抓住建设村干部队伍这个“牛鼻子”,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好村干部“领头羊”作用,是我省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陕西村级干部组成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已形成由“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组成的扶贫干部队伍体系,而本文探讨的村级干部是指由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简称村支委和村委会)干部和各自然村选出组长(小队长)组成的干部队伍。在村民眼中,村干部就是“政府代言人”“村民当家人”,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指标、任务最终依靠村级干部去落实。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村干部的影响力甚至远远大于一般乡级干部,若无村干部在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农村工作将无法开展。一些在乡级干部看来很难办的事情,村干部一句话可能就解决了。十九大以来我省一直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目前我省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作风比较扎实,受到群众拥护,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地区、一些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未能深刻领会一些扶贫政策的精神实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扶贫中“厚亲友薄弱者”、工作中违背客观实际、急于出成绩等问题。

2.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工作能力捉襟见肘、群众不支持、不信任、满意度低问题。表现为:一些干部隐形不作为而另一些干部看似兢兢业业,任老任怨,但对政策理解把握能力不足导致实际工作能力欠缺,实际工作效果不佳;一些干部自身素质偏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习惯于家长式发号施令,凭个人经验办事,不愿意俯下身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个别村级干部为民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的干部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安于现状,领导方法陈旧落后;有的干部工作统筹能力不足,“大事小事一起抓”,整天忙于琐碎事务,没有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日趋失衡,村级干部年龄偏大现象比较严重。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这种知识结构的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必然是行政命令多,义气感情办事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低,依法行政本领弱,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办法少。

4.选拔留用优秀村干部难度较大,直接制约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受城乡差距、干部待遇、人员流出等各种因素影响,加之艰苦的环境,辛苦的工作,清苦的生活,使得农村选不出更留不住优秀干部。

5.村级干部腐败问题,村霸黑恶势力不同程度存在加剧农村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农村党群关系,制约农村发展。农村干部手中的权力虽不大,但作为直接和群众面对的基层管理者,他们的贪腐行为最易破坏党群关系,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社会影响极端恶劣,妨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二、陕西农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村级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主观认识、主观努力不足因素,也有国家相关政策、社会认可不足等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低对村级干部职能作用、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农民群众在扶贫工作中作用认识不到位,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最终的工作结果。村级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村级干部如果对此缺乏深刻认识,在工作中必然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十九大以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惠农乡村振兴的政策,村干部自己如果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都不能很好理解和把握,怎么向群众去传达?怎么带领群众落实执行这些政策?广大基层农民是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者和最终受益者,忽视或不能有效调动基层农民在扶贫攻坚中积极作用,将会极大制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干部如果缺乏提高完善自身以适应农村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干部工作中必然是疲于应付。

2.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不足社会对村干部社会作用忽视是影响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的重要因素。这几年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其它职业,还是很低的,当待遇难以满足农村基层干部的需求时,必然会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村长名义上被称呼为干部,但实质上在很多地区不属于国家干部序列编制,至于小队长身份性质就更模糊,这种模糊使他们不能享有国家干部所附有的一些政治待遇,而待遇的缺失让他们在工作中既缺乏身份认可的自信也缺乏农民一定程度的信任;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部分不满足自身待遇的干部选择依据干部身份赋予他们的一些权利,获得一些灰色收入甚至腐败,更加增加村民对他们的不信任,而另一部分干部则选择了隐形不作为,工作中能混就混,敷衍了事。

3.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村干部选拔奖惩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也是村级干部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村民自治,在我省已经执行了十多年时间,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完善、城乡差距、干部待遇、农村青壮年流出等因素影响,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范围和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村民自身选民权利意识的不足、农村宗法观念、家族房头势力影响,一些想为群众办事的人,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对村干部要求多给予少,约束多、激励少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农村也留不住优秀干部;村级离任干部的保障机制落实不健全,更让干部心存后顾之忧;土地征用、农路建设、补偿过程中,政府实施到位监管的缺乏,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管理监督机制,给农村基层干部贪腐,骗取、侵占国家财产提供可能;还有教育培训机制的不健全等等因素共同造成优秀村干部“选不出”、“留不住”、想提高都很难局面,直接制约级干部作用有效发挥。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缺乏吸引力,削弱了干部凝聚力、号召力。目前村级经费来源有限,集体经济薄弱,干部想给村民干些实事又苦于无资金,急于解决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群众对干部失去信心成为必然,“群众怪干部,干部怨群众”不和谐的干群关系必然制约干部作用发挥。

三、推动陕西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1.通过组织学习,切实提高村干部政治站位,夯实服务基层本领。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是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最有效途径”。对于村级干部,学什么?怎么学?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帮助村干部建立旨在提高学习实际效果为目标的长效学习机制,借助各种方式手段优化学习内容。组织安排村级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农村发展战略、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帮助干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对农村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各项涉农法律、法规,帮助干部明确自身职能作用,提高依法执政本领、防腐拒变能力加强党史、党建知识教育培训,坚定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加强干部科技种田、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管理技能、农村实用应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生产,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队伍。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其“桥头堡”作用。 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将德才兼备且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打破“本村人当村官”的传统观念,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重视后备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强化农村制度体系建设,为干部能力提升、行为规范提供制度保障和制度遵循。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党的农村政策能否准确执行。建立完善以让基层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以激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和监督村级干部的制度、村级干部述职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和村级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实行村级干部岗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以激发动力为根本,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建立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离职村干部实行一定的离职补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公开招录优秀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等,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和监督村级干部的制度,在农村的财务、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加强制度监督,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监督腐败,揭露腐败;同时,还要加强上下监督、舆论监督,构建监督网络,从而让农村干部的贪腐行为无处藏身。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子富裕了、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各种政策待遇兑现了,村干部的说话办事才有公信力,村干部才能更好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带领村民一块奔小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讲话

作者简介:

张秋雁(1971--)女,陕西渭南人,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行政学院)教师,最近几年主要从事思政教学与农村发展研究。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