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刘舒婕 郭贞山 孙慧如 牛伟名 王春 杨凯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5 09:29:2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刘舒婕 郭贞山 孙慧如 牛伟名 王春 杨凯(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民勤县地处内陆深处,受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活动影响,由上古时的滨湖绿洲逐渐演变为沙海孤岛,是我国防沙治沙的桥头堡。通过长期和沙漠的不屈斗争,民勤人民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技术和生态治理模式,总结出了一整套成功的防沙治沙经验和有效做法,该模式对全国同类半沙化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关键词: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由于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影响,近代以来,这里成为了我国内陆河流域中用水矛盾最为突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通过和沙漠化的长期斗争,民勤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全国同类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沙漠化原因
1.地理位置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邻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风少雨,年降水量仅110mm,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多毫米[1]。
2.过度开采地下水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石羊河断流、干旱,群众对地下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同时期内全县机井达到11000余眼,其中深井达8000多眼,导致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造成防风固沙天然屏障蜕变,林木植被因严重缺水出现大面积枯梢或死亡,将民勤绿洲推向了毁灭的边缘[2、3]。
3.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改革开放后,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超载并呈逐步增大趋势,全县掀起一个开荒的高潮。绿洲边缘区,荒漠区大面积茂密的“柴湾”灌丛植被被破坏,全县上下陷入了开荒弃耕的恶性怪圈[4]。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一度将民勤的生态环境推向了荒漠化的边缘。
二、治沙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全县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将防沙治沙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干部实绩考核,不断健全完善生态建设机制。当地政府持之以恒地开展干部职工义务秋季压沙和春季造林活动,每年利用“3·12中国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行之有效、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青土湖、老虎口等防沙治沙示范区已成为全县生态警示教育基地和宣传民勤、展示民勤防沙治沙经验的窗口。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综合治沙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干部谋划防沙治沙、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2.创新治理模式,构建防护体系
民勤当地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承包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水定林,以水定规模,全程管理,确保成活”的要求,突出封沙育林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工程压沙与生物固沙相结合,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相结合的特点。全县形成了防风阻沙林带、基干防护林带、农田林网、域镇村庄绿化、生态经济林的有机融合,以点、线、面结合;带、片、同配套、形成了结构合理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和林业产业体系
3.突出科技支撑,完善服务网络
当地林业局积极与中科院寒旱所、中国林科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务体系,弘扬发展被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为“民勤模式”的薛百宋和“母亲抱娃娃”的治沙模式,大力推广“麦草沙障+落水栽植棱梭”“砂石滩地开沟+落水栽植”等治沙模式。全县注重高新人才引进和本土实用人才培养,先后引进林业专业技术人才14名,培育县级林业技术员117名,每年开展的农民林业技术专题培训均达到3000场次以上,推动形成了“县有首席专家、乡有首席农技员、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
4.强化产业培育,治沙富民共赢
政府部门着重找准找实防沙治沙与绿色增收的最佳契合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治沙产业,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大力发展以红枣、枸杞、酿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以肉苁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5]。累计建设经济林基地49.7万亩,打造沙生药材示范基地11万亩,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产业经营模式,以企业、合作社、协会的方式将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5有计划地增加生态用水量
在利用好现有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每年按比例有计划地增加生态用水量,县林业局对农区边缘的防护林带,划分区域,轮流补水浇灌,增强防护能力,延长生命周期加快推进、引入黄济石沙漠治理暨精准扶贫移民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民勤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提升民勤防沙治沙水平提供保障。
三、治沙成效
1.降尘量减少
2005至2017年间,石羊河下游大气降尘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大气降尘量为每平方公里568.8吨,其中2008年大气降尘量最大,为每平方公里1516t。到了2010年以后,大气降尘量逐年下降,2017年成为降尘量最少的年份,每平方公里大气降尘量为184.8t,为这13年内的最小值,较多年平均值减少了68%。
2.地表水量增加
2010年以来,民勤蔡旗断面总过水量累计达到27.68亿立方米,用于下游民勤的生态用水为8.65亿立方米。其中,2017年过水量达3.93亿m³,为1972年以来过水量最多的一年。此外,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现碧波,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59km2,其中连片水体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91km2,水体沙丘相间的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68km2[6、7]。
3.森林覆盖率提高
“十二五”以来,民勤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7.2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75.8万亩,工程压沙43.6万亩。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63.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9提高到17.91%[8]。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遇制、逆转趋势。
4.巨大的经济效益
民勤当地重点培育了廿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民勤葡萄酒厂、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三十八度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林业产业加工企业12家;建成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组建防沙治沙协会20家;治沙专业队伍60个;每年吸纳1265名群众参与压沙造林,实现劳务收入1776万元。2017年,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压沙造林和沙产业的群众达到11.4万人,实现总产值3.22亿元,形成了治沙与增收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作为目前世界上受沙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数亿国民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荒漠化问题的困扰。土地沙漠化在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的同时,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防沙治沙面广量大、治理难度大、模式技术单一、林地和森林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民勤县的治沙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对当前沙漠化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今后绿色扶贫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吉萍、李岩瑛、曾婷、罗晓玲、张春松、刘蓉.民勤春季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J].中国沙漠,2017.37(02):349-354
[2]方良斌、唐克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管理措施与实例分析[J].中国水利,2018(09):20-22
[3]赵明瑞、徐天军、彭祥荣、刘蓉、李超超.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民勤水资源变化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12(05):55-59
[4]李玫.人为活动对陆表系统变化的影响——基于石羊河流域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本部),2009
[5]陶海璇.民勤县人工栽培肉苁蓉稳产高产途径浅析[J].甘肃科技,2010.26(16):163-164
[6]耿国彪.甘肃民勤 将荒漠化防治进行到底[J].绿色中国,2018(19):38-43
[7]彭祥荣、赵明瑞.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J/OL].现代农业科技,2019(16):167+170[2019-08-30]
[8]蒋小荣.民勤绿洲农村社区沙漠化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0
指导教师:韦炜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