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王湘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研究——以金昌市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7-09 10:48:5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王湘萍

(甘肃省金昌市中共金昌市委党校(金昌市行政学院))
【摘 要】:“十四五”开启,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落到实处,就要以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兴旺为关键,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欠发达地区持续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王湘萍(1976.7——),女,汉,甘肃金昌市人,甘肃省金昌市中共金昌市委党校(金昌市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学、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十四五”开启,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落到实处,就要以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兴旺为关键,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龙头是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欠发达地区持续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等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昌市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金昌市紧盯“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20字”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地区实际,突出自身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兴旺为关键,持续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先后引进龙头企业1家,培育社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和主食加工企业59家,截止2019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16.04亿,年销售收入24.53亿,净利润1.8亿,税收1494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万多个。
(二)特色优势更加鲜明。以菜草畜产业为重点,注重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品牌,打造优势产品。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83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60%以上。“金昌高原夏菜”、“永昌羊肉”、“瓷疙瘩”双孢菇、富硒大麦茶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有13家龙头企业的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永吉源、和鑫源等5个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三)产业带动能力显著増强。在持续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进程中,建立了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带动扶贫的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元生农牧、天牧乳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市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柱力量实现了农户土地入股拿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自主经营得现金的多重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二、金昌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短板
(一)农业产业化推进体制机制不健全。近几年金昌市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政策连续性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重“引进”轻“服务”,没能够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以致个别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二)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效应不强。金昌因企设市,故农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小、发展层次低,80%以上属于中小企业,缺少现代农业领军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不高,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和集群集聚上还有不小差距。
   (三)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单一,流通效率不高,交易市场规模小、层次低、环节多、功能不完善,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仍然遵循“生产基地一经纪人一批发市场一零售商一市民”的路径,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管理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
    (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各级农技部门和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不够广泛,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部分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少,选聘的科技特派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这些均直接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五)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未形成。农户和企业在操作层面上仍主要停留在土地流转、活畜、农产品收购等一次性买断这种简单生产关系上,导致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还不是很牢固。
    三、西部地区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产业兴旺是核心,要充分发挥地区农业特色优势,把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让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必须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突出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走符合地区实际的农业发展之路,把菜草畜产业做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打造菜草畜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二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制定培育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强化对农技创新资金扶持;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领导包抓农业龙头企业机制,在领导力量、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保障上持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农业企业产业联盟,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服务会员和农户的同时抱团发展,激发农民参与创业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扬长补短”,建设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扬地区之长,稳步扩大高原蔬菜种植面积。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对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引导农业企业稳步有序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向江楠市场、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等现代化企业学习,建设优质绿色精品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二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结合西河地区半农半牧现状,鼓励农户发展家庭养殖,招引蒙牛、伊利集团等知名企业落户,发挥天牧乳业、居家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全市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行动,建设优质肉牛、肉羊生产供应基地和优质牛奶、羊奶生产基地。三是加快牧草产业发展。依托牧草龙头企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积极谋划集牧草收储、展销、拍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牧草交易中心,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草畜一体化和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农产品流通贸易方式,完善产品市场体系。一是拓展市场营销网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借助省内外企业市场资源,建立并扩大销售网络体系,打通国内外生产销售市场,增强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二是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商孵化中心,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依托“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进行“网络带货、直播带货”,在市区、县城住宅小区或人口密集地开设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产品体系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跳出地域,唱响全国”的知名农业品牌,大力积极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提升龙头品牌的影响力。
   (四)壮大产品加工规模,补强产业短板弱项,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生鲜蔬菜、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汁、蔬菜头等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大型乳企在本市建设相关乳制品生产厂,加快实施肉牛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项目,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増税。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加工设备,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给予扶持。三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产、加、销”一体化要求,加快形成集仓储、初加工、包装、配送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支持头企业扩大加工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努力培育新经济増长极。
(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増强产业竞争力。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实行产教学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龙头企业兼职、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进一步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用,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专家为骨、农技指导员为基础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为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鼓励和引导“三支一扶”等高校毕业生到龙头企业就业,提升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水平。
(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收致富。一是构筑融合平台。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全方位改革,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对接合作,加快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搭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有机融合平台,实现“企业农户手牵手”合作发展。二是实现有效对接。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一般农户通过“有偿入股、利润锁定、保值合作”等农业产业化新模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协作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障龙头企业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三农”实现增效增收。三是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政府和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分类型、分种类实现培训精准化,搭建起“种、养、学、教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注重对农民经营能力和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是强化社会意识。强化龙头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意识,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供应。引导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面向本地提供就业岗位,尽最大能力吸纳农村劳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长赋.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 中国人大,2019( 7) : 31 - 37.
[2]李彦普. 中国农村流通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 3) : 120- 122+132.
[3]马晓河.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J] .农村经营管理, 2016( 3) : 28- 29.
[4]汪三贵,冯紫曦.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 贵州社会科学,2020( 1) : 4 -6.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