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袁杰 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初探 ---以皖北萧县永堌镇吴庄村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18 08:39:5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袁杰

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当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理秩序,则很难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全面振兴目标,而有效的乡村治理正是建设良好秩序的源头活水。现就皖北萧县永堌镇吴庄村的做法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皖北萧县;乡村治理;路径

 

一、萧县永堌镇吴庄村的基本情况

村情简介:吴庄村,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永堌镇。位于萧县县城东南15公里,距离永堌镇政府5公里,东接白土镇,西临丁里镇,北靠龙城。全村人口5257人,耕地面积4940亩,自然村10个(吴庄、郑庄、西项场、东项场、毛寨、小毛庄、小马庄、大南庄、冯庄、卢庄),村民小组24个,属于永堌镇三个贫困村之一。

党建情况:吴庄村共三个党支部(吴庄党支部、毛寨党支部、上海务工党支部),141名党员、县镇党代表8人。笔者深入萧县永堌镇吴庄村开展调研得出初步结果。永堌镇吴庄村党总支连年获得县、镇党委颁发的“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宿州市颁发的“宿州市维稳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新时期吴庄村做到党的基层组织站到社会治理前沿党组织带领群众以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奔小康为主线,以“党建+X+网格”治理模式为抓手发力集体经济促社会治理,转变以往村集体经济简单发包的单一模式,把村集体经济主导权牢牢把握在手里,把村党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脱贫、群众与集体增收之中,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乡村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成效。现在的吴庄村党总支在干事中树立了党组织的威信,增强干群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党支部的组织力与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来。

二、当前萧县永堌镇吴庄村乡村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所在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双向流动频率的加大,吴庄村在农村综合治理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比更加复杂,尤其涉及萧县轻化工业园区征地搬迁、农户低保办理、农业综合补贴、农村宅基地使用、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潜在矛盾,容易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

1.留守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区域间人员的流动性,吴庄村中87%以上青年劳力外出求学或务工,全村仅在上海浦东郊区的小村庄就有600百人,拖家带口以承包当地农民的土地建棚种植蔬菜为业,留守在家的基本是(60-90岁)老人和(5-15岁)小孩,客观上造成乡村治理不稳定因素。留守人员整体员自我保护意识低下,法治思想弱化,造成针对目标人群的刑事犯罪有所上升趋势。村留守党员年龄平均偏大,文化水平低下,处理问题法治能力不强,这也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使党组织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社会治理出现真空地缘。

2.基层党员与干部文化素质不高

基层整体上看吴庄村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知识结构老化,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了科学知识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党组织的队伍。有些支部成员综合素质较低,宗旨意识淡薄,处理事务的方式单一老套生硬专断,缺乏民主意识、法治观念。部分干部不了解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导致工作手段弱化,往往会造成“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基层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

3.服务意识不强

吴庄村一些党员干部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时候,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强硬而缺乏艺术和技巧,管理服务意识严重缺乏,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民愤较大,以至于社会治理困难,工作推行受阻,同时也造成了干部之间关系不和谐,干群之间出现裂痕,更不利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和农村的长远稳定发展。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保持乡村治理成果的长效性,促进农村发展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够多,思想不够解放,习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

4.集体经济薄弱

2013年,永堌镇吴庄村是萧县87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程度仍然堪忧,集体经济以集体土地转包费3万元维持村内公共事业开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缺乏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导致干部工作积极性受挫,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减弱,同时也给社会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体经济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多,但与乡村振兴涵盖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之路的充分发挥。

5.群众集体意识淡化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淡化了群众的集体意识。部分群众只关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邻里出现矛盾和纠纷袖手旁观,对村里的公共事务也不闻不问,甚至只要自己的权益不讲义务,也不再热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以上这些挑战和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进而阻碍乡村改革发展进程,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当前乡村治理永堌镇吴庄党总支部的具体做法

1.明确吴庄村党支部的乡村治理责任所在

吴庄村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条例中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将实行“四议两公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村级民主监督。村党支部积极推广新时代 “枫桥经验”,促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吴庄村党组织每年为群众办理事项达1800余件,解决入园入托、上学、就业、医疗、养老、居住、出行、饮水工程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关爱服务。

2.确立科学化的治理机制

吴庄村党支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经济引导力、服务向心力为靶向。党支部选择该村优势资源发展蔬菜、瓜果等主导产业,在加快乡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同时,注册自己的优质产品“吴庄优质西瓜”品牌。同时建设村“乡愁馆”挖掘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本土化乡村文化品牌,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培育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方面,实施精细化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开展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打造乡村共同体。立足生态宜居,抵制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产业侵入,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为引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3.选好致富带头人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简单说,就是一个单位或者地方的人干事的思路、态度、精神状态。如何打破旧的沉闷格局,弘扬干事创业的氛围?从永堌镇吴庄村的经验看,关键是选好带头人。吴庄村上千人在八十年代开始上海浦东郊区承包土地种植蔬菜,老家却成了贫困村。共产党员张海宏回来带头搞大棚,短短几年蔬菜产业就火了。邻近的窦庄,来自中国电科38所的扶贫队长到期后,被村民留了下来,因为“他懂技术,干实事”。现在他牵头建的葡萄基地,不仅选用新品种,而且用上物联网,跨进智慧时代。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大支农力度,推动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但钱和项目是死的,人是活的。农民搞特色产业,往往不敢干、不会干。用好项目资金,选好主导产业,把农民组织起来,首先要有个好的带头人。带头人去哪里找?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农民成长起来了。办好农民的事,主要还是靠农民。在发挥好驻村扶贫干部作用的同时,乡镇和村里应摸排本地那些在城里搞经营、干出名堂的能人,把那些能力强、品行正、头脑活,热心公共事务的人选出来、用起来。诚心诚意为他们创造好的干事创业的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村里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带着乡亲把产业做起来,让村子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用好千千万万个带头人,就能带着千千万万个乡村,更快地奔赴全面小康。

4.培育时代新农民

吴庄村党支部强化“龙头”带动,推进“两个带头人”行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2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16名。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月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创新“党建+X+网格”社会治理载体,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基层党建有机融合,将村规民约巧妙“嫁接”到党员评议标准上,摸索出“四个引领”模式(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乡贤),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工作同频共振。

5.积极尝试新治理范式

吴庄村党支部的切实可行可行做法是:落实“党建+X+网格”治理模式化,做到乡村治理参与人员“严管”与“厚爱”,提乡村治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政治待遇,根据个人能力与专长进行合理搭配,网格化划分自然村包干制范围区域。同时,党支部拓展他们的成长渠道和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干事创业激情,使参与者能够乐于干事,主动干事、积极干事,展现出良好的精气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谋划好未来发展,做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护一方平安”。该村党支部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领办“萧县海红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以土地和技术入股的方式将集体和群众连接在一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群众对集体的关心自然上升到一个高度。同时,依托“四个引领”模式使该村的社会治理层面达到一个高度。该村紧紧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目标,统筹整合社会自治+法治+德治资源,注重“治安(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交通)事故、信访事件、涉稳隐患、矛盾纠纷、民生诉求”等治理六要素数据采集,畅通事件处置机制,及时解决网格事件,切实做到“四个第一”。“党建+X+网格”模式始终引领该村党支部站在基层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群众一起干,转变以往集体资源、资产简单发包租赁模式,牢牢把握该村集体经济主导权,把党支部工作全面融入到产业发展、促进群众与集体增收困难户脱贫。干部在实干中树立了威信,干群关系相处融洽、充满活力、谐有序、善治乡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通过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和德治的引领作用,强化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综上所述,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务实管用的方法,将乡村治理相对模糊笼统的概念和要求,转化为目标清晰明确、运行有章可循、监督评价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抓手。皖北萧县永堌镇吴庄村的做法是推动治理务必重心下沉,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总结和推荐更多好经验好模式,引领该村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萧县县委党校)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