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02-12 13:50:5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吴崇玲,徐平英,周 军    作者单位: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管理。[方法]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职业危险的思想认识,提出口腔科门诊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的防护措施。[结论]通过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的操作规程,健全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  职业防护;口腔科;医护人员

 口腔为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有菌环境,口腔门诊更是一个高危诊区。据统计,我国有10%~12%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1],性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口腔科门诊就诊已非属罕见。口腔门诊病人在诊疗前不做任何检查,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可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病原菌等。因此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害。对口腔门诊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医护人员自身遭受疾病的袭击,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1 生物因素及防护

  口腔门诊病人多,流动性大,且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高低速手机、气枪、水枪、超声波洁牙机等特殊器材使用时产生大量带菌的微粒、喷雾,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或附着于表面,使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医护人员的手、面部、眼角膜随时可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气溶胶等污染。有文献报道,操作后医生手HBsAg污染率为9.38%,牙科器械HBsAg污染率为33.33%[2]。防护措施:

  1.1 个人防护设备(PPE)的正确使用 内容包括工作服、手套、口罩、眼罩、帽子、鞋套等。在检查病人口腔时、对病人实施口腔内治疗时、接触任何使用过的器械时、接触体外人体物质(包括唾液、血液及组织器官)时,都必须使用 PPE 。PPE如同一层防护性的“外壳”,是帮助医护人员防止直接接触潜在性感染物的一道保护屏障[3]。

  1.2 加强环境管理 诊疗室、候诊室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擦拭。室内用紫外线或安装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以降低环境污染菌的浓度保持室内环境的持续洁净。病人在治疗前用1%的过氧化氢漱口,可降低口腔细菌含量,减少牙科飞沫污染。

  1.3 洗手 洗手是控制感染重要的一个独立环节,在接触病人前后和戴手套前,洗手是强制性的,脱手套后洗手也是强制性的,因为即使口腔科门诊工作人员操作时已经戴用手套,但如果手套是不合格的或有破损或存在未能察觉的微渗漏,双手也有可能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有资料报道,洗手后的除菌率可达80%以上。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关键一环[2]。

  1.4 消毒灭菌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污染严重,又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疾病的传播媒介[4]。所以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高效消毒或灭菌。如高低速涡轮机、洁牙机、车针等可重复使用的高危险性器械均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1.5 更换工作服 及时更换被血液、唾液污染的工作服

  1.6 定期健康检查,制订职业防护应急预案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迅速启动防护治疗措施。医务人员要每年体检1次[3],如发现某项免疫力低下或丧失,则须尽快进行补种或接种。

  1.7 控制感染的培训 所有口腔科门诊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控制感染的培训。1年培训1次,这种培训由管理机构安排提供,主要内容为:认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习如何预防交叉感染,掌握切断传染途径的方法,熟悉意外事件的处理程序[3]。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识,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将受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 化学因素

  2.1 化学药物刺激 化学药物如:砷类、醛类、氯类、过氧化氢等,在临床用于牙体、牙髓病等治疗,浸泡器械,清洁擦拭地面、台面工作中, 诊室内环境弥漫着醛味、氯味、酸味等。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防护措施:①在配制化学药物时严格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加强规范管理,正确配制,加盖保存,以防挥发、污染诊室空气。②在使用化学药时,应戴好口罩,手套,减少对呼吸道和皮肤的刺激。③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以降低室内化学药味的浓度。

  2.2 汞 在调和充填过程中产生的汞蒸气以及在磨除牙齿汞充填物时产生的汞尘粒等均能附着在诊室内的墙壁、地面、器械、诊椅周围形成不易消除的污染源,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可导致慢性汞中毒或过敏性皮炎。防护措施:①治疗室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墙面和地面用过氧乙烯喷刷,避免吸收汞[5]。②使用密闭自动银汞调合器,调剂和挤压银汞合金时带好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③磨除牙齿汞充填物时产生的废银汞颗粒以及充填时多余的银汞合金不要撒落在地面、桌面上,要收集在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容器内,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汞的蒸发[5]。④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在诊室内喝茶,进食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平时多饮开水、豆浆、牛奶等,有利于汞的排泄。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汞的测定,定期请卫生防疫部门测量诊室的汞含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物理因素及其防护

  3.1 噪声 口腔门诊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涡轮机、吸唾器、电机、石膏修整机、抛光机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将造成对人体的不良刺激。防护措施:①涡轮机定时用清洗注油机清洗保养,吸唾器不用时随时关闭,车针及时更换;②石膏修整机、抛光机等安装在离办公室远一点的地方,使用时关好门窗,必要时双耳可佩戴耳塞。及时淘汰陈旧设备,引进功能好、噪声低的新设备。

  3.2 石膏 石膏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粉尘吸入呼吸道引起的矽肺,灌模时手直接接触引起皮肤粗糙、皲裂。防护措施:戴口罩、手套。

  4 尖锐器械伤害及防护

  有资料报道,76%的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有被尖锐器械刺伤经历。尖锐器械常有两类,一类是一次性使用的尖锐器械,如一次性探针,一次性外科解剖刀片、缝合针等。另一类是灭菌后循环使用的尖锐器械,如冲洗针头,根管治疗的扩大针,金属成形片,牙周刮治器及其他玻璃制品等。牙科治疗中, 尖锐器械使用频繁, 尖锐器械对工作人员的刺伤,是引起工作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途径。防护措施:①制订尖锐器械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原则:时刻牢记“小心防范、避免伤害”的第一原则[3]。②养成用镊子或止血钳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次性尖锐器械使用后必须立即弃置于“尖锐器械容器内”。循环使用的尖锐器械可使用器械包装盒,即按照治疗类别将器械有规律的放置于一个带盖子的金属盒内,然后运送、清洁、包装、消毒、灭菌、储存和使用[6]。③使用尖锐器械时,医生与助手间不宜“手对手式”传递,若有必要,只传递非尖锐端给对方。④尖锐器械伤害的处理,当尖锐器械伤害不幸发生时,受害者需要保持冷静,如果尖锐器械与病人有相关,要先留下病人,然后按照尖锐器械伤害的急救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总之,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处在各种高危易感因素中,因此,要从思想上提高整体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评估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自觉执行各项预防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加强职业责任心。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感染管理知识、医德规范教育培训,不仅可为病人提供安全诊疗环境,同时可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秀文.口腔器械及手机的消毒灭菌[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88.

  [2] 王云芳,付金玲,陈洪华,等.口腔器械医生手HBsAg污染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5(12):928.

  [3] 章小缓,胡雁.牙科诊疗的感染控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5155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