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一例高龄患者心脏骤停62 min心脏复苏成功后的护理体会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02-13 17:09:1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作者:徐楠 郭旖旎 任俊杰    作者单位: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 护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心室纤维颤动。我科于2008年成功抢救了一名高龄心脏骤停62 min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主因阵发性胸闷、气短10年,加重8 h入院,入科仅3 min患者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室颤,呼吸微弱,血压8.4/4.7 kPa,立即进行抢救,360 J电除颤1次,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升压药物持续静滴,肾上腺素1 mg静推,5%葡萄糖20 mL+胺碘酮150 mg静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62 min后患者心跳恢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血压14.1/8.1 kPa,心率52次/min,血氧饱和度86%。抢救期间患者先后反复出现室颤、室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先后给予电除颤11次,间断应用升压、强心、调整心律药物。18 d后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2.1.1  迅速判断病情   

  护士要对心跳骤停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突然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抢救[1]。

  2.1.2  保持呼吸道通常,行胸外心脏按压   

  在其他医护人员到场之前,护士应当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医生到场后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囊人工通气后继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2.1.3  建立静脉通道 

  选择适宜的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胸外心脏按压。经膈肌以上的中心静脉给药优于其他静脉,但中心静脉穿刺比较麻烦,同时影响气管插管,所以抢救时多选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且已作为心肺复苏的首选途径,给药速度快,给药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线路。

  2.1.4  心电监护   

  为把握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在应用强心药物时应做好心电监护,以便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2.1.5  疗效的观察   

  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瞳孔、面色,如果具备大动脉搏动恢复、皮肤色泽转红润、瞳孔对光反射恢复之一者,均可说明心肺复苏有效,否则相反。

  2.2    心肺复苏的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给予特级护理,持续心电、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以及改善缺氧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械以便于急用。

  2.2.2  脑损害的观察和护理   

  本例患者虽获心肺复苏成功,在恢复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重视脑复苏,但脑部损害严重,最终并未恢复。首先降温,降低体温可以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一般肛温不能低于31℃,以32℃为宜。其次是脱水,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联合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尿量、血压的变化,防止脱水速度过快造成血容量不足,对于抽搐和躁动者,适当镇静止痉,防止脑水肿的发展。

  2.2.3  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   

  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其肾脏也必然受到缺氧的损害,因此必须观察尿量的变化。可以留置尿管,记录24 h尿量,及时发现有无肾功能损害。

  2.2.4  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出现呼吸深大、表浅、双吸气、点头样呼吸及潮式呼吸时,为中枢缺氧型损害、呼吸系统不畅、肺部感染、代谢紊乱、脑水肿影响延髓呼吸中枢的结果。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为呼吸系统阻塞症状,肺部感染所致。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反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

  2.2.5  感染的预防   

  复苏后的整个病程中常会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口腔炎、气管切开口感染。无力咳出及昏迷者应及时给予吸痰;按时翻身,1.5~2 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坚持口腔护理6 h 1次;0.1%苯扎溴铵溶液消毒尿道口,并用硫酸庆大霉素溶液冲洗膀胱;及时更换气管切开处的敷料,保持气管切开处清洁、干燥。各项操作均应坚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2.6  饮食的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  讨论
  
  本例患者心脏骤停62 min后,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呼吸机辅助呼吸18 d病情好转出院,这在临床中非常少见。现将抢救成功的因素总结如下:抢救过程中心肺复苏及时;适时应用胺碘酮调整心律失常;及时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尽早地使用电除颤;医护之间紧密配合。上述因素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培珍,张梅清.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008,5(9):864.

  [2] 潘晶,崔淑清.心肺复苏成功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4):59.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