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伊曲康唑致不良反应38例文献分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02-15 14:36:3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作者:刘辽 古珍    作者单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查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全文期刊库》1994~2009年伊曲康唑致ADR的有关文献32篇(共3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曲康唑致ADR在19~60岁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用药后1~7天内(60.53%),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主要的ADR为药疹及肝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伊曲康唑所致ADR,坚持合理用药。

【关键词】  伊曲康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伊曲康唑(Itraconazlecapsule)又名斯皮仁诺,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使麦角固醇不能合成,致使真菌细胞受损,令细胞死亡。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甲真菌病。亦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皮肤真菌病及隐珠菌脑膜炎等症。近年来,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用量增加,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有些反应甚至较为严重。为探讨其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其ADR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进行检索,并查阅相关原始文献,对1994年1月~2009年2月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上有伊曲康唑所致ADR进行统计,经剔除同一病例在不同期刊内重复报道和综述性及病例报道过于简单的文献后,共查阅到相关文献32篇,共计38例,其中文献报道数量排列前3位的杂志依次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和《临床皮肤科杂志》。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以上38例ADR病例文献报道按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所收集到的38例ADR病例中,男性15例(占39.47%),女性22例(占57.89%),性别不详者1例(占2.64%) 。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76岁。各年龄组病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表1各年龄组病例数及构成比

  37例病例中,患甲真菌病者最多,有26例(占68.42%),霉菌感染7例(占18.42%),其他4例(占13.16%)。

  2.3 用药方法的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

  37例患者均为口服用药,在用量方面,除2例不详外,每次用量为200mg,一日2次的有23例(占60.53%),用量为200mg,一日一次的有8例(占21.05%),每日用量均未超过400mg。有1例合并用药:怀疑真菌性败血症的69岁男性应用伊曲康唑口服加用氟康唑静滴治疗后血钾降低,停用伊曲康唑,继续使用氟康唑后血钾恢复正常。

  2.4 ADR的临床表现

  伊曲康唑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体见表2。表2伊曲康唑所致ADR的临床表现

  伊曲康唑所致ADR可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出现。首次用药一个疗程内(7天)出现反应24例(占63.16%),超过一个疗程使用后出现反应14例(占36.84%)。最快为服药后8个小时即发生,最迟为连续用药至第3个月后才发生。出现ADR后无1例死亡,均通过立即停药、对症处理或经相应的治疗后恢复。所致ADR出现的时间分布见表3。

  表3 伊曲康唑致ADR出现的时间分布

  出现时间/天例数构成比(%)<112.631~72360.53>71436.84

        3 讨论

  伊曲康唑为九十年代国外开发的抗真菌药物,与酮康唑比较其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体内分布更广、不良反应更少。随着使用的增加,不容忽视的是本品的ADR病例报告也在逐年上升,通过近年文献的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3.1 ADR的临床发病趋势

  文献报道的ADR病例多出现在1995-2004年期间,这与伊曲康唑1993年在中国上市后,逐渐的使用增多有关,而2004年后有报道的病例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近年各级医疗部门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与加强及临床更为合理的使用该产品有关。

  3.2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伊曲康唑所致ADR病例中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但其发生率是否与性别相关尚须进一步研究。从年龄分布来看,其ADR的发生率在19~60岁组(占86.84%),这与该年龄阶段患者较多、用药机会较大有密切关系。

  3.3 ADR与原患疾病的关系

  38例病例中,患甲真菌病者最多,共计26例(占68.42%),这是因为伊曲康唑主要用于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患者,故该类患者用药频次较高,发生ADR的几率也高。另外用于霉菌感染的时候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4 ADR与给药方案的关系

  从38例患者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来看,均为口服用药,在用量方面均能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剂量用药,说明伊曲康唑引起的ADR不是超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但有14例患者为行冲击疗法超过1个疗程(7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提示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多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

  3.5 ADR与发生时间的关系

  由表3可看出,23例患者在用药的第一个疗程中出现ADR,占60.53%。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段为2~5天左右,共计17例(占44.74%),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密切注意观察患者连续多次多天用药后的反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以防止严重ADR的发生,如有1例患者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服用伊曲康唑后2天出现明显的不适,但未引起重视,继续服药至15天后导致出现严重的肝肾损害[1]。

  3.6 ADR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伊曲康唑引起的ADR以药疹为主,其表现多种多样, 有紫癜型药疹[2]、酒渣鼻样药疹[3]、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4]等另外较为多见的有肝炎[5,6-7]、月经紊乱[8,9]等。从表2可知,ADR的表现形式以药疹出现最多,达9例,占总数的23.68%,伊曲康唑说明书上归为少见的不良反应,而本资料居首位,究其缘由,一方面可能与其引起的一般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临床上较为多见,很少能引起医师、药师及病人的注意,而皮疹为病人就医的的重要原因,因此,能收集相对多的关于药疹的病例,用于临床报道,提醒同仁及病人的注意;另一方面大多ADR均未提及患者以往的过敏史情况,因此,如患者为高敏体质,出现以皮疹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就不足为奇。另外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伊曲康唑由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邹玉娟等[5]提出了伊曲康唑属原浆毒,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无选择性的全面直接损害可能是其肝毒性的主要原因,但反应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要求我们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使用前检查肝功能,当出现可疑肝脏损害时,应及时停药,对症及保肝治疗。从收集的38例ADR来看,发生不良反应后,如果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治疗,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因此在临床上使用伊曲康唑时,应规范合理用药,重视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配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较少ADR对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邹明昕, 李淑娟. 伊曲康唑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 医药导报, 2002, (05): 279.

  2 彭学标. 伊曲康唑致紫癜型药疹1 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 99(13): 295.

  3 李春阳, 苑全德. 伊曲康唑引起酒渣鼻样药疹一例[J].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 29(04): 294.

  4 赵恩兵, 刘彤, 顾伟程. 伊曲康唑致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8, 12(2):126-127.

  5 邹玉娟,万迎春. 伊曲康唑致急性药物性肝炎一例报告[J] .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 (02) :124.

  6 骆予侬,方海丹. 伊曲康唑致肝损害[J] . 医药导报,1998,17 (02) :81-82.

  7 梁国蝤,张艳彩. 口服伊曲康唑过程中出现肝炎一例[J] .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 (03) :203.

  8 盛琪. 斯皮仁诺引起月经不调2例报告[J]. 皮肤病与性病,2000,22(1):51.

  9 王志龙. 口服斯皮仁诺致月经紊乱2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1):6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