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改善对策的临床研究进展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02-23 21:05:2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作者:唐伟杰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瘀证 血栓前状态 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的病理特征是血清中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的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血管炎,这是导致SLE多组织、多器官损伤的共同免疫病理基础。SLE患者血管病变可导致血栓或出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而类固醇激素的大量应用往往加重其高血凝的病理状态,血栓形成,其中以动静脉血栓常见,是心、肺、肾及脑等多脏器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SLE血栓前状态尤为重要。笔者将近5年来对SLE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改善对策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1SLE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病因病机研究

  1.1中医研究

  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戚淑娟[1]等以“络病理论”来解释SLE病理特点:易滞、易虚、易瘀、易毒。SLE以络脉阻滞为特征,邪入络脉标志其病变发展与深化。周信有教授认为,SLE是本虚标实之证[2],是人体在正气不足,主要是肾、脾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湿之邪而发病。该病虚、瘀、毒三者并存,且互为影响,终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SLE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虚实夹杂证,在气虚基础上兼见血瘀的临床表现,并可伴有久用激素的阴虚表现。于健宁[3]等以“邪、正”为纲,认为SLE患者邪气盛,久生瘀,正气虚,阴血伤,单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等攻伐之品,瘀血不去而正气更伤。徐俊良[4]、刘晓微[5]均认为,SLE患者或先天禀赋不足,元气亏虚,气虚致血瘀;或内伤七情,肝郁气滞致瘀;或由外感六淫、药毒所诱发致热入营血,血热搏结致瘀;或热毒迫血妄行,血液离经而为瘀;或阴损及阳,寒邪客于经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致瘀。瘀血可以阻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部位形成不同症状,症候表现为唇及肢端紫绀,肌肤甲错,腹痛拒按,舌质紫暗或舌体瘀点瘀斑,或脉涩或结代等。

  1.2西医研究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大量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汤荣华[6]等研究发现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蛋白S、和D-二聚体水平三项指标的变化可能与SLE发病相关,并对监测SLE疾病活动性、高凝、纤溶状态以及疾病的进程和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张文静[7]发现SLE患者凝血功能显著增强,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由于消耗显著减低,并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同时抗心磷脂抗体的存在亦会导致活化蛋白C(APC)抵抗,因此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增加。黄海燕等[8]通过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了解SLE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SLE患者组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AI-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SLE患者内源性纤溶功能紊乱。林小军等[9]研究发现活动期的SLE患者有血栓形成的倾向,指出测定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sFb)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抗原及活性、D-二聚体水平,能早期检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黄菁梅等[10]发现SLE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浆高黏滞血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易导致微循环障碍,造成各系统缺血、缺氧,甚至血栓形成。耿洁[11]检测50例SLE患者及32例对照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示SLE患者D-D和Fib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从不同角度反映了SLE患者血栓前状态。何斌等[12]发现SLE活动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水平明显增高,稳定期该类因子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后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程度抑制,提示SLE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易发生动静脉血栓事件。

  马丽艳等[13]研究发现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均与SLE的血栓形成相关,可用于预测SLE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预防动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陈晓云等[14]、黄文辉等[15]发现抗磷脂抗体与抗凝蛋白系统与SLE血栓前状态及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狼疮抗凝物和抗心磷脂抗体可能是导致蛋白S、蛋白C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蛋白S、蛋白C活性下降可能进一步诱发血栓。

  2改善对策的临床研究

  2.1名医经验

  邓兆智认为,SLE病机多兼瘀血痹阻,治疗多辅以活血化瘀,选用丹参、赤芍、皂角刺、泽兰、桃仁、田三七、当归、鸡血藤、益母草等往往奏效[16],并认为单予中医辨证施治往往难以控制病情,而纯予西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可控制病情,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最佳之法就是中西医合用,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陈发喜认为,SLE早中期血瘀为标,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基础方:柴胡、当归、桃仁、红花、凌霄花、川楝子、佛手、川芎、赤芍、鳖甲、枳壳、丹参、延胡索;SLE中后期气虚为本,治以益气养阴,基础方:黄芪、人参、白术、山药、麦门冬、玉竹、女贞子、墨旱莲、生地、玄参、甘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17]。王占奎等[18]总结张鸣鹤教授治疗SLE经验时,认为治疗上以益气阴,调气血,活血化瘀通络为法,气虚甚者重用参、芪,血瘀重者需重用水蛭、土鳖虫、桃仁、红花等。

  2.2益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

  刘矗等[19]对气阴两伤、血脉瘀滞型SLE患者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养阴益气、活血通络,处方:南沙参、石斛、党参、黄芪、黄精、玉竹、丹参、鸡血藤、秦艽、蚤休、白花蛇舌草,显示中药在缩短激素疗程,增加疗效,减轻激素不良反应方面有一定作用。

  王丽敏等[20]治疗SLE血瘀证,多选党参、黄芪益气,红花活血,以益气滋阴以固本、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为治则,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用药时间及其副作用的方面有很大程度降低,而血瘀证症候均有显著改善。姚建等[21]观察单用激素与并用益气活血方(黄芪、当归、地龙、丹参、赤芍、丹皮、制首乌、女贞子、鸡血藤、生地、甘草为基础方)治疗SLE,结果显示单用激素组血浆黏度及RBC聚集指数轻度升高,并用益气活血方组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均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提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SLE患者血栓前状态。翟小琳[22]将65例SLE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自拟经验方狼疮平汤(主要药物有秦艽、紫草、生地、黄芪、白花蛇舌草、蜂房、全虫、鳖甲、升麻、生甘草、丹参、白英、鬼箭羽等)加减,并维持患者就诊时的激素用量,1个月内逐渐停用激素。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所有患者观察疗程为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提示狼疮平汤与激素合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激素副作用。钟力等[23]发现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祛瘀生肌汤(基本方:土鳖虫、水蛭、穿山甲、三棱、莪术、大黄、黄芩、生地黄、白芍、桃仁、黄芪),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SLE周围血管炎46例,在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

  2.3重用虫类药物飞升走降通络

  高建华[24]发现,对以往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CTX或MMF)进行治疗超过1年而效果不佳,24小时尿蛋白测定长期在1.0g以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使用益气活血重用虫类中药(基本方:黄芪、丹参、茯苓、全蝎、蜈蚣、水蛭、虻虫、土鳖虫)后,尿蛋白量下降有明显改善,且血清白蛋白量上升。

  3结语和展望

  SLE血瘀证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单纯应用激素有进一步加重血瘀的趋势,使促栓、抗栓动态平衡机制被破坏,发生血栓形成倾向,是多脏器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成分异常有关。中医中药在改善SLE血瘀证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借鉴名医名师经验,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的同时,中医辨证基础上选用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及重用虫类药物能够有效拮抗血栓前状态,改善血瘀证症候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激素毒副作用,发挥中药增效减毒双重作用。然而中药的治疗机制研究尚感不足,需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戚淑娟,钟嘉熙.络病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J\].新中医,2006,38(1):8-10.

  \[2\]薛盟举.周信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2007,2(1):21-22.

  \[3\]于健宁,陶筱娟.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浅谈\[J\].新中医,2006,38(8):1-2.

  \[4\]徐俊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治旨要\[J\].江苏中医药,2007,39(6):56-57.

  \[5\]刘晓微.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8,28(2):105-106.

  \[6\]汤荣华,方芳,苏贵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蛋白S、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5,11(2):79-80.

  \[7\]张文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1):861-862.

  \[8\]黄海燕,周伟芳,郭爱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J\].浙江临床医学,2005,7(3):302.

  \[9\]林小军,蔡小燕,余纳.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诊断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7):529-530.

  \[10\]黄菁梅,黄王莹,李小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7,20(2):293-294.

  \[11\]耿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应用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337.

  \[12\]何斌,顾健,石建霞,等.VEGF、CD62P和PMA与SLE患者易栓状态关系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8,14(4):157-159.

  \[13\]马丽艳,郭惠芳,靳洪涛,等.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9):757-758.

  \[14\]陈晓云,王芳,黄文辉.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前状态的关系\[J\].广州医药,2009,40(1):60-62.

  \[15\]黄文辉,陈瑞林,冯莹,等.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5):219-221.

  \[16\]刘孟渊.邓兆智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中医研究,2007,20(11):55-57.

  \[17\]王春毅,孙冬阳.陈发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34.

  \[18\]王占奎,张立亭,付新利.张鸣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中医杂志,2009,50(7):596-597.

  \[19\]刘矗,李伟权.中医辨证论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8):1448-1450.

  \[20\]王丽敏,高明利.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00-1001.

  \[21\]姚建,赵晓刚.益气活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38-239.

  \[22\]翟小琳.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9,6(20):83-84.

  \[23\]钟力,高建华,张剑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周围血管炎46例\[J\].河南中医,2009,29(7):691-692.

  \[24\]高建华.重用虫类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的临床观察\[C\].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266-26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