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与盆腔痛治疗相关的第1骶后孔形态学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09-28 13:31:13 作者:中华医学之家:http://www.xinxi85.com 来源: 文字大小:[][][]

与盆腔痛治疗相关的第1骶后孔形态学研究

  【摘要】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痛经提供第1骶后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50例骶骨标本进行测量,包括左、右第1骶孔与骶正中嵴的距离,第1骶前后孔的深距,并确定穿刺进针的最佳角度。结果:①左、右第1骶后孔与骶正中线距离为(23.63±1.41)mm和(23.50±1.77)mm;②左、右侧第1骶前、后孔深距分别为(26.1±2.8)mm和(25.4±2.6)mm;③最佳进针角度,左侧:与冠状面夹角和与矢状面夹角分别为(82.3±2.6)°和(8.3±1.1)°;右侧:与冠状面夹角和与矢状面夹角分别为(83.9±2.9)°和(9.2±1.5)°。结论:确定了左、右侧第1骶后孔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以及最适宜的进针角度,为通过神经阻滞治疗痛经提供了解剖学参考。

  【关键词】盆腔痛;第1骶后孔;形态;神经阻滞

  

  骶骨呈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在其前面有4对骶前孔,在背面有与之相对应的4对骶后孔,相当于中医上的八髎穴。盆腔痛时疼痛刺激产生于宫体和宫颈,经子宫阴道丛、下腹下丛、上腹下丛和交感干分别进人Tl0~Ll(主要是T11~T12交感神经)和S2~S4(副交感神经)传到中枢,产生痛感觉和痛反应[1]。骶前的腹膜后间隙是多种神经集中的地方,因此临床可经骶后孔尤其是第1骶后孔至骶前孔行神经阻滞,治疗痛经、盆腔痛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穿刺困难,即穿刺针难以从骶后孔顺利进入骶前孔。有关骶后孔形态学研究目前资料较少,尤其是经第1骶后孔入路的最佳穿刺角度,尚未见有完善的报道。因此本文就第1骶后孔的形态特点尤其最佳穿刺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用本校解剖学教研室保存完好的50例骶骨标本进行测量。

  1.2方法

  1.2.1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测量左、右第1骶后孔与骶正中嵴的距离。

  1.2.2取第1骶后孔内侧缘为基准点1,第1骶前孔上缘为基准点2,测量两基准点间的距离作为第1骶前后孔之间的深距。

  1.2.3测量穿刺最佳进针角度。方法为用穿刺针模拟穿刺第1骶后孔,选取最佳进针角度,测量此时穿刺针与冠状面的夹角α(即穿刺针与它在冠状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以及与矢状面的夹角β(即穿刺针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后正中线之间的夹角)。

  2结果

  2.1左、右第1骶后孔与骶正中线距离,即进针点在后正中线的旁开距离,见表1。

  2.2左、右第1骶前、后孔的深距见表2。

  2.3最佳穿刺时针尖稍向内上方斜进针,与冠状面的夹角α以及与矢状面的夹角β见表3。

  表1左、右第1骶后孔与骶正中嵴的距离

  经t检验分析,左右两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左、右第1骶前、后孔的深距

  经t检验分析,左右两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最佳进针角度

  经t检验分析,左右两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骶前的腹膜后间隙是多种神经集中的地方,传导内脏痛觉的纤维主要为交感神经,部分盆腔脏器经盆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到达脊髓,盆丛也位于此。经骶后孔至骶前孔阻滞涉及的神经有上腹下丛、腹下神经、下腹下丛、腰骶交感干、第4~5腰内脏神经、直肠上动脉丛、盆内脏神经、骶丛(第1~3骶神经前支)、腰骶干(第4~5腰神经前支)等。因此阻滞上述神经适用于多种盆腔痛,如泌尿系统(输尿管下段、膀胧、尿道、前列腺)、消化系统(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生殖系统(精索、输卵管近段、子宫、宫颈、阴道上部)的疼痛 [2]。一些神经阻滞的方法[3,4]普遍存在进针深、创伤大、操作难度大等缺点,而经骶后孔至骶前孔阻滞与之比较,则具有实用、安全、创伤小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时,经常遇到穿刺针不能顺利经骶后孔达骶前孔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骶后孔的形态学特点以供临床医师参考。有关骶后孔的定位,已有文献做出过较详尽的说明[5],但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却鲜有提及,偶有的报道也有欠翔实。由于骶后孔周缘不规则,在测量第1骶前、后孔深距时,统一采用骶后孔的内侧缘和骶前孔的上缘作为两个基准点,以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深距。通过表1,确定进针点在左侧应该距正中线旁开22~25mm。在穿刺时,骶后孔进针至腰背阔肌与髂棘肌起始部腱膜及肌肉时有明显针感,同时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根据表2结果,此时进针深度不宜超过(24.1±2.8)mm,以免进入盆腔,伤及脏器、血管及神经。通过标本观察骶后孔内壁走行,穿刺进针角度应以针尖水平稍向前、内、上偏斜进针,具体角度关系可参见表3,以偏离冠状面82°~84°,同时偏离矢状面8°~10°为宜。

  参考文献

  [1]石中梁,谭秀娟. 麻醉解剖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50-152.

  [2]张丽娟,石崇俭. 盆腔痛骶前孔神经阻滞疗法的临床研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2):73-76.

  [3]Wechester EJ,Maurer PM,Halpern EJ,et al. 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 block for chronic pelvic pain associated with cancer in the presence of endometriosis. Radiology, 1995,196:103-106.

  [4]井关雅子ほか. 经椎板上下腹神经丛づロツクの手技除痛效果. ペインクニツク,1997,18:197.

  [5]余汝堂,陈忠孝,杨新东,等. 骶后孔解剖学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406-408.

  作者简介:王松山(1982-),男,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与临床相关的麻醉解剖学研究。

华医学之家:http://www.xinxi85.com

投稿信箱:zhyxzj85@163.com

联系电话:029--85327298     主编QQ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