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丽 孙苏闻 新时代妇联组织加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思考 |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3 09:24:4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
|
代天丽 孙苏闻 贵阳学院组织部,贵州 贵阳 550005
摘要:中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广大妇女群众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的时代浪潮中。但是,也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新时代,面对妇女群众创业就业难题,各级妇联组织深入了解妇女群众创业就业难题,积极组织妇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增强妇女创业就业素质;健全创业金融体制,扩宽资金来源;帮助企业减负纾困,发挥市场引才主体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成为妇女群众可以依靠的“娘家人”。千方百计帮助妇女创业就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巾帼力量。 关键词:妇女;创业就业;困难;妇联;加强推动 中图分类号:D21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我国,妇女群众就业创业一直是中央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妇女群众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心里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新时代,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开展了很多工作,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 1 新时代,妇女群众创业就业面临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大力倡导男女平等,通过投身社会劳动来实现妇女人生发展价值。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市场对妇女群众并没有基于妇女特质来进行行业岗位的合理规划,给妇女群众的就业带来新的困顿。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在种植养殖、乡村文旅、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家政服务等行业涌现出许多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1.1 创业就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在现实生活压力的重担下,导致妇女群众就业难上加难,很多行业特别是建筑行业实行的新行业规定,大量裁减清退高龄农民工,很多50岁以上的高龄妇女农民工不得不告别建筑工地。从而导致妇女群众的就业形势更加严酷,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经济收入,她们进而萌生出创业的想法。 但是,她们又不具备创业的许多条件,比如,缺乏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加之他们本身的创业经验还很少,普遍商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战略性思维,对机遇的洞察力还很差……这就造成了其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行业的选择有盲目性。在向创业群体转型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导致她们创业成功几率并不很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妇女群众对创业的困惑,挫伤了她们创业的积极性。总结其原因,个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创业就业能力不强。 1.2 融资渠道较少,贷款困难 创业作为一项极具挑战风险性社会活动,也成为新时代妇女群众的第一择业选择。绝大多数的打工妇女返乡创业的第一难题,就是资金来源途径较少,借贷困难。大多数30岁以上的返乡女性农民工的个人储蓄较少,其创业资金,大多都来源于家庭支持和打工积累的钱,但由于收入结构单一,生活成本高,她们打工积累的钱很少,不足以成为支撑创业的启动资金。 另外,他们对政府或者银行的金融政策大多是道听途说,难以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了解,而且往往会绕很大的弯路,难以通过合理正确的形式获得银行得到贷款,由于不了解按揭抵押的流程,在获得贷款进而抵押资产时,常常出现问题。 1.3 数字性别鸿沟,阻碍妇女创业就业 数字经济时代为妇女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据调查,贵州数字经济在全国比较响亮,以女性为主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不少,个体网商数量更多。有数据显示,女性求职者更青睐于体能消耗较少、社交服务要求较高的普工和电商客服等就业岗位,对生产技术性岗位的关注度较为低迷。 数字性别鸿沟的存在阻碍妇女数字岗位参与,男性与女性就业群体在不同经济发展与社会生存背景下所产生的数字信息获取技术与水平等方面的机会差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普及,“数字接入鸿沟”虽已逐渐消逝,但在数字设备的使用质量与效果上,两性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限制,妇女群体在接受与数字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学习方面与男性群体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传统性别文化与社会分工进一步影响妇女群体参与数字就业创业。 1.4 创业就业出现新矛盾,妇联组织很少介入调解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灵活就业新形态的出现。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妇女从业群体可以摆脱劳动场所和劳动时间等规定限制,这为妇女群体创业就业带来新的契机,比如许多女性热衷于直播、电商、快递……等新兴业态领域创业就业。但是,这种数字劳动的灵活性也在潜意识地延长了妇女劳动时间。一方面,超额劳动时间不仅会损害妇女从业者身心健康,降低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也会激化妇女群体事业与家庭间的矛盾,在数字化环境下,一些妇女因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间的平衡而选择放弃创业就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女性从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仍有待完善,各级妇联很少介入调解相关矛盾。 2 加强和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时代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就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国内就业市场整体呈现供需错配的突出问题,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各级妇联组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加强和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早在201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曾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引领我国创新型创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妇女事业一直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组织妇女群众和开展妇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新时代的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开展妇女群众工作最可靠最得力的助手、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新时代,各级妇联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加强和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是落实“六稳六保”目标的需要,更是解决社会热点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巾帼力量。 3 妇联组织加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路径 新时代以来,妇联组织的群众基础日益壮大。作为服务妇女群众的群团组织,必须直面妇女就业创业难题的挑战,加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路径。 3.1 妇联组织妇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增强妇女创业就业素质 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学习并不断引导妇女群众学习进步。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妇联组织必须及时组织妇女群众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主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以新状态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首先,各级妇联组织应该加强正能量宣传,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减少妇女群众面临就业歧视的压力。积极引导社会形成尊重妇女的共识,加大宣传妇女社会贡献的力度,让全社会普遍承认妇女价值,提升妇女社会地位,认同妇女的力量与贡献。社会应该形成这样一种主流观点:怀孕不是女职工能力的下降,而是女职工职业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提升,是她们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这是她们对社会的奉献。 其次,要加强女性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线下培训,组织专家、讲师送课送技下乡,特别是注重女性群体数字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此,妇联组织应当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主体在课程、师资和技能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实际需求为参与灵活就业的女性群体开展专题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职业技能的持续更新。妇联组织主导建立创业培训教育体系,推动一些技术院校免费为农村女性进行指导课程,培养她们专门的技能技术,使得其就业可以不受技能技术的影响,从而能达到要求进行就业。 3.2 健全创业金融体制,扩宽资金来源 由于女性农民工本身具有特殊性,在返乡创业时容易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加上对金融产品了解程度不够,妇联组织应该设立一部分专项创业资金,或者给予一定的创业财政补贴,针对不同的创业项目,设立不同的补贴金额,专门为返乡女性农民工服务,使得财政资金补贴的效用最大化,及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减少财政资金浪费。 基于返乡创业妇女对金融政策信息了解有限,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简化贷款流程的方式,在确保相关资质合理并且能够正常通过前提下,快速放给妇女创业者。 此外,加强风险投资支持体系建设。通过加强风险投资支持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监管,提高妇女群众创业投资的成功率和投资回报率,为创业投资吸引渠道丰富的资金来源。 3.3 妇联组织积极帮助企业减负纾困,发挥市场引才主体作用 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积极发挥稳就业、促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入实施服务项目企业用工“十大行动”,制定出台稳就业保就业系列政策,从援企稳岗、项目增岗等方面全力帮扶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积极搭建“5+3”人才(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打造人才精准对接服务立体架构,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 妇联组织为她们创造更多优质资源,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创业信息的流通,帮助返乡的女性农民工解决一些创业的实际问题,保障创业有实施的可行性。 3.4 妇联组织积极落实政策,搭建妇女创新创业平台 新时代妇联组织需要把创新创业作为妇女群众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各行各业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就业、勇于创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女性群体独有的职业、创业、创新效能效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 健全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创业孵化平台是妇女创业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妇女创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为切实提升妇女创新创业能力,贵州省各地妇联组织应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出台支持妇女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拓展就业新空间,实施妇女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大全链条政策扶持力度,向妇女创办个体工商户、企业分别提供担保贷款。 同时,配合政府,积极整合金融服务机构、创业园区、创投基金等有效资源,打造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重点项目推荐、政策性资金扶持、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保姆式”全链条帮扶。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大赛,为妇女搭建创业项目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平台,帮助妇女提高创业成功率。 既要通过创新创业政策兜底,为参与经济创业的女性群体提供障,降低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风险,以此筑牢创业信念和信心;还要加强数字经济女性创业实践导师队伍的建过模拟实训等方式提升女性创业实战能力。 3.5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保障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努力提升营商环境,妇联组织也不该落后。面对妇女群众创业就业难题,妇联组织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是做好妇女就业创业的关键所在。为此,各地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给予政策待遇,让域外妇女在贵州安心安业、踏实工作。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返乡创业的女性农民工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来进行创业经营决策的咨询、以及相关创业项目的信息获取。当下是大数据信息时代,利用好互联网便捷通讯的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加快创业信息和项目的传播速度。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女性群体创造更多灵活就业与创业的机会与条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领巾帼电商帮扶乡村直播带货,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巾帼力量。各地妇联组织,帮助女性群体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助推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各地妇联组织,要瞄准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妇女群众在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就业,占领“半边天”。 3.6 加强妇女就业权益保护,引导妇女发展新型产业 各级妇联组织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确保妇女的平等就业。为了让所有的中国妇女都有平等的创业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消除各种歧视性的不良企业风气,加强妇女就业权益,这样才能增加女性就业率,相关保障措施做好了,女性就业率会得到稳步提升,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此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诸多环境问题暴露,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资源型创业模式已落后。妇联组织要鼓励引导妇女群众向生态旅游、民俗开发、民间手艺、彩陶石窟等文旅创业项目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产业,已成为乡村妇女创业就业的新趋势。 总之,面对妇女群众创业就业难题,各级妇联组织做好妇女关爱工作,常态化开展暖心服务活动,用心用情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坚强“阵地”,努力打造温馨“港湾”,不断提升她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现代化建設凝聚巾帼“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隋悦.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走向[J].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妇女干部学校,2016. [2]屈晓东.陕西妇女创业就业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西安:新西部,2021.4 [3]闫芃燕.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晏妮娅.重庆市垫江县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1. [5]苏玲.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代天丽(1994—),女,贵州贵阳人,贵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孙苏闻(1988—),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调理体质。 基金项目:“受贵阳市妇联-贵阳学院联合课题资助”项目,编号:GYU-KY-〔2023〕。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