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38:1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王国虎
中共奎屯市委员会党校,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演进可谓是波澜壮阔,由前期被迫卷入到了西方主导的现代进程到今天开创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与中国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同频共振,既具有世界现代化共性,又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进步本质,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它跳出“现代化=西方化”的窠臼,为人类的现代文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

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现代化毋庸置疑是社会进步的潮流和趋势,西方在具有现代化首发优势后,无情地把人类卷入到了现代历史与世界市场之中,开创了人类工业化的文明,相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它标志着人类从传统文明跃升到了现代的文明。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由近代最初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现代化探索曲折与失败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径。
1.中国近代现代化探索的曲折与艰辛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演进历程,既有对世界现代化认知由浮浅到深刻,也有自身实践上跌宕起伏的挫折和彷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桎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1.1 中国被迫卷入到了西方主导的现代进程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产业革命,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欧洲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是痛定思痛的教训。从意识作用现实的效果来看,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亚洲的封建制度形成了迭代的降维式打击优势;从社会生产来看,欧洲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文化、科技、法制、艺术等)有了较大进步,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其拓展世界市场提供了大量商品和市场的主导权;从世界格局来看,在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农业民族从属了工业民族,东方从属了西方,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在全球首次出现了“西升东降”态势。中国作为农耕文明的“优等生”,在西方工业革命首发的优势作用下,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较量最终跌下“神坛”,从此中国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式被迫卷入到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
1.2 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动摇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基,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梦境。面对西方列强的长驱直入,中国的有识之士的目光开始被迫向西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林则徐、魏源和严复等是最先主张“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在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写道“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试图通过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使正在处于数千年未有巨大变故的中国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风气之先,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后继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革新的思想源头。
1.3 洋务运动——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清王朝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统治集团亲眼目睹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感受到了西方潜在的长远威胁。一些头脑清醒“求变”的当权者,在继承“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开始了学习西方长技以抵制西方侵略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奕䜣和文祥等总理衙门的重臣,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提倡兴“西学”、办“洋务”,学习西方军事、科技、办报刊和学校等,兴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创建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和运输业问题,进而又兴办了民用的工业、矿业和运输业,如上海轮船商务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但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载,终究没能摆脱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命运。究其失败原因,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固守封建思想“藩篱”,在封建制度中徘徊不前,只治标而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最终也没能实现国家“自强”和民族“振兴”。
1.4 戊戌变法——中国现代思想启蒙
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变与不变?如何变?是对封建旧体制实行根本性的重造,还是对原有旧体制表层的修修补补。随着洋务运动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自强、求富”新政的尝试失败,戊戌变法接踵而至登上了历史舞台。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与败对比中,清醒意识到脱离了思想启蒙、制度和体制变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认为洋务派的“新政”只是枝叶皮毛之变,最多算是“变事”,称不上是“变法”。康有为在公车上书时表达了对洋务运动看法“徒糜巨款,无救危亡”。明确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仍亡”。从根本处进行变法,就是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富强国家。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制度、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工业、商贸等行业。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提倡白话文对人民进行“启蒙”,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社会通诠》、《法意》等西方学术著作,较为系统地将西方的进化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由被动卷入现代化转变为理性融入现代化。戊戌变法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方案,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1.5 辛亥革命——终结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迭遇挫折、屡遭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缺乏了民族独立和政治变革的斗争精神,在道路上选择了“中庸”的改良主义。企图在西方列强不平等条约而失去了民族独立性半殖民地环境下,走出一条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无疑不是“与狼共舞”。妄想在封建特权专制的建构上,嫁接上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政治主张,这无疑不是“与虎谋皮”。实践证明了,在旧的封建制度和殖民地体制里是不可能开出现代的“花朵”,更不可能结出现代化的“果实”。
辛亥革命跳出了封建体制内变革的怪圈。戊戌变法的失败,打破了体制内的变革幻想,有识之士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提出了旧的制度和传统已经成为国家独立富强的最大敌人,要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于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体系,何以解忧,唯有革命,于是乎“革命”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最为关键的突破口。辛亥革命第一次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融入到了中国的共和革命之中,选择了以武装起义反对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现代化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的伟大变革,跳出了以往在封建专制内循环变革的怪圈。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基本制度。它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河,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制度框架。在政治方面,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与“三民主义”精神相结合,构建了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框架[],并颁布了具有中华民国宪法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中国政治从此结束了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开始真正步入了现代政治体系;在经济方面,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自由”,保证了经营企业的合法地位,激发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积极性,促使市场经济秩序在中国初步建立,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自由市场的中国现代自由经济形态;在文化领域,推进传统文化向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转变,临时政府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确立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自由、民主、科学的体制原则。
辛亥革命存在软弱性、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它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政治色彩的中华民国,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出现了前期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期北伐成果被蒋介石、汪精卫为首国民党反革命集团颠覆,公然违背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并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误入了歧途,从而中国未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道路。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器物、军事、办了洋务,企图在封建体制的基础上弥补“技不如人”来追赶西方现代化。甲午战争后国人如梦初醒的认识到不仅是“技不如人”,更要紧的是“制不如人”,又开始了学习西方制度,戊戌变法“以日为师”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以美为师”学习模仿美国的共和制,都意图套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来解决“制不如人”的中国现代化瓶颈问题;无论是学习西方技术还是学习西方制度,都没有彻底的唤醒被封建思想禁锢了两千多年的国人。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又开始了文化现代化探索,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积极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他们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倡中国社会要“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西方的马列主义和俄国的十月革命应声而来,肩负中国民族危亡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天地。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演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简单延续。它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又汲取了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经验教训;它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既学习了西方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但又不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它承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既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保证了民族的独立自主,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中开创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五四运动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找到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孕育出了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适合国情现代化道路。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按照苏联政权的组建方式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性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五级政府架构,形成了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乡五级政府“一竿子到底”行政体制,保证了较高的执政效率。形成了中央统筹、地方联动的“全国一盘棋”发展格局。形成了每隔五年的“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国家发展计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突显了国家治理的宏观调控优势;二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作了两步走设想,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三改”即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把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三是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关系。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论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做了初步思考和理论探索,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赶超发达国家联系起来,努力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又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之路。
2.2 改革开放,为中国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汲取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验和文化大革命教训,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动打开了通往世界和现代化的大门,在走出国门深切感悟世界现代化脉动的同时,又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国情、经济水平等,提出了中国现代化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自己的路。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二是确立了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两个毫不动摇”转变,彻底理清了“计划”与“市场”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伟大“嫁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装上了市场这个强有力“引擎”;三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21世纪。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无论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基础上,积极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趋势,大胆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但又不照搬照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丰富创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描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全面的、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深化了我们对世界现代化趋势和共性的认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所在的认识;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认识;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现代化的认识;深化了中国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的认识。
回顾世界历史,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回顾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化探索几经沉浮;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百炼成钢。中国式现代化从近代的屈辱和沧桑中走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涅槃重生。成功地解决了“制不如人”的“硬伤”,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历史和人民在民族危亡、现代化建设的大浪淘沙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跳出了西方现代化路径依赖而失去自我的“怪圈”;成功地弥补了“技不如人”的“软肋”,补齐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缺失的短板,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伟大“嫁接”中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末班车,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为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化浪潮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成功地找回了“文不自信”的“灵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下修复了民族的自尊和文化的自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强大生命力,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凝聚起了中华儿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翻译局编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2]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OL].http:www.CHINAKONGZI.ORG.2007.06.05.
[3] 唐双杰、文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辛亥革命[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2(2).
[4] 陈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87.
[5] 施芝鸿.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N].人民日报,2007.11.05.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