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丁明清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11-23 07:46:3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丁明清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文章主要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工作室教学及“1+X”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经验,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其他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毕业生的数量也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企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高校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好多院校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导向目标,根据高职教育和专业的特点和规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注重应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培养其自觉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校也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视,但整体上与国目前的环境艺术人才培养规模体量相比,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就业水平却不相匹配。出现此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不在是之前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如今一个班可以多达出现五六十个学生已属常见,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教学质量。基于此种情况,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环境艺术类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及1+X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对近期的研究实践总结分析如下。

1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情况

1.1 整体情况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从2016年开始进行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有的培养计划,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室人才培养体系。比如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划分成室内和室外两个不同的工作室,2016年新申报了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并以专业方向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小班模式专业教学。另外根据院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发展和设计行业的需求,结合岭南特色文化,本地陶瓷行业优势,校成立了省级麦洁冰大师工作室(陶艺)、绘画艺术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等 3 个特色工作室。

2021年院成功申报了“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获得室内设计“1+X”证书的考核站点,并于同年进行了师资培训及学生考证,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在80%以上。在此背景下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步开展了“1+X”课证融通探索研究,通过近两年的摸索,院的课证融通工作也与时俱进,同步前行,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方式改变等,大力推动了室内设计“1+X”的试点工作。2022年院又次成为“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目前正在展开相关试点工作。

1.2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本在前两至三个学期完成,从第四学期开始每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会按照不同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置是由各工作室的指导教师研讨论证后确定,学生通过工作室核心课程掌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任务和技能。学生在第五学期就会进入工作室(双向选择),接下来就由工作室指导教师负责课程授课和项目实践。课程大纲是根据每个工作室的特点结合实践项目进行制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这种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融合了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频繁互动,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随着“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引入,课证融通势在必行,们主要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三维设计(3dmax/su)》、《手绘效果图》等课程进行了课程标准的修订,把考证的内容融入到课程里面去,因为这三门课几乎涵盖了“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大部分考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应付考证内容。同时校也开展了针对这几门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们校企合作的企业共同开发教材,让教材的实践性、前瞻性、实用性进一步提升。

1.3 运行模式

目前课证融通和工作室培养模式在校都经过了实践探索,且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因此们提出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即学生在前四个学期通过课程融通开展“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实践,第五学期进入工作室学习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即双向选择),学生要想进自己喜欢的工作室需提前做好准备。“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下课程融通和工作室项目教学两条线相辅相成,前后承接,更好的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由于课程融通的实施,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需求,为后期的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工作室项目教学的预期,学生对室内设计“1+X”课证融通的教学更加重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效果

2.1 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改善

“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下,学生不管是室内设计“1+X”的课证融通还是工作室模式下的项目式教学,学生更加接近实战,随时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对共性问题进行示范讲解或与学生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一个实践项目做下来,就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校大三学生进行的毕业作品设计,这些作品的完成,离不开工作室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个作品从项目选址调研,功能分区,到空间设计及作品完成,师生无不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最终形成了最优的毕设项目设计方案,这些优秀设计作品在参加的一些省级及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也是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肯定。还有院学生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为学校所在地的丹灶镇仙岗村进行了乡村美化设计,有多个作品被采纳和落地使用,这些景点成为仙岗村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2 学生就业质量有明显提升

工作室教学培养模式和课证融通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更加接近实战,更贴近真实的工作,因此学生出去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工作室模式下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际项目,学生通过把课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在项目设计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反复的积累与训练提升了实践能力;“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也是校企合作开发的,课证融通的改革也是向实战出发,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因此学生相当于掌握了真实的实践项目和企业需求,也具备了就业所需的能力和技巧,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就业质量就得到明显提升。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余建峰同学,毕业后在某装饰公司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到分店负责人,要知道作为一个高职毕业生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别人几年才能完成的目标是相当不简单的,这都得益于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得到的大力提升,少走了很多弯路才能顺利实现的。当然更多的同学是在公司很快就担任了重要的岗位,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力量。由于毕业生就业良好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企业也更愿意招聘校的毕业生,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2.3 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显著提升

“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下的课证融通,使得学生更加精准的掌握的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的更加深入,比如在《3dmax》课程中,们不仅融合了“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的知识点,还融合了部分技能竞赛的知识点,学生在近几年的省职业技能竞赛VR虚拟现实制作赛项、动漫制作赛项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采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与学生联系密切,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下,把实践项目转化为竞赛的资源,更好的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把实践项目的意义成果进行升华,得到社会和教育功能的双向支持。近年来,院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的行业比赛中也屡获佳绩,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仅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就有30多人次获奖,极大的提升了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

3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问题

3.1 对师资要求变高

“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需要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尤其是课证融通课程对应的老师,要对“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胜任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项目化教学,也要求师资需要有较多的项目经验,目前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年轻,社会阅历不深,工作经验不足,要满足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让教师更多的参加企业社会实践,积累项目工作经验,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3.2 场地规模需求大

“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需要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的制图室和机房即可满足,但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下,要组建各教师的工作室需要的场地就非常可观,虽有现成的几个工作室可以用,但还达不到每个教师都有工作室的规模,前期可以采用几个教师合用一个工作室,后期再需要根据学院的规划,进一步合理制定工作室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工作室的场地和规模。

3.3 教师的负担变重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需参加“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最新政策培训,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特别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工作室跟学生在一起,这样就把相当于教师跟工作室进行了捆绑,加上一些琐碎的管理事务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基本就占满了,教师就很难有其他的精力去进行教研教改了。今后将探索由多个年级进入工作室的模式,由此高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实践项目,或许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

4 结语

总体上来说,目前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能够满足专业学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学校坚持以服务环保行业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行课证融通和教师工作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带动教学,以教师(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实践项目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

当然目前的模式也会有一些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研讨和实践可以进行优化解决,希望这些实践探索能够对其他院校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维.“1+X”证书制度下高职建筑专业群课证融通路径研究[J].南昌:房地产世界,2022(11):55-58.

[2]丁明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太原:智库时代,2020(4):166-168.

[3]刘洋、任宏、陈骏等.“基础平台+工作室”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S1):117.

[4]陈代、李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杭州: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0(4):89-92.

[5]何淼.“1+X”证书制度下“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天津天狮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为例[J].合肥: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8):76-78.

[6]邓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郑州: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5):87-89.

[7]李赵、乔梁、肖英林、赵九洲.书证融通视域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提质增优——以南昌职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苏州: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32(04):85-88.

[8]邸锐.基于工作坊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设计艺术研究,2019.9(04):36-40.

[9]谢蓓.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高新科技,2021(11):155- 156.

[10]轩德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分析[J].北京: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144-147.

[11]尹杨平.人人出彩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J].福州:就业与保障,2021(11):92-93.

[12]彭洪斌.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合肥: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02-104,107.

[13]田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模式创新[J].北京:艺术教育,2019(05):168-169.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QGHZW20210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