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缪玉静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01-17 10:53:2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缪玉静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教育引导、政策保障、环境支撑等外部条件固不可少,但最根本的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要唤醒理想信念意识、倾注理想信念热爱,坚定理想信念信心、执着理想信念实践,由内到外,最终自觉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实现路径;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并未改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恩格斯曾强调,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这种从潜在到实在的展示过程,首先基于主体对自我发展的明确认识,基于人在观念中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构思和设想,这正是理想的实质所在,理想始终与人的意识活动同步发展。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人生没有方向。以往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的研究,主要在探讨教育引导、政策保障和外部支撑等外部条件,本文试图以大学生为主体从内因出发,通过自我教育去阐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点亮起航之灯,燃起希望之火,指明生命的意义。
1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发生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时代的到来,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已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特点:强调个人意识,突出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取向功利化、物质化的同时,忽视社会责任,漠视远大理想信念。
1.1 个人理想信念突显,社会理想信念淡化
根据教育部和其他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下,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朱炎指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着自我与集体、社会需要的矛盾或偏差。”[1]多数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认为“可以先实现个人理想然后才谈社会理想”。根据对江西省2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您的人生追求或人生理想是什么”时,52.97%的学生认为是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组建一个美好幸福家庭,29.53%的学生认为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2]2019年在张琳佳关于“您的理想信念类型是什么”一问中,也有59.7%的大学生选择前者。[3]对比相关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选择理想信念时,更倾向于个人理想信念,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意识并不强烈。而且,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价值观急剧变化,加之社会实践的两面性,使得部分同学存在嬗变、怀疑,甚至否定社会理想信念等问题,最明显的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前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1.2 生活、职业理想信念自我化,道德、政治理想信念边缘化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的灵魂”,道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没有政治、道德理想信念,我们的职业是少了灵魂的空壳,我们的生活是少了雨露的旱地。《礼记·大学》有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性,才能做成自己的事业。毛泽东同志也经常强调“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指导是不可能成功的。”[4]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生活理想时,习惯“以我为中心画圆”,利己主义突出,着重考虑的是个人兴趣、个人需要、个人发展、个人价值,较少关注社会和国家,轻视道德、政治理想信念。有学者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对合格、优秀的认定标准,主体是围绕自身,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到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基本内容。”[5]在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假丑恶”现象的看法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觉得“社会本来就这样,适应就好”,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与我无关”。[6]由此可见,在认同度上,政治、道德理想信念与职业、生活理想信念并非处于同一水平。
1.3 近期理想信念功利,远期理想信念迷茫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更加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但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功利实用价值,部分大学生业已放弃“知识本位”。他们中广泛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选择近期理想时,渗透着明显的个人利益,更看重个人名誉和个人所得,尤其体现在入党动机务实、考证现实,将福利待遇好、稳定、较高的社会地位等作为今后择业、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社会需要基本不是首要因素,更有甚者还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潘红梅的一项调查研究值得关注,选择“价值取向由重义轻利转向重利轻义”的大学生比例为53.5%。”[7]相反,在远大理想信念方面,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坚定,认为“远大理想太渺茫,现实理想最重要”,表现出怀疑、信心不足、不关心、无所谓等态度,甚至少数大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的长远理想信念。可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只顾追求眼前的名与利,势必会禁锢自己,裹足不前,最终迷失人生方向。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理想信念教育在其本质上是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实现的。理论从“外面灌输”远不及“自觉形成”影响深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教育引导、政策保障、环境支撑等外在因素固不可少,但最根本的应该从内部发力,从“以人为本”的“人”出发,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唤醒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意识、倾注理想信念的热爱、坚定理想信念的信心、执着理想信念的实践,由内到外,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自觉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1 认知上,唤醒理想信念意识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直接影响着个体行为。它包括意识和注意两个方面。“意识”和“注意”是行为发生的起点。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唤醒理想信念的自我意识。正如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他说,为了我知道,我必须知道我知道。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理想信念如果不能成为自我意识的对象,那它就只能是康德说的“自在之物”,起不了任何作用。由此可见,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在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中至关重要。此外,在唤起理想信念自我意识的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确立与社会理想信念相统一的富有个性化特点的个人理想信念。
2.2 情感上,倾注理想信念热爱
人是情感的动物。《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感是有对象、有指向性的,本质上是对一个对象或者他人的情感。发生学上讲,信仰最内在的本质在于,它是由信到爱的升华,爱是信仰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必须倾注于热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马克思讲过,“人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倾注热爱,表示我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对理想信念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积极肯定。当然,爱既可来自先天禀赋,也可通过后天培育养成。而后天爱的培育需要几个条件:专心、耐心和恒心。由专心产生认同,再到爱,理想信念逐步形成。为此,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爱赋之于理想信念。
2.3 意志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
理想信念一经确立,就要给予肯定、坚如磐石。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正直青春年华,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还能增强自信心。没有理想信念,抑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邓晓芒曾在《哲学起步》中谈到:“我们这一代里目前还保持某种事业心和信念的人已经很少了,这的确与我们收到过太多的挫折和欺骗有关。”他说这句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证明“如果自己都没有信念,那我们是不能做成任何事业的”。
坚定理想信念,也意味着对自己行为进行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审视自己是否偏离理想信念这个方向。这个反思过程,既可纠正错误和偏差行为,也可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的定力。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给人以承诺的能力,信念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离不开锲而不舍的精神。习近平说:“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唯有坚定,才能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困难所惧。
2.4 行为上,执着理想信念实践
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8]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脱离不了实践,它必须根植于社会实践土壤之中。两者双向互动,彼此作用。理想信念为实践指明方向;实践是理想信念实现的不竭动力,是检验理想信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主体意识唤醒、热爱予以倾注、自信心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得以产生;通过实践,理想信念得到发展,经过实践历练后的理想信念更加熠熠生辉,更富有生命力;通过实践,理想信念得以实现。每一次实践,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向未来目标迈进了一步,通过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过程的不断反复,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遵循这一方向继续前进,这才是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的真正途径。
3 理想信念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我们到不了人生的彼岸。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我们在实践的同时,就有目的,就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因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有其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明了人生方向。人生有三问,理想信念回答了“我到哪里去”这一重大问题。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9]我们的整个实践过程,总是围绕意识来进行的。理想信念一经确立,就指明了奋斗方向和人生意义,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主义譬如旗帜”,旗帜不倒,我们不动摇。理想信念激发了创造潜力。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最高、最深的思想观念,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潜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想信念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等级构成。自我实现作为最高层次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人生境遇复杂,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能使我们乘风破浪、乘势而上。“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树,理想信念之于大学生,犹如“枯木逢春”,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生命之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唯有将青春献给祖国,将自己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人生才能闪闪发光。
4 结束语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结果。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既需要教育引导、政策保障、环境支撑等外部条件,更需要大学生增强主体自觉性、主动性,加强自我教育,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认知是行为的起点。我们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价值。情感是行为持之以恒的内在动力。理想信念教育要增强大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体验,激发其内在感情,使之主动赋予理想信念的认同和倾注。意志是行为的支配者和调控者,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理想信念教育要努力培养和锤炼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品质,养成坚定的信念、信仰。行为是理想信念得以实现的基础。理想信念的实现必须根植于社会实践,实践是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理想信念付诸实践,以实践促进认知、以实践升华情感、以实践坚定意志。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是内外各要素合力的作用。本文以大学生为主体,着重从内因,加强自我教育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而在“知、情、意、行”各自对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实现并未作深入论述。
参考文献
[1]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吕述华、陈小志、潘锡杨.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2]张琳佳.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赵海燕.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6]逯国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7.
[7]潘红梅.中国大陆高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缪玉静(1981--)女,四川乐山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基金项目,编号:C112019002。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