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研究2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5-16 11:17:50 作者:张晓程 来源: 文字大小:[][][]

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研究

宋朝避讳情况复杂,胤、敬、驚、朗、桓、恒、弘、玄、殷、匡、真、禛等字在不同时期的避讳情况有所不同,但皆以缺笔之法行避讳。清朝的避讳字多为皇帝名字,诸如玄、弘、胤、禛、颙、琰等字,从这些避讳字可以看出,宋清避讳字有不少重合,因此在这本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中的避讳字的问题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从避讳现象来看,几乎分辨不出避的是宋讳还是清讳。而又有一些问题是避讳字中夹杂了宋、清两代的避讳,而在刊本中又不是完全的避讳。比如按照宋朝的避讳情况,敬、驚、殷三字是应该避讳的,而在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中这两个字是避讳的,但是宋讳的其他字诸如恒、桓、匡等字又是采用缺笔的方法来避讳的。又如“禛”字,在这本书中不加避讳,而在影宋监本《尔雅郭注》中是缺笔避讳的。同时,宋、清两朝重叠的避讳字诸如玄、弘、胤等字又是避讳很严格的,所以关键之处在于诸本避讳差异的地方。

从版本来看,此版本为元人影写宋本,清人影刊元人写本无疑,由元至清的流转途径是很清晰的,而元人影写为何本,并不甚明了,敬、驚、殷三字为宋后期的避讳字,遘、禛两字为南宋高宗、孝宗讳[4]32,但是在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中不予避讳,即是原本不予避讳,可以大致推断底本时间应早于南宋高宗时。由前者宋讳,可以得知,影本几乎忠实于原本,几乎是照原样影写而成,而时间推移到了清代,影本犹避宋讳,说明影本几乎忠实原本。因此,从影本及原本避讳字来看,并结合影宋监本《尔雅郭注》的避讳字情况以及版本的书体情况,大致可以得出,此书影写之刊本底本大概出自宋朝前期,当然,利用避讳鉴定古书版本,只能做到大体鉴定古书的版刻时限[5]。

4 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的校勘初探

纵然是写刊精绝,一丝不苟,由于版本流传,雕版刻写等诸多问题,书中偶有错讹疏漏亦是在所难免。本书的主要讹误有以下几个方面:缺笔、讹字、脱文、衍文。

4.1缺笔

造成刻本出现缺笔的原因有很多,在校勘中,大部分缺笔现象宜应保留原貌而不予校出。诸如此书之中,《释言第二》正文中“褊”字缺左半部首上一点画;小注之中“皆”字缺右上一横,这种缺笔现象在此书中出现次数并不多,往往一看便知。影宋监本尔雅郭注以及《尔雅注疏》中都没有类似这样的缺笔。通常的缺笔都是无意而为,多是因失误造成,与版本状况无关。引起重视的应是避讳现象引起的缺笔,避讳与版本的时代紧密相关,匡、恒、玄、弘、胤等字在此书中均以缺笔避讳,在本书中出现较多的缺笔现象往往与避讳相联系,而缺笔大多缺一个笔画,并不会影响一个字的完整性,因此这些缺笔的出现并不会影响阅读使用。

4.2讹字

讹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外形相似、有相同构件的字出现混淆,以致出现部首等构件的讹误。2)形近义近的字容易出现错讹。3)读音相似而又形近义通的、音近义通字容易出现错讹。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版本情况不同,刻书者在选择底本时的标准也不同,不同版本的用字以及行文有所差异,在校勘未校对出一些字导致错讹。2)在写版之时出现讹误,使之误刻,而后失误。3)误刻之字,即为一个完整的错字。而这些错误多难以分辨哪些是误写哪些是误刻。但显而易见的是,误写之字多于误刻无疑,刻工多依写字而刻,大多不会出现改字等大的疏漏,而以缺笔多见。

诸如《释诂》“讫、徽、妥、怀、安、按、替、戾、底、底、尼、定、曷、遏,止也”中“底”应作“废”字。废,止也,按、戾、替、废皆止住也[2]38,此处无疑,盖为误写所致。前面词条也出现了“底”字,疑误。 “竢、戾、底、止、徯,待也”。“底”应为“厎”,《释文》:“厎,之是反,字宜从一,或作‘底’,非也,底,音丁礼反”,厎字为是,所以“底”“厎”“废”三字在这个版本中出现了混淆不清的情况,因其字形相近,读音相近,字义又交叉,所以在校勘时未校对出讹误。

《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注为“加王者尊之”,注中之“加”误,应为“如”。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为“加”《尔雅义疏》为“如”,有本改“如”作“加”,“加”“如”二字形同易混,又版本不同,难以分辨对错。如,像也,意思为“像……一样”,“加”在此处疑不妥当,应改为“如”字。

《释宫》“垝谓之坫”注为“有堂隅,坫,瑞也”,注中“有”字误,应为“在”。“瑞”字亦误,应为“端”或为“ ”。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为“在堂隅”“端也”。[2]126《论语》:“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6],郑玄云:“坫在堂角”,《说文》:“坫,屏也”,是一种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形似土堆[6]32,置于堂角,因此“有”字错讹,“在”为是。“瑞”字误,“瑞,以玉为信也,从玉耑”[7],从偏旁含义来看,“瑞”字从玉,“ ”字从“土”,“坫”字亦从“土”,“坫”“ ”均有土堆之意,所以“瑞字”应为“端”或“ ”,诸本皆作“ ”,言坫是堂角端也。

《释天》“大火谓之大辰”注为“大火,心也”,注中“心”字误,应为“星”。“心”“星”二字音近,“大火谓之大辰”又“大辰,房、心、尾也”即大辰有三星,房、心、尾三星,“大火”是“大辰”的别名,为星名,即包括“房”“心”“尾”,注中言“大火,心也”从范围上看是不当的,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作“大火,心也”,元大德己亥进德斋刻本《尔雅注》作“大火,星也”。“心”“星”二字在这个位置都有例证,不过“心”改为“星”更为恰当。

《释丘》“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注为“说者多以州黎、宛、营为河南……,始自别更有魁梧桀大者五”。注中“始”字误,应为“殆”,邢疏云:“殆,近也,近是更有魁梧桀大者五”,元大德己亥进德斋刻本《尔雅注》、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皆作“殆”。“始”字无“近”意,用于此处不当, “始”“殆”二字形体相近,“始”字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