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论庄子学派“生而自然”的思想 2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12-21 10:05:54 作者:白鹤 来源: 文字大小:[][][]

浅论庄子学派“生而自然”的思想

白鹤(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二、“生而自然”思想的处世哲学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1]]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一再强调“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2]]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3]]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4]]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养生主》里也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从而他主张“保身全生”。可见“生而自然”这一思想是贯穿于庄子所有思想当中的。

2.1无为而治的政治观

庄子主张“顺物自然而天下治”。也就是说,万事万物,要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任其自由发展,让它们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中,不要横加干涉,不要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发展规律,自然进程。

他在《应帝王》中这样写道: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职业。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在庄子看来,天下是不能用人制定的规律来治理的,无论是“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皆不足以治天下”。[[5]]法尧禅舜,以怀仁治民,最终还是“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6]]若怀仁不治而用法,则更是“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7]]在庄子眼里,“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8]]这才是最完美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之法。

2.2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自由忘我境界,在《逍遥游》中可见一斑。“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在记录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中,庄子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9]]忘掉形体,消除智慧,与万物真理同化为一,这时,还会产生什么样的欲望呢?没有了物欲,还会在乎自己的得失吗?无所谓得失,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还会使心灵牵绊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过尔尔。但如此超脱境界,又有几人真正可以达到?此外,庄子在《大宗师》女偊论道中,提出了悟道的七个阶段: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这七个阶段,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的逐步摆脱外在事物对内心的束缚,不死不生,已为修道至高境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10]]庄子认为,圣人,就是要存想天地的美妙,而通达万物的道理。“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11]]所以说“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按照自然万物的运化规律去做。这里的“天”与“地”,便是自然之法。“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12]]

    2.3视死如生的生死观

生命与死亡是人类文明永恒的话题。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13]]既然合一,“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如此往复,“三生万物”,则为齐物,既然齐物,死生何异?

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现象,“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也,皆物之情也”。[[14]]而且“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15]]“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16]]既然生与死都不由自己决定,那又何必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只有抛开世事,平心静气,方可“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17]]

庄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庄子的结发妻子死了,惠子前来吊唁,本想庄子应该正无比悲痛,谁想庄子正蹲在地上,敲着鼓盆唱着歌。惠子愤然责备庄子太过分,庄子却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18]]庄子对妻子如此,对自己更是“过分”。他要求他的弟子在自己死后“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19]]弟子们觉得太残忍,不忍心。庄子却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种豪迈、豁达,“弱丧知归”的生死观,与犬儒学派所见略同。

    2.4理想社会的基本追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理想国。如此浪漫的庄子,他心中的理想国会是什么样子?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

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20]]

这样的世界在哪里?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21]]

人类天性最为自然纯真的时代,便是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在“至德之世”,人们生活自然随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生活怡然;抱素怀朴,不求权势;不论高下,不分贤愚。但这只存在于上古十二氏,尧舜禹之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私有制的合法化,直接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也随之而来。统治者欲壑难填,为满足私欲鱼肉百姓,庄子清醒地认识到,这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大乱的根源。这也正是庄子渴望回归“至德之世”的主要原因。庄子的“至德之世”继承了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恬静泰然地寻求人生的大自由与大自在。

3、庄子思想对今世的借鉴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鲍鹏山先生在他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向我们阐明了庄子,对于今世的意义。

“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心灵的月亮美好纯洁,但在这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良心泯灭的时代里,庄子“外化而内不化”这样独立、洁身自好的精神实在太容易丢失了。既要与时代同行,融入满是诱惑、危险的世界,又要洁身自好,保持一份安定的心,不随波逐流,不被纷繁复杂的外物所左右,不受身外之物的束缚,这“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着实不易。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必然有角色定位。对于父母,你就是儿女;对于上司,你就是员工;对于老师,你就是学生;对于丈夫,你就是妻子等。角色定位会随着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而相应发生改变。所以人与人之间,只要挂上钩,就会存在利害关系。其实,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也都存在着这种利害关系。利害关系,有利就有害,虽然“双赢”的最好的效果,但在一般情况下,事情的两面往往是对立的。而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能提高自己人生价值的,我们都会努力、甚至千方百计去得到;而那些对自己不利的,选择敬而远之,或许已经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不去损害他人的选择。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一种外在展现,是人适应于社会的价值取舍,也是“外化”的一种本能应变。庄子在《大宗师》里曾经写过,有一个老者,但却返老还童,有着孩童的面容,周围人都感到不可思议,问他为什么如此年轻呢?他回答说他有人生的参悟,分为七个阶段:“身外”、“外物”、“外生”、“彻悟”、“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也就是把社会人际关系和物质的东西等全都放下,抛之脑后,不为之所束缚,心里获得一份空灵之境,把天地万物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因为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然后安详地穿越人生中的每一步,看淡生死,求得生命的本初等。这是一种超脱,常人也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少提醒我们要少一分外物的束缚,不要过分地追求身外之物,只要过得自然、坦然,让人生少留一丝遗憾,多一点快乐和安详。

心存一份坚定的信念,不要让自己的灵魂受到身外之物的束缚,坦然地面对社会,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少一些纷纷扰扰,多一些简单快乐,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而这是我们从《庄子》中得到的处世之智慧。

读《庄子》,可以帮助我们守住这心灵最后的一方净土,因为庄子用他高贵的精神,坚守着独立的文化气格,绝不向权势摧眉折腰。

参考文献:

1、杨巨平. 《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M]. 第一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月。

2、《战国策·刘向书录》。

3、《庄子》。

4、钱宪民.<庄子>选评》[M].第一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月。

5、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欢迎老作者、新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