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盛唐送别诗论略 许宏刚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5-11 09:55:02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盛唐送别诗论略

许宏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 要:送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之一。送别诗自产生起就充满了离愁别绪,凄婉哀伤的感情色彩。而盛唐的送别诗却一转以往送别诗之诗风,大有豪迈浪漫之感。盛唐送别诗的语言往往呈现出春意浓浓的特点,表现豪放、热烈、张扬之感。诗歌多用春季、秋季、高楼、山水、草木等意象来表现诗人情感,寓情于景,从而突显了盛唐社会明朗健康、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受盛唐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表现豪爽旷达的乐观情怀,其送别诗也多表现对友人的鞭策、激励之意。

关键词:盛唐 送别诗 类别 特征 影响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01

中国古代送别诗先后经历了“祖饯诗”、“ 饯送诗”、“送别诗”三个发展历程。

一、盛唐送别诗的类别

1.边塞题材

初唐时期逐渐开始发展边塞诗,到盛唐时期已发展成为一大流派,规模较大。因此送别题材也出现在边塞诗中。盛唐边塞题材的送别诗往往呈现出气势豪迈的特点。

看岑参的另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歌描写了大西北气候多变的特点,渲染了严寒风雪的天气。全诗以“雪”为中心线索,表现了将士们守卫边疆的豪情。[1]

盛唐边塞题材的送别诗整体呈现雄壮高昂的特点,显示了盛唐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

2.漫游题材

在漫游题材的送别诗中,李白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接触了各色人物,足迹遍布全国。让人普遍印象深刻的是《赠汪伦》,即李白写给在漫游时结识的朋友汪伦的告别诗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接表明与汪伦的情意是千尺深水也比不上的,从而表露自己与汪伦纯洁真挚的深厚情谊[2]

3.生活抒情题材

盛唐送别诗中有很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展现了当时人们善良、淳朴、开朗乐观的精神世界,使其带有崭新的时代风貌。例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借景抒情,以大江夜雨寄托浓浓的离别之情。而诗的最后两句急转笔锋叮咛自己的好友将他高洁的情志代给远方的亲人。同时也表明自己冰清玉洁的操守。总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道德品格。

4.官场送别题材

盛唐送别诗的兴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科举考试,使得一部分庶族知识分子考取功名,所以产生了官场送别题材的一些送别诗。其中以王维的送别诗为代表,他的诗歌写“喜别”,写“劝勉”,大都饱含着思念,但读来并不觉伤感。例如《送李判官赴东江》中“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这两句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判官的殷切期许,希望他有“辨璧”之才,以此辅佐重臣,造福百姓。因此全诗展现了明朗的格调,气度雍和。

二、盛唐送别诗的特征

1.盛唐送别诗的语言特征

众所周知,历代文人对于送别场景的描写总是暗含着一种哀愁与落寞的感伤情怀。而到了盛唐时期,送别诗诗风极具转变,语言表现春意浓浓的特点,作者写作时也或倾向于以春色为背景描写离别,或善用春天春光明媚的景色来表达自己乐观明朗的心境。我们试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作浅显的分析。全诗一共四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以“辞”、“下”、尽“”、“流”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全诗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同时彰显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诗歌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的情愫,看着友人乘的孤帆消失于远处的碧水蓝天间,似乎诗人也渴望自己的深情能随着江水伴随着友人而去。李白在送别孟浩然之时,风华正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信心与希望,因此全诗充满了神采飞扬的特点。

2.盛唐送别诗的意象特征

盛唐送别诗有着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又因这些意象都是围绕离别来展开的,所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体系。

1)时间意象:盛唐送别诗大多以春、秋两季或一日中的月夜、日暮为主要的时间描述对象,这些时间在具体的离别之时已经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意象。在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中,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有“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的千古名句。诗歌以明月来寄托诗人的离愁别绪。

2)空间意象:盛唐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大多为描写高楼亭台、河桥水边。关于“水”之意象,有李白的典型诗作《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在这里用幽深的水来比喻送别之人情意的深厚。

3)自然山水意象:自然山水意象是盛唐送别诗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其中包含山水、禽鸟、草木等。这些意象刻画了盛唐送别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诗歌特色。先说山水意象,孟浩然在《送杜十四之江南》中写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其中出现的是“江”的意象。

无论是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或是自然山水意象,都凭借其丰富多彩的特点构成盛唐送别诗独特的意象体系。

3.盛唐送别诗的意境特征

盛唐送别诗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其雄厚遒劲的意境特征,这种意境是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进而创造出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美学特征。这种诗歌风格一转前人描写送别场景时的哀怨忧伤与离愁别绪之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雄厚遒劲的意境。再加之盛唐时期的诗人大都乐观豁达,因此产生的诗歌大部分都体现了雄浑悲壮、刚健昂扬的乐观精神。例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诗运用流畅轻快的语调,丰富的想象来创造诗歌意境。用“流水”、“青山”、“明月”这些意象化远为近的表达了诗人“人虽分两地,心却系一心“的豁达与洒脱的乐观精神。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白也在其诗歌里频繁表达豪迈豁达之情。如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李白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诉说自己与友人的豪情逸兴与想登上青天揽明月的雄心壮志。全诗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突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以及其豪迈坦率的性格。

从以上的两首诗歌分析中我们可以直接的感受到盛唐送别诗雄厚遒劲、昂扬向上的意境特征。

三、宗教文化对盛唐送别诗诗风的影响

盛唐统治者重视儒、释、道宗教文化的发展,其中佛教得到提倡,其他宗教学说也并未被排斥,这就形成了盛唐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宗教文化对盛唐送别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唐代佛教所提倡的让人脱离“苦”的宗教,泯灭物我之界限使得盛唐诗人诗歌题材的创作远离人世,走向山水田园之间。同时道教也对盛唐送别诗诗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道教所提倡的超尘脱俗,淡泊名利使得盛唐送别诗整体呈现豪迈浪漫,豁达洒脱之感。

以诗人李白为例。李白是一位道教徒,却与佛教僧人来往较多。又因盛唐时期佛教大发展,所以李白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佛教思想表现在李白的作品中为“空无观念”、“超脱厌世”、“自性清净”。而佛教的出世思想又可以被道教的“无为”思想接受,这就使李白的送别诗呈现豪迈浪漫的诗风特点。

王维,有“诗佛”之称,其诗歌“雄浑闲雅”、“澄澈精致”的艺术特色离不开他对佛教的热忱之心。王维的诗歌创作主要受佛教影响巨大,但同时也受儒教、道教思想的影响。

儒、释、道三家并行于盛唐社会文化当中,盛唐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宗教文化兴盛发展,成为这一时代的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袁闾琨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5

[2]邓安生等译注.王维诗选译 [M].凤凰出版社,2011.5

作者简介:许宏刚(1979-)男,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维普资讯网收录网址:http://www.cqvip.com/QK/72122X/201520/

龙源期刊网收录网址:

http://www.qikan.com.cn/searchmagazine.html?k=%e6%96%b0%e4%b8%9d%e8%b7%af%c2%b7%e4%b8%8

欢迎老作者、新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