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7-31 16:00:34 作者:哈雪英 来源: 文字大小:[][][]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卖炭翁》审美价值略论

哈雪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论观点,这一观点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文以《卖炭翁》为探究文本,以“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说为支架,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并论述白居易《卖炭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卖炭翁;审美价值

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这样表述他对诗歌的看法:“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感是诗歌的根基,诗歌只有用丰沛的感情扎根才能稳固;语言是诗歌的枝叶,排列得当的枝叶是修饰诗歌美感的保障;声律是诗歌的花朵,切乎意蕴表达的音韵是欣赏诗歌的主要标准之一;涵义是诗歌的果实,是枝叶与花朵服务的对象,没有深刻涵义的诗歌华而不实。品味诗歌强调审美的整体性,也就是要同时具备“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四个要素。其中“情”与“义”属于诗歌内容,“言”与“声”属于诗歌形式。《卖炭翁》是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阅”之《新乐府》中的一首,以卖炭翁的遭遇为典型的叙事对象,旨在揭露宫市的黑暗,表达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恨。这首诗歌以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淳朴自然的语言、切合表达的用律、揭露宫市黑暗的深刻内涵,成为白居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说的典型代表,那么这首诗歌的情感与涵义之内容是如何通过语言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单纯的叙事线索

白居易作诗主张“一吟悲一事”,《卖炭翁》也不例外,整首诗只有一条叙事线索,即卖炭翁的不幸遭遇。开篇交待主人公的身份卖炭翁,描写了他苦而贫的生活景况。紧接着描绘了他进城卖炭的情状:天寒地冻,独自前行,营造了凄苦的氛围,最后描述了木炭被夺的情形,整个过程脉络分明,完整清晰,将深沉的情感蕴含在清晰的叙事中,诗歌的叙事与抒情都达到高潮。

    二、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这首诗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不直接发表议论,也不再主观上渲染气氛,而是以平静客观的第三者角度,将事件的始末娓娓道来,而高妙之处便在于诗人的情感倾向在这样的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盐着水,了无痕迹。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到“市南门外泥中歇”是第一部分,写卖炭翁烧炭卖炭的情景,没有一个字直接表达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但是诗人以第三者的角度描绘了卖炭翁艰辛的劳动,沧桑的面容,运炭的过程,衣单怨天寒的无奈痛苦心理,读来却字字皆苦,句句血泪。从“翩翩两骑来是谁”到 “系向牛头充炭直”是第二部分,写了木炭被夺的不幸遭遇,全诗中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达意的话语,但是简单几笔勾勒出的宫使的神态动作,使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对宫使的厌恶不言而喻,结尾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在客观事物中寄托着讽刺之意,诗人的爱憎灼然自现。

    三、勾勒人物的简笔画

诗中无论是对卖炭翁还是对宫使的形象描写,都只是简单的勾勒,“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仅此两句,一位终年劳苦的老人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眼前:长年累月的烧炭卖炭生活让老人的面孔被熏成黑色,尘灰与烟火、苍白的两鬓、瘦黑的十指,这些都是生存的艰辛与不易留给他的印记。“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是对宫使的动作描写,简笔画式的描绘令他们装腔作势、仗势欺人、蛮横跋扈的嘴脸活灵活现。诗人用了“把”、“称”、“回”、“叱”、“牵”、“系”等一系列动词,将宫使的凶残与巧取豪夺展现得淋漓尽致。卖炭翁面对宫使的强盗行径,满含悲愤却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寄托生计的劳动成果被夺走。

    四、鲜明的对比

全诗有两组鲜明的反差,一组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复杂痛苦的心理,一方面自己衣着单薄,忍受寒冷的侵袭,一方面又怕自己的炭卖不出去,祈祷天气更加寒冷,对比之下,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悲哀。这种悲哀本就令人痛苦,接下来的一组对比却让悲哀又添一层浓厚的绝望:“一车炭,千余斤”,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却是“半匹红绡一丈绫”。通过这组对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宫市险恶,更是老人愈加艰辛劳苦的生活,在宫使的掠夺之下,老人一定苦苦哀求了,愤愤拼命了,但是一定孤立无援,自己的温饱理想幻灭了,连“身上衣裳口中食”的生存愿望都成了泡影,黑暗的宫市制度带给老人深重的灾难与无奈的辛酸,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完美的表达了出来。

    五、浑然天成的语言

《卖炭翁》的整体语言风格是淳真、通俗、朴素、精炼、自然。首先诗人在句式上采用了三七言结合的民歌体式,长短相间,缓促相济,句式随着叙事与情感的需求变化,坦率而昂扬,但并不显凌乱,读起来自然顺口。其次,诗人运用了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生动自然,不加雕饰。 “身上衣裳口中食”、“市南门外泥中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但白居易诗歌语言的高明之处在于语言浅显而不浅薄,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正所谓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读着浅显易懂的语句,丝毫没有轻浮之感,反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诗人用常得奇,独辟境界。

六、结语

这首诗歌之所以能够沛然成文,无疑应该归功于白居易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与他扎根现实,立足平民,心系百姓劳苦的情怀,与他对社会弊病敏锐的洞察力息息相关。正是有了丰富深刻的内容与处理恰当的形式,有了这首诗歌哀天下百姓之生存不易、愤宫市制度之作害当朝、忧社会弊端之日渐明显、怨握权皇室之不察民情的情感与内蕴,《卖炭翁》依托“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说展现的审美价值才为我们所探寻与挖掘,叹赏与折服。

 

作者简介:

哈雪英(1995—)女,汉族,甘肃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 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