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析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9-11 20:01:14 作者:翁佳颖 李起勃 李丹妮 吴翠婷 杨浩瀚 许少泽 洪晓华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内涵探析——以客家围龙屋为例”(编号:pdjh2016b0829)阶段性成果。

浅析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

翁佳颖 李起勃 李丹妮 吴翠婷 杨浩瀚 许少泽 洪晓华(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摘 要: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前的客家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客家传统民居文化遭遇挑战和冲击,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面临着生存窘境。本文是在实地实证考察的基础上,从起源、建筑结构立意等角度对围龙屋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再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韵味,提出现代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围龙屋文化,保留其文化符号、守住客家文化的“根”与“魂”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继承与发展

一、独具一格的围龙屋

1.建筑时代的更迭

当我们凝神谛视围龙屋时,残旧的砖木瓦石通过它特有的结构方式向我们静静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它用沧桑的面容向我们诠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因敬畏自然,使得围龙屋在布局上不断改变。

客家古寨是客家人初到南方时依山而建的山寨,当属第一代客家民居,它的着眼点在安全防卫需要,其主要功能在于防范寇仇侵害,表现了客家人对陌生且异己的社会环境的抵触心理和抗争行动。客家古围楼是古寨的扩大,是第二代客家民居建筑,它的外墙厚达三四尺,楼高三至五层,高达二十多米,楼呈圆形或方形,采用全封闭式的防御结构。准确来说,如今的客家围龙屋处于客家建筑发展大潮中的第三个阶段,比它更古老的是客家古寨和客家古楼,而处于第三代的围龙屋,颇有“钟鸣鼎食之家”的气韵,较为全面地表达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结构。

2.建筑形态的映射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积淀深厚,独特的建筑造就不一样的文化。独树一帜的结构设计孕育博大精深的围龙屋文化,人类的现代文明在远古的围龙屋时代便可见一斑。围龙屋的整体布呈一个大圆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从高空俯瞰,其外部形态以外墙的“龙体”和屋顶的“龙脊” 共同组成“ 围龙” 形的整体,故名围龙屋。这样的建筑形式有利于内部的协调统一和防御功能,而在如此井然有序、高度统一的理性控制下,也必然会形成内向性和含蓄性的品格,这实际上也是客家人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现状探索

1.遭遇挑战和冲击

绝大部分的民众都没有住过围龙屋,且围龙屋在梅州地区并不是常见的居住建筑,根据走访调研所得,围龙屋并不是普通百姓就可以建造的,要富有的大家族才有足够的资金建造庞大的围龙屋,可惜的是目前为止极少的人一直住在围龙屋,几乎曾经住过的人现在都已经搬走了。

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围龙屋已然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并且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型的民居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冲击着围龙屋的地位。通过数据交叉分析可得,年龄越小对于围龙屋的概念愈加模糊,照此趋势,围龙屋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且新型民居建筑的速度加快,将会,围龙屋整体得不到维护,将会导致围龙屋这一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逐渐淡出我们视线,最终导致销声匿迹。

散布在梅州各地的古民居产权基本都是私人的,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想要对围龙屋进行保护,都要先解决产权的问题,围龙屋保护开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业主多、所有权复杂、政府与业主之间的权责和利益分配关系难以梳理。其次当前的客家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冲击,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客家传统民居文化遭遇挑战和冲击,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面临着生存窘境。

2.弊病显露且突出

客家围龙屋是中华民族大聚居的缩影,通过进行文化的交流与长期的沉淀,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聚居文化。从调查数据分析,客家人对于蕴含在围龙屋之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家族文化印象最深,不管是当代的民居建筑还是传统的围龙屋,文化底蕴一直是一条不会更迭的生命线。

围龙屋独具特色却并非完美无瑕,因技术不成熟或者对居住环境无过多的追求,出现问题无可避免,相对于当代的民居建筑,由于受到建筑结构的限制,采光差,透气性差是不可避免的。受访者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其封闭性太强,尤其是半月形的建筑形状,虽本意是为了抵御外敌,保护家族成员,但也因此让围龙屋更加封闭;而光线差、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都是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的确易造成浪费;由于围龙屋太古老,很多人认为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长期居住;也有少数人觉得围龙屋居住人口比较多,环境嘈杂,邻里矛盾也多。

3.发展遭遇新瓶颈

客家围龙屋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物质化的今天,围龙屋超越建筑本身,大家都认为其蕴含丰富精神文化,而围龙屋本身具有的实际作用被人们淡化,深入研究围龙屋,思考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围龙屋,如何建造,为何建造,用何建造,多角度切入,使研究鞭擗向里,才能更好保护围龙屋。

大家一致认为保护围龙屋即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客家人文底蕴的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也有认为有利于推进古村落旅游区开发,弘扬客家精神。这说明围龙屋在客家人心里是占据重要地位,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当地人觉得围龙屋对梅州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力,但却对围龙屋发展前景不看好,更愿意顺其自然,对围龙屋的保护意识不强。如今的梅州无体现围龙屋的优势,没有全力开发利用,若无及时维护开发,未来的人们将会悔不当初。围龙屋它作为梅州特色建筑,加以修缮,可打造成为具有梅州特色的旅游景点,与梅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客家文化相结合,从而有力的拉动梅州经济的发展。

4.特色与现代化的较量

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可以是互相排斥的关系,也可以是独立的关系,更是可以融为一体,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的是,极少人认为应该拆除传统建筑进行现代化建设,这说明人们在面临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抉择时,普遍充分重视了传统建筑。

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协调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关系?多数人认为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因素是最好的出路。围龙屋是地域性的标志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观念,体现一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如果辅以旅游产业化,以古典建筑样式为基础,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为手段,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设相融合,并充分挖掘传统建筑的文化旅游价值,以文化旅游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者和谐发展。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三、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现状原因分析

1.生活水平提高老屋无法满足需求

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2.资金短缺成为修葺围龙屋阻力

外形独特的围龙屋,做工精巧的梁架,坚固耐久的土墙,精致的木雕结构,客家祖先的智慧使得围龙屋在岁月中依然矗立。但年久失修的围龙屋即使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修葺保护的资金来源问题仍然无法得到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这些极有历史价值的老屋,使得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围龙屋日益破烂不堪。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资金短缺。这也是目前围龙屋要发展成为旅游景点的最大障碍之一。

3.围龙屋所有权与开发权的矛盾尖锐

调查发现,户主多、所有权复杂、政府与业主之间的权责和利益分配关系难以梳理,结果导致围龙屋举步维艰,有序开发更是纸上谈兵。以当地最著名的围龙屋南华又庐为例,据潘正昌先生透露,尽管政府在 2002 年已把其为省级保护文物,但下拨的维护经费一直较少,以致其保育开发无法正常开展。当地政府曾计划租用其用于旅游开发,但由于潘家内部意见不一最终无达成协议,最后不了了之。

4.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力度不足

现今绝大部分围龙屋只用于民居,并无妥善的整理规划,商业开发更无从谈起。而且,即使有些围龙屋向游客收取门票也是为了修缮维护祖屋,并没有配合周边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意向。由于政府层面对围龙屋的维护比较尴尬,因此当地围龙屋的保护和旅游资源整合目前仅停留在个别零星活动的阶段,文化旅游配套开发尚未启动。

5.缺乏有效的传播观念和手段

尽管拥有较丰富的客家围屋旅游文化资源,但由于当地政府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限制了围龙屋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散。政府对围龙屋旅游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度比较不足,更未把旅游文化提高到地方品牌的高度进行宣传。这也导致了外界公众对梅州围龙屋的了解非常有限,围龙屋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景点仍处于待开发阶段。

四、创新与发展

目前,围龙屋正处于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局面,其自身蕴含的巨大发展前景。良好的旅游形象是一个旅游区或景点成功的根本标志。梅州市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实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创建公司式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宣传的具体措施。

1.发展旅游业,寻找新出路

政府、侨乡群体、围龙屋屋主等各方出资修葺围龙屋,并每年出资一部分用于维护,另外在不破坏围龙屋的基础上,开发旅游度假村等。

1)在景点可设置参观门票,其费用可用于对其进行每年的定期维护,不定期举行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对外开放日,开展各种围绕客家文化的主题展览。

2)利用当地广播电视台,拍摄《寻梦围龙屋》专题纪录片或旅游节目,宣传围龙屋文化,加强传播效果;另外,可制作各种带有围龙屋特色的工艺品、明信片等在梅州各景点出售。

3)可以发展成影视拍摄基地,吸引剧组与导演在此取景拍摄,打造独特的影视基地。梅州众多围龙屋还保存着清末、民国时期典型景致,这在全国都很少有,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较完整地保存原来的古色古香建筑格局。

4)以博物馆形式保留古建筑,既可作为旅游资源向海内外游客推广围龙屋的历史和古建文化,也可作为教育媒介向学生和市民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知识。

2.整合客家文化资源,打造客家民居住宿接待

客家民居住宿接待是根据梅州旅游现状,创新设计的一种旅游住宿接待模式,主要以现有的客家村落中的围龙屋为依托,结合现代兴建的宾馆酒店建筑模式。在不失客家围龙屋客家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对围龙屋进行适当的设计和修建,为旅客提供一个具有历史韵味气息的住宿环境。这不仅可以吸引来自各地旅客前来体验和消费,而且可以促进当地村民经济收益,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3.极力为古建筑注入商业新元素

开辟客家民居民俗旅游景点,在古建筑保育开发中引入社会组织的营运模式,注入商业管理元素,注重总体目标规划,形成一套长久的管理方法。例如位于广东梅州梅县丙村的仁厚温公祠,开辟为客家民居民俗旅游景点,同时在仁厚温公祠内设置民俗展室,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情。既能极大限度利用自身的优势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运营成本,又能有效保护和提升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4.积极申遗

古民居“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它是梅州的“文化遗产”、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而积极申遗的最根本工作是保护围龙屋。围龙屋具有两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对于遗留下来的围龙屋来讲,都弥足珍贵。政府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修缮和保护,建章立制管理,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市民协同给力,各尽其责。只有保护效果做好,才能加快申遗步伐,使历史的精华得以传承和发展。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通过大众媒体的形式,如报纸、书籍、杂志、电影、电视、因特网、微博、微信等拓宽参与群体的广度,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力量强大、覆盖面广等优点,普及围龙屋相关知识,传播客家民居文化,号召更多人关注及保护围龙屋,增强大家对围龙屋的保护意识,达到宣传力度大且广的效果,从而推动围龙屋的保护与传承进度,充分挖掘古民居等特色资源,积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大力开发客家特色旅游产品,逐步放大“中国围龙屋之乡”。

 

参考文献

[1]吴泽锋.半月池与禾坪——从围屋外看客家人的哲学生态观[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11年,第211期:122.

[2]江金波、司徒尚纪.以文化生态学解读围龙屋建筑的风水观——兼议中国传统民居的旅游文化发掘[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3年,第02期:102.

[3]吴美娜、张奕亮.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J].农业考古,2012,(3:165 -166

[4]郑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审美与客家文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6:93 -95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孔)  13379268759(张)

副总编:张义学 QQ:1905822021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 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维普资讯网收录网址:http://www.cqvip.com/QK/72122X/201520/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