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析民国人像摄影发展的背景 邓音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12-01 08:35:3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浅析民国人像摄影发展的背景

邓音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民国人像摄影发展背景

一、文化背景

甲午战争后,随着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中华民族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新文化体系逐渐形成,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但是中国人民并未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主革命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中国学界里主张民主与科学的呼声愈发强烈,此时期的人像摄影,主要是以实用性与技术性为主。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对西方的学习上升到文化和价值层面。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此时期的人像摄影,先是逐渐从单一的营业性人像摄影中脱离出来,进而分化为艺术人像摄影和新闻人像摄影两个方向,这与各种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至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在文化上推行专制政策,对左翼文化进行“围剿”,但此时思想文化仍很活跃,30年代左翼文化势力几乎左右了文坛。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反抗日寇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思想文化界掀起了斗争高潮。抗战全面爆发后,思想文化界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人们的爱国热情高涨,因此人像摄影也从为艺术而艺术转变成为人生而艺术,此时期的人像摄影,则更多地体现名族气节,反映时代精神。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和中间势力在文化上展开了尖锐的斗争。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有其价值取向,而民主与科学则是民国文化的主流。此时期中国的人像摄影者们,以自己对理论和实践孜孜不倦的探索,使民国人像摄影艺术绽放出民主与科学的光芒。

二、社会背景

民国时期人像摄影的兴起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整个民国时代,中国社会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这是我们研究民国人像摄影的基本前提。同时,民国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从自然经济到商品市场经济,从传统家族血缘为主的宗法关系到由“法治”所保障的自由、独立的人际关系,从迷信到科学,从专制到民主,从封闭到开放,从地域性联系到世界性联系的这样一种由旧往新转变过渡的时代。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日趋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在人像摄影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既然民国社会是一个转型和过渡时期,它必然存在着新旧交替、古今并存、中西混融以及新不像新、旧不像旧这样一种纷乱复杂的状况。民国初年,营业性人像摄影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构图是中国式的,而背景和人物的穿着打扮则是五花八门,中西杂糅的风格时有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艺术人像摄影对绘画进行借鉴,既有对西方油画的模仿,也有对中国画的模仿。自20世纪30年代往后,新闻人像摄影的发展,一开始也受到艺术人像摄影的影响,而后慢慢体现出自己的风格。

地域的经济文化差异,也造成了民国人像摄影在各个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如广东是人像摄影在中国最早的发源地,随后是上海、天津、北京等等。这些城市,在民国时期,无疑是经济文化发展最为活跃的代表性城市。

民国时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殖民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又有资本主义文化,而五四之后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渐成为民国文化的主流。因此人像摄影所选择的题材,角度也是受各种文化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代表不同经济利益的阶级及其政党之间的相互联合或相互斗争,造成了各种不同性质政权的并立,这是民国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不同的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人像摄影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民国人像摄影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三、专业背景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就已开始对光学现象的研究,至清代,已经有一些自制的摄影器材,以及相关的书籍出现,这些成果,使西方摄影术传入中国后,能够得到较快的传播和发展。

民国时期,政局和社会思潮急剧动荡,中国的人像摄影艺术家,以各自的实践,为人像摄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活动,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时代的痕迹。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我国人像摄影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国许多知识分子掌握了摄影技术,他们中有很多人,擅长人像摄影,并利用业余或工作时间,进行人像摄影创作和研究、组织摄影社团、举办摄影展览、出版摄影书刊,从而使人像摄影走上了艺术舞台。这些知识分子,成为艺术人像摄影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著书立说,发表对人像摄影艺术的见解,为把艺术人像摄影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而不断努力。他们创作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人像摄影作品,并参加国际沙龙影展,还有很多作品得了奖,因此有些人成为国际摄影界的知名人士。

艺术人像摄影的发展,在初期强调对画意的模仿,而后则不断总结创作经验,探索新的艺术创作手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后因阶级斗争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我国的人像摄影作品,则逐步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特征。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