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现代化背景下佛教慈善的社会实践 ——武汉莲华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讲堂的个案研究 户新慧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7 13:55:4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宗教神秘主义问题为核心的宗教与科学关系研究14BZJ002)阶段性成果

现代化背景下佛教慈善的社会实践

——武汉莲华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讲堂的个案研究

户新慧(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在国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许多民众需要心理辅导的双重背景下,武汉莲华寺实践了一种新的讲堂慈善模式,学员参与“家庭伦理道德重建”仪式,通过学“礼”和“理”, 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他人并且根据阴阳五行和家庭伦理本位找到自己的失衡处。新形势下“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实践讲堂模式慈善是宗教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有效方式并且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与此同时,实践讲堂模式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宗教社会功能扩展的方向从而发挥宗教应有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慈善;实践;仪式;讲堂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武汉莲华寺

宗教是慈善重要的思想渊源,一种重要的慈善组织形式,宗教提供的慈善服务对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慈善也促进宗教教化功能的实现。

一、宗教教公益慈善的历程

在政府的行动能力和公共责任都比较小的传统社会,宗教组织在慈善事业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除政府、家族、行会之外的大规模慈善活动,往往都由宗教团体提供。随着社会发展,一是国家承担起更多的公共责任,二是有组织的、专业性的慈善组织快速发展,在双重因素下,加速了慈善与宗教的分化。[1]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中,政府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加剧,养老、教育、医疗等问题的出现,使政府的力量很难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82年中共中央19号文件首次提出“调动宗教界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1985年具有宗教背景的爱德基金会成立。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6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宗教公益慈善事业。20122月,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首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专门针对宗教公益慈善的规章《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

二、莲华寺实践讲堂模式慈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压力增加,民众对于心理健康专业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尚无确切的数字,2003年至2007年底,10万人员通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但仅其中部分人员进入了这一领域,因此现有的专业人员的比例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而言数量太少。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众与日俱增的心理辅导需求的背景下,武汉莲华寺开展了一种新的慈善实践模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讲堂于每月月初定期免费举办,内容以王凤仪先生的思想为主线,以阴阳五行为指导,从家庭伦理关系入手找出失衡处,从而回归人和。

人类学家用仪式这一术语来指与正式的、非功利目的的地位有关的活动,包括诸如节日、入学仪式、成人礼等事件,而不仅仅限于宗教仪式。甚至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仪式还涉及到所有人类活动的表意方面。[3]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整个过程,也属于一种仪式。文章按照范•热内普仪式理论,从分离、过渡、聚合三个阶段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

1.分离阶段:告别日常生活进入讲堂

分离阶段,也就是迎接仪式以前的阶段。学员离开日常生活,准备开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分离阶段的开始,首先就要接受与过去状态的隔离。在进入讲堂学习的前一天,学员在莲华寺集合、挂单,上交手机等一切可以与外界沟通的工具。挂单后由老师分配宿舍,入住义工已经铺好的床位。

2.过渡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

通过“迎接仪式”,表明正式进入过渡阶段了,学员完全地与日常生活隔离。接下来的七天包括两种学习形式,一是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二是观察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特纳认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指的是仪式语境中的物质、行动、关系、事件、体势和空间单位,是人们处理社会现实和自然现实的方式。

1)鞠躬与找好处

参加“家庭伦理道德”讲堂学习,首先学到的是90°的鞠躬礼。“鞠躬”这个动作符号,表示有“礼”。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4]因此敬人即为礼,“礼”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表示懂得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和看到他人的好处。《荀子•劝学》中提到:“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5]也就是说,如果一切能够按照礼的规则去做,就可以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案例一、以往我都是看人家的缺点,根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特别是亲人,所以说对亲人伤害特别大。我离婚已经12年,一直为一件事特别纠结,就是家庭暴力这一块,我咬着牙恨了12年。我现在明白了是我的语言刺激了他,我就是那个因,所以导致了这个果。在这里学习,特别重要的是改变我的脾气、秉性。现在找到了我前夫的好处,越想越多,反过来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陈女士,40岁左右)

礼之精要在于曲,没有“鞠躬”,何谈“礼”,案例中的陈女士由开始的非常自我,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最后找到了别人的好处,开始理解他人。“鞠躬”这个动作并不需要在课堂中学习,但其蕴含的意义却是修身、齐家的第一堂课。

2)叩首与述己过

矛盾的形成与不承认犯错有直接的关系,不认错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没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二是 要“面子”;三是破罐子破摔;四是不敢承认过失。在认不是环节中,是以叩首方式进行的。

案例二、哪家人都有短处,我就是不愿意让别人揭我的短,你揭了我的短,我就怀恨在心。我为了争这股气,把什么都放弃了。包括我的婚姻、家庭,只要你骂了我,我就要让你后悔一辈子。来的第一天我就想回去,觉得没什么用,从第二天开始觉得是我错了。虽然是我争赢了,但是我也伤了我,表面上看着是赢了,但是我也伤害了我自己。等我回去和好了,给咱们的家人们做个表率。(韩女士,42岁)

案例二韩女士为“面子”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学习后准备回家认错,准备一家人重新和好。叩首这个动作对场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在佛教寺庙这种更容易让人升起敬畏心和忏悔心的宗教场进行学习更具优势。

3.聚合阶段:离开讲堂重返日常生活

讲堂的结束,标志着仪式主体禁忌解除。学员学习结束,进行“结束仪式”,准备再次进入日常生活。

案例三、前几天我在家辛苦的做了两个小时卫生,我妈一进来什么表扬的话都没说,反而说这没做好那没做好,我当时心情是非常难受!要以往我会和她争论的,现在我没有,我自己退到自己的房间里,观看我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我虽然很压抑,但我开始慢慢疏导自己,用学习的知识去明理!(陈女士,40岁左右)

这个例子是对学员重返日常生活后的回访,对于五行偏于火的人来说,性子急、好挣理、好恨人,虽然争理的心念起了,但是自己马上意识到要化性,随即离开并用学到的知识疏导自己,从侧面反映出通过讲堂的学习确实达到了一定心灵治愈的目的。

三、新形势下实践“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从国家和政府来说,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宗教自身来说,也是宗教自身存在的必然要求。宗教存在于社会层面,必须体现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到广大信徒的认同与归依。[6]

1.实践“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是宗教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有效方式

实践讲堂模式慈善是宗教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有效方式,一是将分散的帮扶对象引入到寺内,增加了慈善可服务范围;二是采取讲堂模式的学习,使学习效果更具高效性;三是精神慈善相对于物质慈善效果更具有可持续性。对宗教慈善而言,物质慈善是方法,精神慈善是根本。[7]实践讲堂模式慈善结合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接纳性,把社会中各阶层的人员引入到寺庙中来并使之融合到一起,对于个人而言,可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对于社会而言,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8]

2.实践“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讲堂弘扬的文化也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有佛教方面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但又进一步融合一些儒家和道家的理论,是一种新发扬新创建。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曾谈到,“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堂所学习的家庭伦理道德、五行相生相克、《黄帝内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恰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代佛教寺院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所采用的“家庭伦理道德”讲堂是一种创新模式,其本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扬。

3.实践“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是宗教社会功能扩展的方向

古代中国佛教寺庙不仅是对内为佛教徒提供修行的场所,也是对外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场所。近代以来,寺庙已不再承担政治象征意义,而是作为一般大众宗教信仰活动的平台。文化、艺术等许多功能都已经从佛教功能中抽离出来,由学校、博物馆、艺术馆等部门替代。因此寺院的功能范围不断缩小,现大多数人了解的寺院功能仅剩法会、超度、放生等“佛事”活动,并呈现出民间化、俗世化,甚至鬼神化、迷信化倾向。[9]随着寺院功能范围缩小,佛教心理引导、心灵治愈与伦理构建作用空前突显。武汉莲华寺所实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正是通过家庭伦理的重新构建,给学员做心理引导,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最终达到心灵、身体疾病的治愈和实现家庭的和谐。当代佛教寺院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无疑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活力,是一种不断吐故纳新的新生命体,兼具历史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在国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众与日俱增的心理辅导需求的双重背景下,武汉莲华寺实践了一种新的讲堂慈善模式,学员参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通过学“礼”和“理”, 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他人并且根据阴阳五行和家庭伦理本位找到自己的失衡处。新形势下“传统文化讲堂”模式慈善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实践讲堂模式慈善是宗教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有效方式并且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与此同时,实践讲堂模式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宗教社会功能扩展的方向从而发挥宗教应有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培峰.宗教与慈善——从同一个站台出发的列车或走向同一站点的不同交通工具?[J].世界宗教文化2012 年第1

[2]袁同凯、郭俊丽.中国宗教公益慈善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

[3]王建民.《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第27卷第2

[4]董仲舒.《贤良对策》

[5]柴华主编.中国文化典籍精华:荀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60

[6]圣凯.宗教慈善的本质、驱动力及其社会功能[J].中国宗教(专题),2012年第3.

[7]刘元春.“慈善实践”:佛教服务社会有效途径[J].民族与宗教,2014 6 24 日第 004

[8]王萌.佛教的中道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

[9]唐忠毛.都市佛教文化功能的现代转型与当代价值[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7 卷 第 1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