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当前劳动力资源管理与高校专业创新研究 陈磊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7 14:00:45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当前劳动力资源管理与高校专业创新研究

陈磊(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  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我国当前面临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起的基础性劳动人口欠缺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实用性问题,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和兼顾劳动力培养效率,对高校现行培养模式创新性变革,对实用目标和市场经济需求有的放矢,增长培养劳动人力基础资源,合理规划引进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基础保障。

关键词:劳动力资源;来源保障;培养模式;从业需求;创新研究

劳动力资源管理属于我国目前管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在经历开放三十年人口劳动红利消耗,社会年龄结构逐步从青年型转向老龄化的同时,社会劳动力不足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尖锐地暴露出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增速和规划前景。

2015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出现年龄断层化,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从劳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劳动力平均教育学历的增长,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高中中专生受青睐,水平逐步攀升到硕士和本科生求职难的现状。受教育程度增加的同时相对应的是,人口受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影响,存在着体制内和市场化两种培养模式的争论,体制内的教育模式,甚至是前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仍然占据着相当的市场,在大中小学大行其道,甚至包括专业设置,国家劳动力培养方向和模式,导致青年一代接受教育内容和实用于社会经济工作的必须知识结构不同,导致了学非所用局面的形成。由于人口基数巨大,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新生代二胎率大为降低,但总量仍然庞大,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至今,高考生源报考的专业设置和职业规划,并未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挂钩和准确地进行预测, 由国家教育机构实行科学合理规划,而是由扩招高校自行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这样的办学模式导致了高校往往青睐于投入比例较小,开办成本低的社会科学体系,忽视和延迟基础投资和建设要求较大,相对严谨的理工科专业,受传统的劳心者治人思想影响, 职业技术教育地位仍然偏于边缘和低下。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设置倾向于低成本、社科类和办公室白领专业,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社会的管理白领阶层,忽视实践运用和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术员工培养,这样的趋势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今天社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失衡局面,白领专业供过于求,冗员积压日趋减薪,每年高考报考者仍然趋之若鹜,技术工人和职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薪资暴涨的同时,依然收录分数偏低,就读的都是由重点本科专业淘汰的生源。这充分说明,在传统教育培养模式下,人口劳动力的择业意愿和市场需要脱节,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要扭转这一局势,就必须由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促进中国职业技能型人口培养和职业劳动力迅速发展。

人口资源的调配与平衡主要取决于三个数值比例:一,总人口数量与劳动人口数量比,二,技术型劳动人口与体力劳动人口数量比,三,纯消费型人口与生产型人口数量比。这三个比例决定着人口基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口劳动力现状可以看出,总人口基数大,由于改革前三十年的人口增长政策,导致就业年龄劳动人口增多,集中出生在60—80年代的初生人口骤然增多,劳动力整体趋势呈现相当年轻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这一时段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不够高,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占据劳动人口总量的很小部分,整体特征是吃苦耐劳,温驯善良,奉献精神较强。这一趋势,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原始积累阶段,走上以人口红利为主,依靠单纯劳动力付出,代工汗水型的经济增长之路,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总人口受增长控制的同时,新生代人口增长随之出现断层, 相较于50后、60后的前辈,出生于80-90年代的年青人已成为主力军,支撑职场,以时代特征而言,现当代年青人择业观念和敬业心态与前代的不同非常明显,对于工作可选项更多,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明显削弱。以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最紧缺的职业技术类人才为例,由于受到择业观念和社会阶层观念的影响,填报高职类院校专业的多数属于背景条件和经济负担能力较弱,学习成绩处于中低阶段的学生,可以说,填报高职中职类院校,本身就意味着被迫择业和求生存,倘有机会,这些职业技术类从业者仍然会选择其他较为轻松和看起来比较体面的行业,尽管收入相差悬殊,技术工作比坐办公室白领具有更多的平均收益,但是填报白领和管理志愿的考生仍然趋之若鹜,挤报名校专业,甚或选择出国。

根据目前劳动力资源化发展态势,高校作出专业调配改革势在必行。有机调配专业,按照市场需要将专业设置区分为基础科学,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高职教育等多个版块,重点倾斜和发展高职教育,对于部分社会急需的高职专业,可以在扩招的基础上,按照中职教育的国家补助减免学费办法,酌情部分或者全部减免学费,国家同时应出台法规政策对于高职类人才就业和工酬予以保障,促进更多的学生志愿填报职业教育专业,逐步平衡前些年由于高校扩招和专业盲目扩张,导致学非所用,人才积压和社会技术型人才和基础劳动力从业人员匮乏的局面。以重点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和倾斜于实干性知识培养作为专业设置调控的最终目标。

同时,为缓解部分行业领域劳动力短期匮乏的局面,临时性就业措施包括,一,延长退休年龄,将延迟退休工作年限计算工龄并享受全额在职待遇。已退休者,退休返聘同时享受在职待遇。二,允许外籍劳工进入自由贸易区服务劳动行业就业,并在政策法规方面实现创新许可,允许外籍劳工作为普通劳动员工身份进入自由贸易区并接受统一管理,签署劳动服务协议,接受劳动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从事目前人力资源紧缺的产业,弥补中国由于年龄代差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巨大缺口。三,允许和鼓励在职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学校在校学生实践学习和勤工俭学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劳动技术培训实习,四,调整目前中国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和高考招生名额设置,以市场需要和人力资源调配作为统一规划招生名额和专业设置的最终标准和依据,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化需要设置专业,重视增加对口职业化培训专业和即时型知识结构。

与人力资源政策匹配的是签证制度改革,中国在引进外籍专家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的趋势,出台政策引为己用。针对目前出现的企业外迁风潮,与其让企业大规模外迁,流失增长红利,不如让边境地区开放和建设成为劳动力自由贸易市场,用亚洲之人力,建设繁荣的中国经济,为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发展的空间。增长政策与劳动力自由贸易政策应该加以有机促进,赋予企业使用外籍工人权限,责成期限,加以帮助和政策督促,让企业积极规避长期处于劳动力匮乏的局面。

劳动力资源管理与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未来国家人力资源领域的体系,期以此文抛砖引玉,与方家共相探索辅成。

 

参考文献:

[1]王昊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对经济转型的影响[J] 光明日报 2016.10

[2]杨东平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中国劳动力市场压力趋缓[N] 新华社 2016.9

[4]陆海娜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就业 光明日报 2016.2

作者简介:

陈磊(1980--)男,重庆巫溪人,管理学博士,特聘教授,助理研究员。西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编辑,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