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瓦窑堡会议及其历史贡献 李燕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08:45:3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瓦窑堡会议及其历史贡献

李燕(中共子长县委党校  陕西字长  717300

摘 要: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歌谣南井冈,北瓦窑,红色首都战旗飘,瓦窑堡这个小小的县城之所以能够和井冈山并列,成为人们心中的红色首都,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曾经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我们取得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瓦窑堡;会议;革命;贡献

一、瓦窑堡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

总的来说,这次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是受瓦窑堡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共同影响的必然结果。

1.瓦窑堡独特的自身优势。瓦窑堡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在当时的陕北苏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而且,早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瓦窑堡就已经成为了陕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中共陕北省委、中央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群众基础良好[1]1935117中央机关也到达瓦窑堡,所以说,这次会议选择在瓦窑堡召开,与它的地理、政治、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历史地看,当时的瓦窑堡确实是召开会议的最佳地方。

2.中国当时国际环境。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这个决议揭露了法西斯的本质,呼吁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自然要认真贯彻执行共产国际的决策。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是王明,他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要求,在1935年的81,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写下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后于10月发表。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后来,张浩、阎红彦、刘长胜等相继带着使命到达瓦窑堡,向中央汇报了共产国际的七大精神,促成了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3.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对中央红军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长征后的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只有七千余人,加上西北红军也只有1万多人,却被数十万敌军包围,形势十分险峻。与此同时,经过长征洗礼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对倾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由于战争形势紧迫,没有机会对政治路线问题展开讨论,所以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与分歧;加之1935129,由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再次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在此形势下,如何把各界力量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何扩大和巩固共产党,以担负起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神圣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即做出回答的两大课题。

中共中央为了和共产国际统一思想,同时也为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关门主义错误,于1935年的12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下河滩田家院张闻天的这个居室里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瓦窑堡会议

二、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

瓦窑堡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刘少奇、博古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整个会议的内容,可以由两个决议和一个策略来概括。

首先,是通过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军事战略方针,当时分歧很大。有的主张红军应巩固向前发展,有的主张,应北出宁夏或包头,靠近苏联。还有的主张到陕南。毛泽东认为这样做仍然是在打内战,政治上不利于联合抗战;他说红军刚刚到达瓦窑堡,全国三大主力红军尚未集中,红一方面军力量薄弱,只有1万余人,亟待进行休整和补充。陕北根据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粮食和工业品缺乏,加上国民党的封锁,难以保障红一方面军的供给和发展,红军应积极向山西发展,迅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发展中求的苏区的巩固。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形成和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在当时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不但赢得了民心,展示了共产党人真心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诚意,而且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让人心的天平也倾向于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同时猛烈扩大了红军,筹备了战略物资[2]

第二,就是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会议在讨论政治形势和党的路线策略时,在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等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重性,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博古等人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说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不可能和无产阶级联合。就这个问题,辩论了几天,大家统一了思想,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这个决议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总结了党在统一战线上的倾和右倾错误,强调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从组织上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并将工农共和国改成人民共和国,相应调整了党的一些政策。

第三、就是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瓦窑堡会议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问题虽然表面上达到了统一,但是很多人在心理上没有真正的接受,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会受到影响。所以,在19351227,张闻天召集了党的活动分子开会,让毛泽东在会上把这个问题进一步说透。于是,毛泽东作了著名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对民族资产阶级做了非常透彻的分析,指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因此,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这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起来组成抗日同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就是出自这个报告,并且传遍了全中国。

三、瓦窑堡会议的历史贡献

1.实现了由关门主义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在瓦窑堡会议前,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党派和军队都是持排斥或反对态度的。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分析华北事变后国内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阶级性质的透彻分析,作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并指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是建立一个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后,为了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落到实处,我党做了许多的努力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瓦窑堡会议提出应该采取上层和下层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因此,上层统战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争取爱国领袖。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宋庆龄、蔡元培等。二是争取地方实力派。主要是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三是开展对蒋介石的工作。通过宋子文、宋庆龄和地下党员董健吾的各方协调,接通了国共两党高层之间中断了8年之久的联系。下层统战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城市组织各种救国会,开展群众性的抗日运动;二是通过释放俘虏、联欢、前线喊话、派人到国民党军队中作宣传鼓动、办训练班等形式,大力争取白军士兵参加抗日。

2)瓦窑堡会议提出和阐明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3)提出了建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

在当时虽然大多数民众都主张抗日,但他们一方面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并且痛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赞成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相比较而言,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

(4)对党的具体政策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规定一切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小工商业主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改变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封建剥削外,采取保护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欢迎民族工商业者到根据地投资,根据地政府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尽可能地减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保护华侨。大幅度调整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反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

从这些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是全局战略考虑又是具体方法,所以会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的建立起来,并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都是得益于瓦窑堡会议确立的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瓦窑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最大的贡献。

2.实现了由唯成分建党论到思想建党的转变。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者们最感困惑的大课题。瓦窑堡会议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大课题,办法就是注意成分但不唯成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使党成为共产主义的大熔炉[3]

历史证明,瓦窑堡会议对党建理论的这一创新性的做法,既为扩大党组织创造了条件,又使其能够保证自身的纯洁性,为我们今后的党建工作指明了道路,对党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天,我们新的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规定仍然沿用的是瓦窑堡会议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这也是瓦窑堡会议对党建理论的一大贡献。据统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许多重要领导人,就是根据瓦窑堡会议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参加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征程。

回顾过去,可以说是瓦窑堡人民高高兴兴迎接了疲劳不堪、盲目困惑、无处立足的中国共产党安身,又欢欢喜喜送别精神焕发、策略明确、胸怀博大的中国共产党上路。中国共产党奋斗了14年,工农共和国从瑞金起程,路经遵义来到瓦窑堡;又奋斗了14年,人民共和国从瓦窑堡出发,路经延安,西柏坡到北京,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政策,进一步发展了马列主义,为后来中国革命的三大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做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探索,仍然对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存史以育后人,鉴往而谋未来。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瓦窑堡会议折射出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对今天的干部而言,对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加需要现在的我们认真研究、灵活运用,凝聚气势磅礴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志厚.王建平红都瓦窑堡2014.8

[2]王志厚.毛泽东在瓦窑堡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9

[3]强铁牛.转折关头:党中央在瓦窑堡 2006.9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