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艳梅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09:04:1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教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课题编号:K2013-03)的研究成果。

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艳梅(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社会发展需要应用性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校确立了“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发展定位,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服务于河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京津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近年来在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上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应用性人才培养虚拟班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就业导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学科知识体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社会实践相比理论更为先进些,社会与企业更加重视从业人员的实际技能掌握,注重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地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加大了对应用性创新人才的渴求,明确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求,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需要探索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

一、地方高校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地方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地方,直接到地方企业就业。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社会对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但目前,大多数地

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与地方产业的需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

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地方高校教育应把培养有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行业、企业及社会的实际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整合企业和社会的优势资源与高校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开发适合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一整套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发展需要应用性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校确立了“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发展定位,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服务于河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京津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近年来在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上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应用性人才培养虚拟班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在探索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如下: 建立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及时全面反映地方企业、产业和经济社会需求, 培养真正符合地方企业实际需求的零适应期就业的大学生。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通过吸收有条件的大企业参加,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以服务经济社会为根本宗旨,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课程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建设特色课程。结合本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确定以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新课程开设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的权重,强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课程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工作构成为导向,一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内容;二要依据上述需要,选取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养成三位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内容;三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每一年参与实践学习的专业情况、学生特点,不断优化调整指导教师,重点选择安排专业素质硬、责任心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实践,并加强学生管理。结合本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学校的指导教师提供挂职锻炼机会,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和能力。建立指导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优秀指导教师给予奖励,调动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同时,采取适宜的约束,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

3.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共建创新教育实验班,联合开展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于2005年建成了教学模拟实验室。此外,通过校企合作,与天津津滨发展、廊坊华夏幸福基业、北京联东物业、北京国广物业、北京链家地产、德邦物流、北京顺丰速运、河北隆基泰和集团、京东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营造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学院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实验班开课或讲座,鼓励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几年,学院结合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 建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1.引入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 “倒逼机制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建立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改变实验教学理念和观念,促进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推动实验教学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强有力地支撑。根据企业需求,学院以强化学生应用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学生校内课堂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共建,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得到提升。目前,我院与天津津滨联合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有着十年的合作基础。

1)接纳安排实习生。200512月接纳安排我院2003级物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应届毕业生40人进行实习,此后每年能提供30个左右的实习岗位。到目前为止已接纳安排九届应届毕业生共计300余人次实习实训,提供的岗位有人力资源管理、客服、财务会计、办公文秘等,涉及我院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2)建设了基于实际工作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配备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为满足基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3)组建由企业与本校教师共同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学生实践教育进行全程跟踪。

4)突出“合作共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坚持内涵建设与开放式办学并举的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推进与政府、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引入最新科技产品技术,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中心实验教师,从而将最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成果融入教学,将科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机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与基地共建,基地为教师挂职锻炼及科研活动提供机会;同时,学院选派骨干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了理论培训和指导。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广泛合作,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经济建设实践,形成教学与科研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3.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培养应用性人才,实现校企无缝连接。创新教育实验班是针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在在专科二年级和本科三年级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校企“无缝连接”的联合培养模式,最终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零适应期”的大学生。现在,学院已经与“荣盛集团”合作建立了创新教育实验班“荣盛班”,201310月份又与北京龙湾物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龙湾班”,2013年与德邦物流达成建立“德邦班”意向。并以创新教育实验班为试点,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黄蕾.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1)

[2]朱月友、赵磊.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3]张霞、郑大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吉首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4]杨铭德、刘松萍.基于需求导向的会展实践教学设计[J].学理论,2012,(9 

作者简介:

王艳梅(1972--)女,河北省大厂县人,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