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行业特色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现状与对策探讨 曲建晶 黄成龙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09:26:1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立项课题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7215552801/20101155528)成果

行业特色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现状与对策探讨

曲建晶  黄成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6

摘 要: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基本素质,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实践创新乏力的问题。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样本,通过进行问卷调研和个别访谈,了解经管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并就在素质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作以探讨。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

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的行业背景,突出的学科优势,高度集中的特色优势学科,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特点,成为行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行业特色型高校中的经管类专业,其发展主要依托行业特点和学校优势学科特色,注重知识结构融合和学科体系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特色型高校中,经管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做好本专业知识体系学习,另一方面多会结合本行业特点和学校优势学科特点开设相关通识类课程。经管类学生毕业后,主要步入行业管理营销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综合素质的概念及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从教育学角度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即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与任课教师、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发现行业特色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薄弱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经管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困境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个人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任务使命和个人职责,内涵是一种道德上的情感与自觉。社会责任感是驱动个人投入社会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后备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同时,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全体公民社会责任感的水平,更是关乎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步伐与进程。了解经管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是研究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以对经管类学生进行初步调查的结果来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不能以简单的弱化或缺失来概括。因为不难发现,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的淡漠趋势,主要不是在思想上,更多的反映在行动上。一方面,学生们普遍崇尚自我,追求自由,注重自我实现。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工作生活节奏快,就业形势严峻,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物质压力。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成功的渴望,带给他们精神上的负担。在物质压力与精神负担的双重作用下,自我个性非常鲜明的当代大学生,对待事物的功利化倾向愈加明显,无形当中使社会责任感被抛之脑后。随着网络媒介的发达,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和了解渠道更加多样化。由于年纪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会带给大学生关于社会和未来的更多思考,他们对于社会和国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拳拳赤子之心却普遍苦于在行动上不知从何入手。

2.经管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软弱乏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利用在校时间积极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个人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探索,突破既有陈规,发现创新点和突破点。要实现突破和创新,就要求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经管类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普遍较为乏力,不能很好的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第一,经管类学生更关注个人学历层次和资格证书。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经管类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主要用于考取各种资格证和复习考研等,期望通过提升个人学历和资格证书来提升个人素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较少质疑,不愿意带着问题去读书,缺少辩证思维的意识,喜欢死记硬背和确定的知识与解答;第二,对于实践创新不感兴趣,缺乏科研意识和欲望。专业教师很少会接触到有学生愿意主动联系,申请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第三,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学生少,这也与新老校区办学、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关。

二、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为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商界精英和社会中坚力量,成为主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可有如下几点:

1.多样化实践平台的建设

实践平台不仅包括社会实践平台,也要包括创新实践平台。

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具有社会责任价值的。社会实践具有多重属性,它具有公益属性,是一种公益行为,价值追求更多的体现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与达成。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个重要群体,需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唤醒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经管类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出发点更多的集中在为了完成毕业考核、迫于学校要求、便于评价评优等功利性目的,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对于个人社会定位不清晰。因此,建设社会实践平台的同时,更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体验,使他们对于个人社会价值和定位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理解社会实践的社会价值和责任归属。社会实践是创新实践的基础,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认识的自己的公民身份,激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辨精神,才能为他们的创新实践筑牢根基。

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是锻炼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经过十二年甚至更长的应试教育的训练,对于知识的质疑和思辨积极性不足,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关注度很低。要积极统筹校院系三级平台,依托专业特色和相关实验室,在培养计划中单列关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与学时。同时,积极对外拓展,联系相关行业单位,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生产实践前沿。

2.全员创新实践氛围的营造

“昔孟母,择邻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会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创新实践。创新实践的氛围,需要每一个教学参与者共同去努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肩负着较为重要的责任。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理念上始终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导向,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内容的启发性,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要注意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反转课堂等模式的灵活使用。将课堂真正打造成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基地,将实验实践作为创新实践的探索空间,主动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学科前沿等,引领大学生积极尝试创新实践。在课堂之外,要利用科研团队、团学组织等机构,积极了解学生关切的热点,引入符合学生创新实践期待的各种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创新实践引领,围绕经管类专业的学科体系,依托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行业优势,营造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创新实践氛围。

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尝试

科研项目是创新实践的重要探索方式,是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专业教师在科研项目方面一般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和教师的距离不断拉近,对于教师的尊崇增加,大多愿意追随教师在学术上进行探索。专业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我们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自觉自主的培养自身的创新科研理念,在探索中寻找激发创新灵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创新训练方向,增强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4.评估制度和激励政策的制定

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水平与效果,奖惩分明的激励政策有助于充分调动创新能力培养的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辅之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政策导向上引导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估制度应该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优势资源和经管类专业的弱势学科地位,指标制定合理化,评估方法多样化,综合考虑学生、教师、校院和社会的整体效益。激励政策的制定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紧抓精神表彰和事迹宣传,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行业特色类高校中经管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同于其他高校,因为其依托的学术资源和学科实力有别于其他高校。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要摸清家底,顺应潮流,积极保持行业特色,多种措施并举,从而实现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娜.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作者简介

曲建晶(1987--)男,甘肃永昌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黄成龙(1987--)男,安徽六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