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墙头草,在历史的疾风中摇摆 黄华勉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15:19:12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墙头草,在历史的疾风中摇摆

黄华勉(中共汉台区委党校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李鸿章是晚清时期一个明大势、能干事、有担当的人;但也是一个具有严重历史局限的人。由于这个原因,制约了他的眼界与人生格局,不仅个人一事无成,更给国家民族带来重大伤害,成为那个时代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无法分割的经典注释。成为中华民族迈向成熟,走向更高思想境界不可或缺的垫脚石。

关键词:墙头草;历史;摇摆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城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一篇诗作,初读很有些不屑。但随着时光推移,阅读史料不断增多,对史实理解不断加深,不仅对他渐生敬意,甚至从内心里升起苍天不怜李鸿章的些许不平!

  首先,他是一个明白人。对世界大势、大清国运、个人前途都有着清楚的认识。洞悉自己的国家正面对着极其险恶的世界局势,明白“各国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其中,对日本的认识可谓深入骨髓。多次疾言厉色,大声疾呼:必须高度警惕国人眼中那个“蕞尔小国”日本,点名这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大敌:“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公开声明自己“今之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当然,他也了解自己的国家,已然窥见列强环窥下,“大清”犹如一个老朽病人,被欺凌、被掠夺无可避免,因而也顺带给自己做了一个“被捆绑着”的“裱糊匠”的尴尬定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这种明白使他在见识上远远超越他的那些同事,也难怪梁启超感慨:“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次,他是一个勤勉能干的人。一个旧式书生,能够在穷困潦倒、民智混沌的国家,把洋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由开始只是简单服务于军事需要,向后来拓宽到民生,以极大的勇气,顶着顽固派的种种压力,最大限度地包容民营资本的存在,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营的轮船招商局;甚至直接聘用洋人,采用具有明显近代工业化特点的管理方式,用各种资本经济手段大力扶植民族产业,大胆地与洋人争利,强推中国来到近代工业社会的门槛前。居功甚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对他自己的超越。

第三,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自1888年正式建立北洋水师到1895年甲午战败,短短17年时间,在国力衰微,经济破败,顽固派官僚掣肘、举国没有一丝近代工业传统和近代军事思想积累的条件下,发展起拥有主要战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号称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如此成就,不要说舰队本身,仅解决符合近代舰船需要的港口、通讯、勤务保障以及技术人员、指挥军官等物力、人力准备,难度就令人咂舌。没点担当,连想都不敢想吧?

当然,他做了不少伤害国家民族的事,比如《马关条约》。但是,一个战败了的弱国能有什么外交?议和之初,满朝文武、王公贵戚人人胆寒,堂堂大国连一个使节都派不出去,只有他衔命前往。日本在严重地欺侮了大清国的同时,也重重凌虐了李鸿章这个“知己”,成就了“乃父之大不幸实属贵国之大幸”的悲剧行程。正像他在诗中所言:“临事方知一死难”,有时候难的真不是死,而是死不了又避不过。这不也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担当吗?

第四,他是一个身处历史夹缝、彷徨、观望的人。作为晚清重臣,明大势、有能力、有担当,在历史转折关头本可以大有作为,但他仅仅把一只脚塞进新时代的门槛,表现的首鼠两端。一方面,主政江南与梁启超等革命党人过从甚密,并给予革命党人一定的资助、同情与保护,甚至有传言说孙中山曾夜访他的官邸,大力鼓动革命,似乎对革命有着某种期待与向往;另一方面,又与欧美列强暗通款曲,奉诏北上平“拳乱”时私见港督卜力,试探外国干预的结果会否在乎换一个汉人皇帝。其后就在“东南互保”中以“粤不奉诏”推动事件迅速升级,加速清王朝分崩离析,其作为与后来的“洪宪皇帝”如出一辙。不同仅在于袁世凯手握雄兵,底气十足;他则因甲午战败,名节、武力全失,变得藏头藏尾。

一事无成的李鸿章甩给历史一个耐人寻味的谜。以致今人只能用合理的逻辑去推论那一段可能发生的历史:他看懂了一个衰败王朝的宿命,却没能看清时代潮流的方向。不仅对即将到来的革命毫无思想准备,反而满怀眷恋着旧时代,幻想着依靠欧美列强,让这个衰败的王朝以另一种形式像一个熟透的果子落到自己怀里。因此,身处历史夹缝的特点妨碍了他的眼界,影响了他的人生格局,使他成为一棵在历史的疾风中左右摇摆的墙头草,无论多么精明、能干,都注定要以悲剧收场,成为那个时代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无法分割的经典注释。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将死之时,他仍不忘发出“老来失计亲虎豹”的哀鸣。

这就是历史。不断进步的历史在转折关头不仅拒绝“墙头草”,也需要垫脚石。历史正是通过他的失败让中国人进入更高的思想层面,真正看明白别无选折的历史潮流赢得新生。但后人不能踩着台阶登上高山却对台阶失去敬重。

 

作者简介:

黄华勉(1959--)男,汉族,陕西勉县人,学士,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史、中国近代史及干部写作概论的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