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美国华人信仰变化浅析 程巨苗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16:07:1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美国华人信仰变化浅析

程巨苗(湘潭大学历史系  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众所周知,华人的脚步遍及世界各地。美国更是华人集中地之一。在美国这样一个集宗教性与世俗性为一体的国家中,华人作为一个不同文化圈的群体,他们会怎样生存,他们的信仰又会经历怎样的一种变化,这是本文的关注点。本文将结合美国华人的历史去探析美国华人的信仰及其变化,并阐述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华人;信仰;基督教

一、美国华人移民历史

1.1848年淘金热引发的移民潮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相对于移民东南亚的历史要短,从1848年淘金热,大量华人移民美国算起也就只有169年。而在此之前被记录来到美国的华人屈指可数。如1785年,在美国船“帕勒斯号”由广州回到美国东岸的巴尔的摩港,有三名华人被记录在案,这是现存记录中最早来美的华人。[1]当然,有些非正式的记载也记录了来美的华人。屈指可数的华人也就是随美国贸易船只来美的海员,随外籍主人来美的仆役,还有学生和商人。

1848年美国旧金山发现金矿后,中国人开始大量来美。根据刘伯冀的著作《美国华侨史》可知,淘金初期华人移民的出入境人数不断增加。从1848年的3人增加到1869年的5157人。1850年到1859年一共有6万余名华人来到美国。随后,1868年蒲安臣条约的订立使两国人口的移民合法化,加之美国建设横跨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需要大量劳动力,美国加大了在中国的招工力度,1869年以后,平均每年赴美的华人就有一万人以上,在美国的华人人口激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回国的人数也比较大,人口流动比较大。据1880年的人口调查统计,美国的华人人口是105465人。[2]

2.排华法案期间(1882-1943年)

由于美国社会排华运动不断,美国于1882年颁布了排华法案。从此华工被挡在美国国门之外。1882年到1943年,在美国的华人人口先是减少,然后是少量增加,总的来看变化很少,人口数量10万左右。此间,由于前期美国华人的定居导致土生华人阶层(ABC)的出现。据美国人口统计,在1900年土生华人约占美国大陆华人的10%,但到了30年代中这比例已经提高到美国大陆华人人口的半数。[3]根据这个统计,20世纪初美国华人中有一半人口是土生华人。这时的华人社会已经不同于半个世纪前的华人社会了。

3.排华法案取消至90年代

1943年排华法案取消后,新的移民法案每年给华人105个名额,同时准许华人加入美国籍,但是,对华人的限制还是很多。60年代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和民族矛盾,推动种族平等。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移民法案,撤销对亚洲移民的限制,中国及其他亚洲太平洋国家每年都有20000名的配额。这20000名配额主要是台湾人和香港人。1979年中美建交后,在大陆的侨眷可以出国。同时,美国为了照顾台湾移民,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移民附加条款,将台湾地区的配额增加到20000名。1990年将香港的配额增加到5000名。这样,中国每年移民美国的配额达到5万名。另外,美国公民的父母子女和中国难民等另有名额。

这个时期,来美的华人不同时间段群体不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印支半岛的内乱,许多华人难民从东南亚流落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起,来自大陆的留学生增多,到了90年代大陆留学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群体。1998118日,《亚洲周刊》网络版44期有一篇专题报导指出,1978年中国政府开放留学政策以来,已有近20万中国留学生前往103个国家留学,其中约16万人去美国,约有12万留在了美国。除了留学生,从大陆来美国的还有访问学者、学生和学者的家眷,以考察、受训、交流及投资的名义来美国的商人,这个时期来美国的大陆人主要是知识分子,人数超过了60万人以上。[4]

根据历史可知,在美的华人是个复杂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50年代来美国的老移民,美国土生华人,在香港台湾出生的移民,在大陆出生主要以留学生来到美国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移民五大类。

二、美国华人的宗教信仰

1.早期来华的华工群体

早期来到美国的华人主要是务工人员,集中在旧金山,后面随着修建铁路,沿着铁路线而流动。早期来美华人将本国的民间信仰带到美国。寺庙、祠堂、道场应运而生。早期的华人寺庙就是集中在山脚下、河滩旁、矿区或铁路沿线。如北加州奥列委尔“列圣宫”,由清政府和华人矿工共同出资。这些寺庙供奉多个神灵,较多的有观音、妈祖、关公、玉皇大帝等,儒佛道并列。

2.排华法案期间

排华法案期间,使得在美国的华人处境更加艰难。在这期间,唐人街为身处异国他乡又遭到排斥的华人们提供了避难场所。唐人街是排华、种族主义及社会偏见的产物,是移民在接纳国为了自卫和生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唐人街内保持与家乡一样的社会和政治关系,风俗信仰,并建立了各种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社团组织,为成员提供自助和互助,以及必需的经济资助和精神支持,致力于维系中华文化传统与母国乡亲的联系。唐人街有儒、释、道合一的寺庙,华人依然是以传统信仰为主。

3.废除排华法案后到中美建交前

排华法案废除后,从美国方面放宽了华人移民美国的限制。此期间华人人口稳定上升。据统计,这一时期美国华裔人口,由1940年到10.6万增至196023.7万。[5]同时,美国华人社会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长期与主流社会隔离的状况得到改善。《排华法》的撤销为华人向主流社会发展扫除结构性障碍,并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华人内部老一辈也转而落地生根,新一代及其后代的价值取向向主流社会靠拢。此间,华人社会的信仰发生了变化:传统信仰发展缓慢,基督教信仰开始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民间信仰随着老侨民的减少走向衰退,虽然有佛教来传教,并有华裔建立起佛教组织(如1953年在檀香山建立的“夏威夷中国佛教协会”),但是佛教并没有在华人社会中发展起来。转而是基督教会开始立足于华人社区。1955年,美国基督教全国委员会就华人教会对华人的影响做过一次广泛的调查。当时,美国大陆上有62家华人教会,夏威夷另有4家。粗略估计,当时新教的华人总数约有9500人。[6]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教会的海外移民,一些中国牧师来到美国,另外美国当地受神学训练的传道人开始加入华人教会,这促进了华人福音运动的兴起,华人教会迅速增多。并且,华人基督徒开始自己建立教会,奉行自传、自治、自养原则,在管理、经济及传教士上实现了独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人的宗教信仰

1979年中美建交后,移民美国的华人人数增长明显且群体广泛。具体群体有:香港移民,主要是专业移民、投资移民和定居后以家庭团聚方式的再移民;台湾外迁移民;同期赴美留学未返者;大陆留学生;大批印支华侨移民。总体来说,70年代后的华人移民与之前相比,数量上占相当优势,来源更加广泛。

随着华人数量的迅速增加及来源地的广泛,华人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走向多元化。传统民间信仰由于印支华侨的到来而复兴。基督教会在此期间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里建立了几百家教会,而且基本上都是华人移民自己建立的。美国华裔信教群体呈现以下趋势:老移民被大陆和台湾新移民替代;福建、台湾及大陆留学生信教群体发展迅速;跨国界的宗教交流;相当数量的遭受宗教迫害的难民;天主教会的迅速增多;中国民间信仰和传统宗教的复兴。当代美国华人宗教信仰呈现多元性特征,其中最大、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其次是佛教,再次是道教及其他民间信仰。

三、美国华人信仰的特征

1.随着移民群体的改变呈现相应的变化

从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可以看出:早期来到美国的华人一般都是务工人员。他们来到美国主要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将美国看为暂时的寄居地。故此,早期的移民都是选择自身所熟悉的传统信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的群体发生了变化,土生华人随之兴起,并且香港、台湾等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人们移民来到美国。无疑,华人群体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增加。

2.华人改信基督教增多

这一现象在土生华裔以及留学群体中特别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华人基督教会中以老一代华工移民及其后代和六七十年代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移民到美国的知识分子为主。从90年代开始,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的会众构成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大陆新移民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在一些教会里占一半左右,在个别教会中甚至占绝对多数。这种巨大的变化与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留学生大批留居美国有直接的关系。在90年代,有人估计说,大约30%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成了基督徒。

3.留学生、专业人士为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的中坚力量

留学生、专业人士等高级知识分子在美国华人基督教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现今美国的华人基督徒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近几十年赴美留学后转而定居当地的技术移民。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大陆赴美的留学人士不断增加,他们经常接触基督教。特别是1989年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对基督教变现出空前的兴趣,他们主动加入基督教会,组成团契和查经班,并举办布道会、专题讲座、家庭聚会、福音会等,还相继创办了传播福音的杂志,如《海外校园》、《中华展望》、《生命季刊》等。自90年代起,中国大陆留学生的教会陆续成立,且影响力日增,成为美国华人教会的新景象。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为主体的华人中产阶级已成为华人基督教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华人教会提供了人力资源、精神力量和经济力量,建造了很多宽敞、华美的教堂。据统计,美国华人基督徒中多数人属于中产阶层,约60%的人是专业人士、经理、商人。

4.华人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呈现多元特征

美国华人来源广泛,美国社会对宗教多元性的包容性也使得不同华人群体可以保持或选择不同的信仰。总体来说,美国华人中信仰最多的是基督教,其次再是佛教及民间传统信仰。

四、简析美国华人宗教信仰特征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信仰为主体同时又包容其他宗教信仰的社会环境。华人在此环境中,有选择和保持自己信仰的自由。出于华人融入美国社会的需求,很多华人会主动融入美国社会,包括美国的教堂。但最起码,这给予了华人接触和了解基督教的机会。

2.基督教会的宣教精神

众所周知,基督教具有强烈的宣教使命。当华人踏入美国起,美国基督教会对其宣教的热情就没有停止。美国基督教会出于爱的原则帮助华人改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而之后这一使命被华人教会所运用。华人教会同样为初来美国的华人们提供各种帮助,涉及到衣食住行,帮助华人们适应新的环境。在整个80年代,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华人中只有极少数人皈依基督教,但到90年代却有很多华人接受了基督教信仰。这推动了专门针对中国大陆移民的基督教福音传播运动的兴起,不论是美国白人基督教会,还是华人基督教会,对中国大陆移民的宣教热情都很高。中国大陆新移民刚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很难抵挡住这种强大的宣教攻势,最终都会受感召入会。

3.华人信仰的缺失

中国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统信仰,包括儒、佛、道。但华人在本国时并没有形成固定的信仰。民间传统信仰不自然的会被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所抛弃。另外,中国人在宗教上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基本上形成“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各路神仙都拜拜”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的不敬虔更容易产生改教的行为。基督教的精神包括基督徒们的爱的生活的见证对华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在实际层面上就会吸引华人对基督教的兴趣。

五、结论

美国华人在美国的历史不长,但却深受美国社会的影响。其中,对于美国华人信仰的研究是有很必要的。美国华人信仰经历了一个变化:由中国的传统信仰到以基督教为主的多元化信仰。美国的华人对于连接美国与中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关注美国华人群体的信仰变化,为研究美国华人群体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注释:

[1][]麦礼谦.《从华侨到华人:二十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香港:三联书店,1992年,第2

[2]刘伯冀.《美国华侨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52

[3] []麦礼谦:《从华侨到华人:二十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香港:三联书店,1992年,第130

[4]苏文峰.《海外中国学人和明日中国教会》

[5]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第171

[6]贾志月.《从多神到基督:美国华人宗教信仰变迁及其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专门史,2008

参考文献:

[1]李爱慧.《当代美国华人基督徒的构成》[J],《世界民族》,2009年第4

[2]杨凤岚.《北美华人宗教》[J],《中国宗教》,20011

[3]陈燕.《内外有别:美国华人基督徒研究中观察主体身份特点的学术意义》[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12月第4

[4]毕烁.《疏离与认同:美国华人基督徒信仰浅析》[J],《文史博览》,20159

[5]岳志强、王邵励.《杨凤岚的美国华人宗教研究述评》,《华人华侨历史研究》[J]20086月第2

[6]聂云.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宗教信仰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