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贾樟柯电影中的地域空间分析 刘文龙 袁翠翠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1:12:4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贾樟柯电影中的地域空间分析

刘文龙 袁翠翠(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 要:贾樟柯是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贾樟柯执导的电影时空转换强烈,他的电影主要体现出生存空间、故土空间、异域(异化)空间。人与地域环境之间强烈的空间体验,是贾樟柯电影最为核心的主题特质。所以,在贾樟柯执导的影片中,县城、小镇、农村、杂居、拆迁、废墟等边缘化现实状况有待我们分析研究。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地域空间;异域空间

一、贾樟柯电影中本地人在故乡的故土空间

贾樟柯以独特的创作视角真实细致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低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与境遇,以及城市化转型进程中底层边缘地带群众的生产环境、精神面貌。被称为故乡三部曲的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中,对于人与地域环境之间的现实,表现得平静深刻,让人回忆得起某个时间段的某座城市,某一个社会族群的惶惑与阵痛。

贾樟柯的电影《站台》关注了像三明这样失语的一类群体——民工。通过镜头反映了他们鲜为人知的艰难生活,而反映出来的痛苦并不是一个人无能为力的苦楚,而是一个群体的群像,一种让任何人为之注视都会悲悯的苦痛。像三明这样的群体总是在默默地用生命践行着一种理想,正是因为特写镜头给予三明,才使观众体察到了贾樟柯独特的执导艺术与风格。

在表现新时期个体与环境的强烈冲突中,贾樟柯导演始终冷静客观地注视着低层人民的生活。在拍摄《三峡好人》的过程中贾樟柯表现了他的乡关之思。老城奉节将带着几千年的历史长眠水底,但不能湮灭的是民众的热情、好客和坚韧。贫穷的人们犹如巨石下冒出的青草,没有穿破石头,也可以从旁生长。由此贾樟柯采取从根源关注生命的方法,选取生命的片段描述人在面对生存的重压下如何充满活力地延续下去。在三峡地区的悲情外,还充溢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这些生活是积极的、向上的、茁壮的甚至透出一种狂欢化的意味。

《三峡好人》和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塑造了县城的故土地域空间。县城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一种地域形态,是中国城乡一体化中的主要地域空间。从贾樟柯的这些电影作品中,传递着本地人在故土上的生存现状与景况。

二、贾樟柯电影中外来人在他乡的生存空间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生存地域空间色彩浓厚,他始终把视角放在大都市打工者、小县城及周边小城镇、农村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里。其中,《小武》、《任逍遥》、《站台》、《三峡好人》、《天注定》、《世界》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呈现与地域环境之间的接触、碰撞与尴尬,真实再现了人在他乡的孤独、迷茫与无奈。透过贾樟柯的影作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过去20年里,中国人特别是边缘人物的忧愁与迷茫以及他们的期盼与梦想。

在表现新时期个体与环境的强烈冲突中,作者始终冷静客观地注视着低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小城镇为生存地域空间的电影《小武》,在影片中贾樟柯把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的交汇点,展示了这片生存地域空间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见证着各种历史的变迁。小城镇与大城市连成一片,许多失地农民外出在他乡谋生,在其他生存空间中辛劳,这就是小城镇张力的结果。贾樟柯电影中他乡的生存地域空间的艺术感觉是非常敏锐而准确的。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就像玩弄积木,不断地在这一生存地域空间变化花样堆积摆弄着积木,抚摸每一块积木的质地、揣摩其位置,不厌其烦地调整着这种细腻的感觉,开放而流畅,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中色彩浓厚的生存地域空间的缩影。

电影《任逍遥》无论是城市景象还是角色的内心,贾樟柯导演所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空旷、荒凉的感觉。当贾樟柯把他的聚焦点放置在表现城市中空间感主题的表现上,情节就仅仅服务于体现山西大同工业场景衰败的独有气质。公共空间的含义十分繁杂,它既可以代表一群人集聚的特定场域,也可以仅仅表示一种由公众分享的抽象概念。电影作为一种空间和身体的艺术,其中空间并非仅指示着单纯的物理存在意义,也包含其背后承载的社会规约以及文化的连带价值。这些空间既为电影中的人物充当了背景,更宽广的方面是为整部影片点染了某种历史文化氛围与变迁。这使得贾樟柯在秉承真实记录原则的同时,使得空间变为了他叙述故事的核心。在一个个场域下电影中城市抑或建筑中,都有人群自我体验的身影,都有一个个主体对于生存空间的探索和感受。

三、贾樟柯电影中的异域空间

异域、异质空间也称为“第三空间”,是美国学者爱德华·W·索亚提出并运用的一个重要跨学科批评概念。他认为,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种变革性方法,“第三空间”激励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空间意义。其次,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空间”体现了后殖民主义对文化帝国意识形态的抵抗,他还认为作为一种哲学思考,“第三空间”代表着当代思想对传统空间观念及其思想的质疑。

在电影《世界》里,贾樟柯更进一步深入反映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城乡一体化中,大批被卷进大都市里打工者和都市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欲望和心态。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生存,在大都市打工挣钱,但又无力改变生活处境,只有梦想着成为大都市的主人,能够拥有这个城市,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办法只有梦想、幻觉。打工者只有在那些微缩的景物、虚拟的异域空间中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电影伊始,这种空间的张力就一览无余,小桃要去的印度是人造景观,纯粹是虚幻的。而她前男友要去的乌兰巴托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但在驶向某个远方的车上,小桃送别的前男友又貌似并不是真的要去乌兰巴托。乌兰巴托很可能只具有一个符号化的意义,与现实存在的状态相去甚远。因此,世界的真实性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极其难以掌控的存在方式,期间的欢乐、苦楚、愤恨、挣扎在《世界》中形成相当深刻的隐喻,现实和虚空的交替实际上让苦苦寻觅的爱情和友谊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因为终会被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所击碎。

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中,大量揭示了异域(异化)空间人们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就像自然科学里运用抽象的研究方法,抽象再创造出被异化、边缘化鲜活的人物故事,这是贾樟柯在他的影片里娴熟使用被边缘化、异域地域空间元素,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四、结论

贾樟柯作为新一代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创作始终在地域空间、异域空间中,不断展示着他的生命体验。他对电影的感悟理解,以及他的电影梦想与现实在这样一个地域空间、异域空间里,都有着他自己的灵魂归宿和真理诠释。贾樟柯正是用这种独特的电影导演、电影创作的形式反映了最低层的民间疾苦和生活现状。所以,贾樟柯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推崇,贾樟柯由此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年青导演。

 

参考文献:

[1]余楠.贾樟柯山河带砺念故人[J].人物周刊.2015.34

[2]汪方华.贾樟柯谈电影[J].电影评价.2000

[3]潘先伟.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苦难意识与文化意识[J].艺术评论.2007.06

[4]李东然.《二十四城记》贾樟柯与主流想遇探索[J].三联生活周刊.2009.03

[5]魏斌宏.低层的呼喊——从《世界》看贾樟柯的电影创作风格[J].大众文艺. 2010. 21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