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一带一路”视角下孔子“忠恕”之道的现实意义 卜杨城 蒋睿萍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3:30:02 作者:卜杨城 蒋睿萍 来源: 文字大小:[][][]

一带一路”视角下孔子“忠恕”之道的现实意义

卜杨城 蒋睿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要:孔子的“忠恕”之道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仁”的践行之道,其所包含的意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示性,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立足点。本文通过对孔子“忠恕”之道的内涵分析,梳理“忠”与“恕”的意涵,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和合”文化的联系,进而发掘出“忠恕”之道与“一带一路”理念的内在契合之处,将其放在“一带一路”视角下展开初步分析,以彰显其现实意义,并由此希冀“忠恕”之道能够指导并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建设,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现代思想资源。

关键词:一带一路;孔子;忠恕;和

儒家仁学的“一以贯之”的践行之道即是“忠恕”。《论语·里仁》篇载,“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载“‘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忠恕之道,是孔门学说的至德要道。“忠恕”之道,是千百年来中国处理社会关系、立世处事、“修齐治平”的法则,延伸至治国理念和内政外交中同理可循,如当下热议的“一带一路”理念,亦是“忠恕”之道的内化与外延,影响着世界区域合作共赢乃至世界和平共处的大格局。

一、“忠恕”之道的内涵

何谓“忠恕”之道?孔子及其弟子、后学给出了一系列回答。朱熹这样解释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其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此处的“尽己”与“推己”之说,基本上讲清了“忠恕”的意涵,但不甚完整。《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予己而不愿,亦乎施于人。”随后又提出了一个“君子之道四”,将人作为社会人所承担的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上下级)关系归入“忠恕”,这也恰好延续了《大学》的“絜矩之道”,这些思想的出发点,不外乎来自于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世人所常言的“仁爱”,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忠恕”之道一以贯之,“仁爱”是核心,二者相互支撑,成为中国人生活处世的智慧法则。

今人看来,何为“忠恕”之道?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社会人伦关系来看,忠是“不违本心”,恕是“将心比心”,忠为“尽己之心”,恕为“推己及人”,基本解释清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从国家、民族关系来看,忠是“真诚”,恕是“友善”,忠为“包容”,恕为“和平”,也基本解释清楚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睦邻友好的原则,这又合理地推演了“和”文化的思想逻辑。

二、以“忠恕”之道基础形成的“和合文化”

将孔子的“忠恕”之道放在国际关系的大局中来看,显然要伟大许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通过的《联合国人权公约》都提到了“人类一家”的表述,而与此相联系的正是《论语·颜渊》篇载的“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的仁学思想最基础、最核心的思想是“爱人”,“爱人”且“爱类”,即爱所有的人,这一点在《吕氏春秋·爱类》篇中“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人乎其类者也”亦有同理阐述。

“仁爱”到“爱人”,再到“爱类”,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和”文化的立足点,“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既是人与人关系的写照,也是国际关系的写照。上世纪中叶,新中国外交格局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延续至今的外交典范,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合”文化,集中到了“忠恕”的基础之上。

为何说“和合”建立在“忠恕”的基础之上呢?我们知道,“和”与“合”二字是一个整体的范畴、统一的概念。“忠恕”讲关系法则,“和合”讲关系状态,法则影响状态、状态基于法则,若能“尽己之心”又能“将心比心”,就能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和”与“合”的关系,中华文化向来讲“阴阳相调而万物共生”,无论人还是民族、国家,和谐的基础是彼此理解包容,由此可见,“忠恕”是“和合”的前提与基础。

三、“忠恕”之道思想与“一带一路”理念一脉相承

1.“一带一路”理念与“忠恕”之道的内在契合点

先提一组概念,“忠恕”的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仁之方”,反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之方”,意即“共赢、共进”,这也是后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中国人立身处世宗旨的源起。“忠恕”之道,“恕”为根本。“恕”即“推己”,即“己欲立而立人”,能够在正面进取的状态下做到“恕”,就能在反面逆境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而不强加于人,就能真心实意地“推己”至“立人”、“达人”,做到“忠于己而忠于人”,因此说“恕”为“忠”本。曾子著名的“五日三省吾身”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讲的就是“与人为忠”的道理。

与人为忠,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可放大到很高的层面和很广的范围去看,依旧可行,这就是“一带一路”之所以备受欢迎的缘故。“一带一路”建设所秉承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在相关国际区域内通路、通航、通商,进而形成和平发展新常态,积淀而成“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与人为忠,与国为忠,中国在自身的发展建设中“尽己之心”,而又“推己及人”力促世界友邻“合作共赢”,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秉持着“立人”与“达人”的思想,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是“恕”的正面价值体现,也是“忠”的最高状态呈现。

2.“忠恕”之道对“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尊重差异、和谐共存,“一带一路”大格局日益形成,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以“立人”与“达人”的积极态度,应对世界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挑战,将中国的产能、技术、经验、资金等优势向外转化,与伙伴国共建共享,既是中国自身全面开放的创新之举,也是世界和平共赢的有益尝试,逐渐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话、合作的着力点,向世界阐述并回答了“爱人爱类”、“人类一家”“和合共存”的基本思想。

毋庸置疑的是,提出“一带一路”这一理念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本身就是深谙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位领导者,在其执政实践中将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应用到中国梦建设及内政外交各方面。“一带一路”理念所体现出的,正是与孔子“忠恕”之道一脉相承的“共‘立人’、同‘达人’”的思想,“忠恕”之道的正面价值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推力,反面价值成为平衡国际关系的准则,这也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为贵”理念的重温。

四、小结

“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内外大环境中,寻求全方位开放的创新途径是必然选择,而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当中,由处理伦理关系发展提高到处理国际关系的“忠恕”之道,在这一语境中是具有其独特性和必然性的。“忠恕”之道的内涵与外延,深刻地诠释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指导着中国发展建设特别是对外交往与合作,尤其是当前最为关键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大课题,“忠恕”之道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芬,徐儒宗.论语 大学 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6.44,72-73,191,140307

[2]一带一路_360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7487210-7757266.html.2017

[3]李欣欣.简论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实践意义[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61-163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