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剑河苗族锡绣探析 杨亚月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4:23:23 作者:杨亚月 来源: 文字大小:[][][]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剑河苗族锡绣探析

杨亚月(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贵州贵阳  550002

要:剑河苗族锡绣是苗族刺绣中最具特色的技法,以银灰色金属锡片为点缀,以黑、红、蓝、绿色四色蚕丝为线索制作而成黑底银花的绣片,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属性。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锡绣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解析了锡绣图案在历史、文化、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内蕴,以期较为完整的展现这一独特的苗族工艺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剑河苗族锡绣;艺术特征;文化内蕴

刺绣,又俗称“绣花”,是用五彩丝、条、块等在纺织品上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一种工艺。苗绣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享誉中外,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苗绣工艺是“镂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苗绣的绣法技艺摇曳多姿,主要有平绣、堆绣、锁绣、破线绣、辫绣、绉绣、打籽绣、茧片绣、挑花、布贴、缠绣、锡绣、锁宝绣、金银线绣等。其中,锡绣是苗族刺绣中最具特色的技法,用金属材料绣制图案,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属罕见的刺绣技艺,在贵州乃至全国丰富多彩的刺绣工艺中独树一帜。正因如此,2006年剑河苗族锡绣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锡绣为贵州省剑河县独有,主要分布在清水江沿岸南寨乡、敏洞乡、观么乡等地的部分高山苗族村寨。从近年来在苗族锡绣核心区之一的南寨乡绕号村挖掘的古墓考证,锡绣已流传了五六百年。锡绣服饰从表象上看,锡绣服饰制品端庄古朴的,似有春秋战国时武士戎装的甲胄之风。锡绣以服饰为载体进行展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苗绣中耀眼的一枝独秀,更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刺绣工艺用料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工艺价值。在吴仕忠先生的专著《中国苗族服饰图志》中,锡绣服饰属于九旁式,以贵州省剑河县九旁乡为代表,在黔东南的姊妹节、牯藏节等重大节日上,剑河九旁、柳富、展牙、欢么、返皓等地的苗族女子脑后绾圆髻,穿着自制的锡绣盛装“穿大襟无扣大袖衣,衣袖、前后摆等处镶锡绣花纹。下着绣花青布百褶裙。拴前后两片锡绣围腰,画面立体感强,富有特色。”[1]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从2009年开馆至今立足于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上征集了不少的民族文物,其中涉及到剑河锡绣的民族服饰用品有30多件套。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锡绣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解析了锡绣图案在历史、文化、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内蕴,以期较为完整的展现这一独特的苗族工艺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

一、苗族锡绣特征

1.绣面特征

锡绣在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技巧和图案特征。锡绣的制作方法非常有特色,是以银灰色金属锡片为点缀,以藏青色棉布为载体,以大自然变异图案为引子,以黑、红、蓝、绿色四色蚕丝为线索制作而成。制作时先以挑花勾画底纹,再用锡丝拉直,一头打成小勾,另一头打成针头状,同时把已准备好的布垫铺在已绣有图案的棉布上,防止污染特制用针将图案的一根棉线挑出后,再用针头状的锡丝条穿过已穿出的棉线,剪下丝条,将另一端返扣在棉线上;按棉布上的图案和细纹将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形成黑底银花的独特绣面外观。这种刺绣细腻典雅,属格调高雅的观赏绣。锡绣中的线、面全部由锡条包扣在挑花的丝线上,以线条来排列组合形成面,显得抽象优美,简洁工整,充分体现了苗家人豪爽、率真、质朴的性格民族性格及其他们自然、朴实的审美观。

2.纹饰特征

剑河锡绣主要运用在上衣的后背背褡和前后围腰上,用锡丝条和彩色丝线交错绣缀于世代沿袭的图案中,整个锡绣纹饰由直线与斜线的不同组合形成抽象的几何纹,主要为抽象的几何纹,有字纹、自然物及生活用品等多种图案,结构严谨、整齐、对称,不似苗绣中破线绣、绉绣等那样以构建故事为主。上衣的后背背褡为苗族女上衣后背的装饰品,主体锡绣图案为几何纹,有回勾纹或字纹等。背褡下端装饰有一排用锡片包裹丝线而形成的流苏,苗族称为“雨滴线”,用以象征屋檐下连绵不断的水滴;前围腰锡绣纹饰直接绣制在棉布上,黑底白花,由九组抽象的几何纹组成,这九组几何纹从上到下分别是山岭与沟壑纹、牛鞍纹、秤勾纹、小人头花、回勾纹、尺纹等自然物或生活用品;后围腰锡绣是以丝绣刺绣暗花为底,锡绣主体图案亦为几何纹,由牛鞍纹、大人头花、小人头花、回勾纹、秤勾纹、靶花等自然物或生活用品,同时,后围腰下端还装饰有雨滴线。

3.色彩特征

剑河锡绣给人强烈的黑白分明的画面感,正如生活在山地的剑河苗族,对服饰色调的选择与其生活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有关联。藏青色棉布为锡绣的载体,浓浓的黑色中透露出原始而朴素的美,再以洁白似银的锡条绣出的雪白纹饰,将整个绣面的高贵与纯洁完美的衬托出来,黑与白的完美结合诠释了苗族锡绣高雅的艺术魅力。

二、锡绣纹饰的文化内蕴

服饰是苗族文化的一个载体,苗绣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文字的苗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将自身内涵丰富的文化特征一针一线的绣在服饰刺绣图案中。宗白华先生曾指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地。”[2]锡绣是苗族妇女利用“锡”这种金属条在刺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的制作工艺,是苗族唯一利用金属制作的刺绣服饰艺术品,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其丰富多彩的纹饰蕴涵了民族意识、审美观念、功能需求等方面的文化内蕴。

1.记录了祖先迁徙的历史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在他的《山地民族》中这样写道: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苗族因战争或自然等原因,经历了数次大迁徙,苗绣也是世界上唯一用刺绣这种方式来记录本民族历史脉络的艺术品,苗族正是用锡这种金属材料,把苗族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一路迁徙的状况或多或少的记在了刺绣图案上了。如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藏品中,前后围腰上的图案纹样,从中间花纹部分向两头展开,分别有5“锡绣条”,而这5条横条,据《剑河县志》记载“其上绣山,下绣水纹”象征着苗族人迁徙时翻越的山岭、沟壑,记录了苗族人迁徙的历史,充满了令人留念的故园信息;而没有文字的苗族人,穿戴锡绣服饰,不仅是护体和装饰,还更多的源于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

2.反映了苗族的牛崇拜意识

牛在苗族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牛是苗族的“十二古祖”之一。牛是人最得力的帮手,帮助苗族同胞耕种粮食。苗族人爱牛,选定牛为祭祖的供物即苗族的“牯藏节”的祭祖供牛。同时,苗族将牛视为祖先蚩尤的化身,一方面是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是对牛这一动物的感恩和崇拜。在苗族服饰中常见到牛纹及相关牛纹的造型,大多以写实为主,如雷山服饰中的大银角。但在锡绣中以抽象的几何纹来象征牛,表达对牛的崇拜之情。即在锡绣围腰中突出的一种纹饰即V形牛鞍纹,象征牛,表达对牛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充满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锡绣的图案看似简单,以几何纹居多,但是不同的几何纹其寓意深刻,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其中有图案秤勾、小人头、大人头、耙花、回勾纹等。秤勾即交易商品时所使用的秤上的一部分,代表着通商,寓意着苗族社会公平公正;小人头、大人头分别代表小孩、大人(老人),寓意着小孩老人安康幸福、儿孙满堂;回勾纹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寓意是幸福、吉祥、繁衍、多子多孙。另外,锡绣衣服背褡和围腰上装饰的流苏,即用锡条包裹丝线形成的流苏,苗族人称为雨滴线,象征着房梁上上的雨滴,寓意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另外,万字纹“卐”、王字纹常常大面积的运用在锡绣衣上。万字纹“卐”无头无尾,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无始无终相同,是生命永无休止的象征,寓意着无限循环的宇宙。在古印度、古希腊、波斯等国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后来佛教将其作为护符,释为“吉祥云海月”,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也有万字纹的存在。而在苗族服饰中也大量存在万字纹,它是代表光明、吉祥、兴旺的巫术神符。卐字纹四端伸出,连续反复的图案,寓意为万事吉祥,富贵不断,万寿无疆。

锡绣纹饰展示了剑河苗族人的坚定、执著和热烈,体现 了剑河苗族人的智慧、自信以及对美的独到见解,表达了他们崇尚美好的生活环境,风调雨顺、年年盈余的良好愿望。

四、结语

剑河苗族锡绣作为民族实用性艺术品,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元素,还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剑河苗族锡绣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来保护美丽而宝贵的民族文化、发掘文化文化内涵,无疑是我们在关注民族文化时不应忽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仕忠等编著《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高照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杨亚月(1973--)女,彝族,大学本科,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文物藏品管理与保护。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