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分析 郁艳琴(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6:19:1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分析

郁艳琴(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2 

要:本文对新时代形势之下的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做了相关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落后状况和缺陷,总结了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旨在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制度

一、 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人事管理制度定义

高校人事管理是指高校对教职员工的综合管理和对人事关系的管理。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高校人事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高校人事管理,应当是在完善的制度引导之下,通过现代化的协调方式和科学化的监督管理手段形成良好的人事结构,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2.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事管理中的“官本位”思想

在我国现在的人事管理之中,“官本位”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学校设定的职位之间,等级制度分明,但职能设定却不明确。在学校的决策执行之中,对决策制定起关键性作用的并非教师,而是领导。但在学校生活之中,对校园的管理和学生生活状态最为了解的,毫无疑问是站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对于学校制定的决策,他们本应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但事实却与此相反,在学校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之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并未发挥足够的影响。而具有影响学校决策的职权的领导,因性格和理念的不同,对学校的发展思路与工作决策会有较大不同。这样的差异,造成了高校人事管理方面的决策不能更好的贴合工作实际,学校的决策也很大程度上受领导个人工作风格和个人意志的影响。

2)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培养人才的手段之一。但在现在的高校人事管理之中,教职员工之间的竞争考核和绩效考核都显得过于形式化。很多单位对于年度考核并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年度考核一般情况不会给予不合格,即使日常表现真的很勉强。工作职位的晋升,比的不仅仅是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人际关系、背景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长久的工作之中,教职员工的工作激情难免会有所下降。况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于教职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职员工也可能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的条件之下,能力不足的教职员工也很难被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之后对该教职员工的处理也较轻。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的负担,又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长久发展。

3)高校人才培养建设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但在人才的培养上却缺乏完整的方针与计划。往往在引进人才之后不重视对人才的后续培养,失去了引进人才的意义,也使得人才不满意学校待遇而离开造成人才流失。对于本校的人才,高校的培养方针也不够有效,缺乏强有力的奖励制度,使得本校人才缺乏竞争心和积极性。再加上高校通常会为引进校外人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对本校人才的奖励和评优则设立了诸多门槛,容易造成本校人才的不满,打击了他们为本校服务的积极性,也难以与高校引进人才进行平等交流,不利于高校的团结和长久发展。

4)高校人事管理业务不完善

高校人事管理包括了对教职员工的人事管理的一切事务。但在我国的高校之中,高校人事管理往往注重于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教师身份的认定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等方面,在教职员工的定期培训、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有所忽视。

5)高校人事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高校人事管理创新,最大的原因之一在于时代的变化对于高校的要求出现了变化。现在的高校自身,需要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去,高校自身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现如今我国的高校人事管理还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大高校的人事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长期的制度化导致了官僚主义的滋生和阶级性的分明。

未及时改变落后的管理经验也导致了人才管理方面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会使学校自身与校外脱节,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二、新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具体途径

1.建立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我国目前的高校人事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大多都是延续以前的旧的方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急需建立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形时代的需要。在管理思想方面,要建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在满足教职员工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职员工精神层面的培养,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在管理方式方面,在引进人才之后,也要注重对人才的后续培养,同时增加对本校人才的奖励与考核,做到对本校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平等对待;其次,需要协调教师群体与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分清两者各自的职责所在,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作用,让教师群体真正参与到高校决策中去。

2.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现高校人事管理的环境下,管理制度起了过强的约束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死板的管理制度减弱了人的自主积极性,同时也把教职员工之间的阶级概念更加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削弱对教职员工行为的约束,积极发挥个人的自主积极性,让员工主动参与到校园建设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人事制度的创新,打破现行体制的束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

首先,要革新聘人用人制度。对人才引进进行改革,从多个渠道对人才进行引进, 放宽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提高。再者,还需要将管理部门的权力下放,将管理中心向教师层转移,以强化校园管理。最后,需要建立新的分配制度,为优秀的人才和员工提供更多的奖励机制,以促进人才的引进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为校园建设服务。除物质上的鼓励之外,也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精神上的奖励。

3.完善人事管理程序

由于阶级化制度的影响,教职员工之间办事一般必须通过既定的一层层的繁琐的办公顺序进行,这极大地减慢了高效的办事效率,又加重了教职员工之间的官僚气氛,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需要简化学校的办公程序,将其中并不需要的办公程序去掉,既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方便了员工之间的交流。

其次,在人事管理方面,也有其他地方需要完善。正如之前所说的,高校人事管理往往注重于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教师身份的认定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等方面,在今后,人事管理的重心需要从这些方面向新进教师管理方面和教职员工的定期培训与考核等方面倾斜。不断地完善人事管理程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的长久发展。

4.制定长远的阶段性的改革计划

高校人事管理的不合理以及缺陷已经是一个长时间存在的问题,想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设立一个长远的阶段性的改革计划去解决这个问题。在最大化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之上,设立数个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的目标需要符合实际又不过分简单,要将阶段性的目标与长远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阶段性的目标始终是为达成最终目的服务的。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稳扎稳打和循序渐进的发展,使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得到稳定有序发展。

5.加强人事管理内部建设

    加强对人事管理内部的人才培养。明确人事管理的创新目标,以坚定人事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并驱使他们的工作热情。明确人事管理内部的职能与分工,使人事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顺利的进行。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人事管理创新的有序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能够为人事管理创新提供明确的方向,并能为人事管理相关人员的思想改变起到有利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事管理内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减少人事管理创新路上所遇到的阻力。

二、 总结

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之下,各大高校也不再是以前与世无争的状态,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相对的,高校的人事管理创新也就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各大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自身学校的资源分配做出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本校组织的内部效率。最大化地提高组织效益,建设出一个高水平的高校师资团体,以推动校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玉光、孙林.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3):112-114

[2]赵革科、赵研科.论高校人事管理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6,(5):173-175

[3]纪可妍.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4,(25):126

[4]施冬华.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思考[J].赤子,2015,(11):225-225

[5]张格.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人事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14,(17):68-68

[6]谈鹤鸣.面向知识经济的高校人事管理创新[J].常熟高专学报,2001,15(3):80-83

作者简介:

郁艳琴(1982--)女,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任职。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