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清教主义观照下的《致我亲爱的丈夫》 李琪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7:04:23 作者:李琪 来源: 文字大小:[][][]

清教主义观照下的《致我亲爱的丈夫》

李琪(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要:本文从教主义内涵出发,结合美国第一位重要诗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清教成长背景与清教婚姻家庭环境,分析这位北美殖民期诗人之作《致我亲爱的丈夫》中爱的主题下所反映的清教主义情结。从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乃反映时代价值观,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也可以看出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时期文学从内容到表达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清教主义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

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Anne Bradstreet1612-1672),堪称美国第一位重要诗人。北美殖民地人撰写的第一部诗歌作品诗集《最近在北美出现的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1650年)在伦敦出版,也是第一本由女性创作出版的书,其作者便是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她出生于英国,父母是富有的清教徒,自幼聪颖好学,通晓希腊、拉丁语,在文学、历史和古典文化领域有不俗的涉猎。尤其在文学方面,她深受埃德蒙·斯宾塞(Edmund·Spencer)、菲利普·希尼(Philip Sidney)等其他英国诗人的影响,这解释了她诗作中所有奇思玄想与延伸的引喻。安妮18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马萨诸塞州,成为当地第一批移民,并成为马萨诸塞州总督夫人。作为清教徒的子女与妻子,布拉德斯特里特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一部清教徒价值观与生活的文献史。其诗歌体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当时主导美国的清教主义沉思,诗人竭力在作品中表达对上帝的敬仰与虔诚之心,以爱上帝、活出神的旨意为自己人生追求;一类则向人们展示自己作为世俗中人的热爱与追求,其中流溢出对丈夫、孩子、家庭与生活的热爱。从其诗作字里行间可见清教思想对殖民时期美国诗歌以及早期美国人情感与生活的影响,本文拟以这位女诗人的诗作《致我亲爱的丈夫》为例,一窥其中清教主义情结与爱,以及这两个主题在其中的反映。

一、 清教义支配下的爱情婚姻观

“清教主义”(Puritanism)源于“清教徒”,是对清教徒的思想和行为的概括,“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清理”的改革。“清教”既是一种信仰概念,也是一种伦理价值的代名词。在清教徒价值体系中,婚姻与爱情都应是圣洁、至圣的,就像人对上帝完全之爱的回应一样不可掺假;人应将上帝视为至高,若在人心目中有其他事物的重要性取代了上帝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此人的信仰就如同掺了假的银子,需要炼净和涤除的工作。按照清教主义,合上帝心意的家庭中,妻子应尊丈夫为大,妻子当全心全意爱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应全心爱妻子并为其提供保护保障,从而体现出了夫妻爱的关系中的唯一性与排他性。根据清教主义,爱丈夫就是爱神在世俗生活中的体现,清教认为信仰是活出来的,清教主义思想渗透于美国殖民期乃至美国建国初期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安妮的大部分诗作都反映出清教思想的浸润。她力图在自然万物与世间诸事中识得上帝的旨意,并将其对上帝的尊崇与爱诉诸于诗歌。其诗作《致我亲爱的丈夫》(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1678)中,就充分体现出女诗人的清教主义情结。

二、 《致我亲爱的丈夫》的清教主义情结

                 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

If ever two were one, then surely we./If ever man were loved by wife, then thee.

If ever wife was happy in a man,/Compare with me, ye women, if you can.

I prize thy love more than whole mines of gold,/Or all the riches that the East doth hold.

My love is such that rivers cannot quench,/Nor ought but love from thee give recompense.

Thy love is such I can no way repay;/The heavens reward thee manifold, I pray.

Then while we live, in love let’s so persever,/That when we live no more, we may live ever.

在这一短短的十二行诗里“爱”字出现达“七”次之多,虽然诗中文字是以妻子与丈夫之爱为主线,但结合作者的信仰与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实则在表达自己对上帝虞诚的爱。首先,依照安妮所处的清教主导文化环境来看,她的诗作为时人认可甚至发表,绝不会因其单纯的表达爱丈夫之情为主流认可,在作者的年代,清教主义原则上反对一切形式的娱乐,对文学也总体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而诗歌得以幸免,因为诗歌以其优美的旋律节奏可以向神表达赞美和感谢。清教作家的作品无法抗拒时代潮流与个人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从这首诗表层看,作者文字间满溢的似乎全是对丈夫的爱。然而,诗作如不表现高于它自身的东西便毫无价值可言。这首以爱为主题的诗,其实有明暗两重的爱的表达,以人间理想的夫妻之爱来表达对上帝之爱。在这首诗中,我们从夫妻“两人形影相随”看到超越人世;不离不弃的爱的“排他性”,暗表人对上帝的爱之不可取代,可谓是“专心爱神”之清教主义的诗性表达。

作者用“请与我比一比”这种比较性措辞表达人在上帝的爱里,无出其上的“温馨”,同样用“胜过所有金矿”,“胜过东方的全部富藏”来表达这种爱无可比拟的宝贵,又以“百川无以止息”抒发对爱之强烈。最后,作者又以期限性的“有生”表达对无限“永生”之爱的向往与追求。若读过《圣经》的雅歌,就不难发现,这首诗与《雅歌》间有诸多相似之处,清教徒信仰源自圣经,从当时的读者群来说,这样的隐喻方式也为他们所熟悉,这位女诗人的诗作可以被时人接受并得以发表;与其中反映的浓厚清教主义质素不无关系。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时代价值观,表达作者情感,无论诗作还是小说要被时代认可,就应该引起读者共鸣,安妮成长于清教家庭,嫁给清教丈夫,发旺于清教徒开拓的北美马萨诸塞,她一生践行清教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在其诗作中处处流溢着这样的清教主义情结,就是在天爱上帝,在地爱丈夫,爱家人,爱人,在永恒里尊上帝至高,爱上帝,高于一切,而对丈夫的爱,其实是这种爱的实践。

 

作者简介:

李琪(1962--),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