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程锦珊 缂丝真迹的鉴赏分析宋、清两代缂丝技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5-14 08:01:4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程锦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缂丝是中国独有的丝织工艺品,宋代缂丝技艺可称中国缂丝丝织技艺顶峰水平。继元、明后清代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缂丝毛”, “缂绣混色法”等更丰富的缂丝丝织技艺。从两幅缂丝真迹《莲塘乳鸭图》、《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中的缂丝技术上来鉴别其所创作朝代与其当时主要的缂丝特色,对缂丝技艺的了解。

关键词:缂丝宋代缂丝清代缂丝缂丝毛缂绣混色法

缂丝,又名“刻丝”、“尅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被赞誉为“雕刻了的丝绸”。 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来形容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开始缂丝品丝织物技艺精湛。

一、缂丝织法特点通经断纬

缂丝又被称为刻丝,是中国服饰手工艺丝绸技艺的精华。它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纹样轮廓,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立体感效果,且双面绣的丝绸丝织工艺品。

缂丝的编织技法有别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常规织锦的织法是采用通经通纬法,纬线穿通丝绸织物的全部幅面。 形容缂丝立体感“用刀刻过的丝绸”,并非真用刀来刻,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因为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所以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

二、宋代与清代缂丝对比分析

1.宋代的缂丝发展巅峰

缂丝的通经断纬织法最早来自西域民族的缂毛织法,缂丝至晚出现在唐代,由于费时费工,且受配色晕色的局限,一般以几何花纹为主,多用于制作丝带等饰物。 唐代缂丝,技术上出现了抢缂法和套缂法。抢缂法采用不同的色彩,以后缂继前缂而渐匀其色,套缂法以层色作为阶线,顺序相套,长短参差,以减少水路间的空隙。唐代缂丝由于没有使用晕色匹配,色彩层次也不够丰富,但由于采用了金线地纹缂织法,表面上比以往更显华贵。

北宋缂织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还新创了构缂和双套缂等技艺。花纹比唐朝更为精细,显色阶层也更为丰富。双套缂法的缂织纬短,线色易于婉转圆顺;双套缂法的云气纹,线较密细,主要用于翎毛,可按临近色阶的晕色顺序缂织,从而使花鸟纹更具有立体感和装饰性。

从北宋晚期开始至南宋,受皇帝的趣味和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转向层次较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 缂丝作品大都摹缂唐宋名家的书画,缂丝作品的风格日趋写实,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缂丝者中的一些翘楚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艺术价值有时甚而胜于原作,可谓达到了中国古代缂丝艺术发展的高峰。

2.清代的缂丝创举“缂绣混色法”“缂丝毛”

清代缂丝最大的创举就是缂、绣、绘三者结合的“缂绣混色法”,即在缂丝作品上结合缂丝、刺绣和彩绘三种方法,丰富了缂丝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织与画的结合,可以画笔来弥补了织的不足。清代缂丝工艺表现更为扩大和多样化,还有用丝线缂织地纹、用毛线缂织花纹的织品,称为“缂丝毛”,花纹凸起,缂织的动物形象质感逼真。缂丝技艺,以加强织物的装饰效果,丰富和提高缂丝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宋代缂丝真迹与清代缂丝真迹鉴赏分析

1.真迹(如下图)

《莲塘乳鸭图》,南宋,朱克柔,高107.5CM, 宽108.8CM,上海博物馆收藏。

《莲塘乳鸭图》是南宋缂丝艺人朱克柔著名作品,红叶遮白鹭,绿萍飞翠鸟,蜻蜓戏草虫,荷花花瓣尖映红,白鹭鸟缂丝剔透,雌雄双鸭戏水,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色彩层次丰富。青石上落款隶书"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下有"克柔"印一方。

 

《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织于清代乾隆,高40cm,宽67cm。

《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米色地上缂织芦花白鹭,右方黑线缂织高宗隶书御制诗:

“采采亚汀洲,为花岂自由。群摇令夕雨,不异去年秋。藏鹭恋青叶,凌波颤白头。吟看惊隙影,荣落宜淹留”。诗末织圆、方朱印"乾"、"隆"各一方。

2.两幅真迹的鉴赏

缂丝是一种集工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品。 缂丝作品的鉴赏主要从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去分析鉴赏:

先说纹样。纹样系鉴定年代重要标识,宋代缂织比较细密,内容饱满,明代缂织装饰味极浓,配色较大对比,清代缂织细致优雅。看这两件缂丝真迹都是写意花鸟画,构图优美,画面内容生动,色彩层次变化丰富,色调、风格接近,组织紧密织细,丝缕匀称显耀,立体逼真,如雕刻镶嵌。《莲塘乳鸭图》纹样内容更加丰富,色彩变化多变。均两面一样,其次有小的缝眼。 

再说款式。在北宋,缂丝定州技艺最高,明代苏杭为最佳,清代是苏州缂丝出类拔萃。定州的缂丝体现北方服饰风貌,苏杭缂丝拥有江南水乡的格调。在这两副真迹在绘画的风格上可以略微体现到这点。细观真迹表面,最大区别在:《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的特点是先缂织出物象内容,然后着色晕染,绘制白鹭系先用白丝线织出生动形态,然后墨笔勾勒羽毛,小草全部描笔刻画,织与画手法相互搭配得当。

又说款识。缂丝作品上落款人名,如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沈子蕃和吴熙等。不过缂丝织款是明代才开始,清代织款最多,落款一般是苏州织造臣某某等。从落款上能基本确定两幅真迹的大致年代。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代,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摹临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制品至今仍然被作为高级工艺品生产、收藏。 清代时期缂丝品上彩绘着笔的手法增多以致滥用也成了偷工取巧的途径,大大削弱了缂丝独具的工艺特色,缂丝原有的纹理之美和艺术特色消失怠尽,也同时断送了它的艺术生命。

四、结语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耗工,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缂丝以其贵重而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更多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莲塘乳鸭图》、《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两幅缂丝真迹都同属缂丝传世珍品,但是从缂丝技术的不同来了解缂丝的起源与发展,分别对宋代缂丝技术与清代缂丝技术鉴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年6月

[2]田自秉吴淑生.《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包铭新赵丰.《中国织绣鉴赏与收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4]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

[5]李宏.《绣品鉴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程锦珊(1982--)女,杭州人,硕士,服装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服装产品设计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