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孙葵 社会心理建设在促进新疆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6-05 14:23:12 作者:孙葵 来源:新丝路杂志社 文字大小:[][][]

孙葵(中共哈密市委党校  新疆哈密  839000)

 要:良好的社会心理是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新疆社会心理建设应重点关注各民族的社会需求和心理诉求、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社会情绪和民族情绪、宗教心理及其影响等方面。推进社会心理建设,可以从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层面着手,个体心理层面,主要是在个体的身心发展方面提供教育支持,因为个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心理层面通过在社会环境、社会稳定、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健康、社会情绪、社会关系、社会共识和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促进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会心理建设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心理宗教心理

一、新疆推进社会心理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社会心理出现了普遍焦虑、消极和负面化的倾向,社会情绪经常出现较大波动,群体性事件多有发生,这些社会问题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及政治问题相互交织,综合影响着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除了外显地缘政治局势的稳定、经济形势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等因素,还包括社会总体心态的平稳及民族宗教心理的稳定,这是新疆各族群众内在的心理控制力量,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能动作用。因此,维护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除了关注外部的稳定因素,更应重点关注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在心理动力因素,良好的社会心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推进社会心理建设,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使得社会心理环境不断改善,个人和社会的心理更加健康,社会民族情绪更为积极,各民族更加团结友爱,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逐渐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更强,具有更高的社会和国家认同、社会的凝聚力更高,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二、当前新疆社会心理建设的关注的几个方面

结合当前新疆社会发展实际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推动新疆社会心理建设应重点关注各民族的社会需求、社会价值观、社会情绪和宗教心理等。

1.各民族的社会需求与心理诉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显,各民族的社会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在需求的层级多、标准高、问题多。首先是基本生存需求的标准提高,对生活中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安全的食品、干净的水、无污染的空气和安全的居住环境等;其次是社会性需求增多,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更广,如家庭中的养老育幼的功能一部分转移到了社会和政府;三是与物质需求相比,心理需求的满足更为强烈,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很难解决的,很多民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确依然感受不到幸福,一部分原因是很多社会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公平公正的需求、社会参与的需求、文化宗教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民众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民族地区,群体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研究发现,边境地区,国家所实施的边境政策能够比较充分满足边境民族的物质需求或者是文化诉求时,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意识都会得到逐渐增强。

2.多元文化与社会共享价值观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文化呈多元发展趋势,社会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强调物质利益主义的价值观念趋于增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隔膜,相比以往对仁慈友爱的关系需求,民众表现出更多自我中心和自我服务的特点。在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有其独特性,文化和社会的价值理念是多元化的,尤其在不同民族之间,对同一个政策或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多元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共识不容易达成,社会的合作不容易进行。文化和价值冲突在民族地区的突出表现就是对其他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文化环境和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一个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各民族中进一步加大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社会情绪与民族群际情绪影响

近年来,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社会民众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也普遍存在,但随着社会发展伴随而来的整体消极、负面的社会情绪是不容忽视的,如社会民众的焦躁情绪、敌意心理、民众近乎自动化的“受害者”心态、相当程度的“信任危机”及多数群体自我感受的“弱势群体”心理,这些负面的情绪情感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社会情绪往往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核心,一方面,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激烈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社会情绪具有动力作用,进一步引发矛盾和冲突,在新疆,尤其要重视民族集群中的负性群际情绪,极易引发民族冲突和群体性事件。

4.社会关系与民族心理认同

当前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不信任问题,社会成员对人际不信任的影响面扩大,群体之间的社会不信任可能固化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的极易引发群际矛盾和社会冲突。社会不信任导致群体之间的负面刻板印象加深,冲突增加,群体偏见明显,这些冲突又会进一步强化社会的不信任和群体的偏见,使之形成恶性循环。新疆的社会关系问题要重点关注群体的交往态度,尤其是民族的心理认同问题,存在典型的两种民族认同,一种是各民族因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下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有益,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持有同样的积极态度和认识,有积极的民族认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中,没有绝对的民族界限,认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应相互关爱、相互支持,这种积极心态是抵御民族分裂的有利保证;另一种是对本民族有积极的民族认同,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对其他民族持有民族偏见和排斥,不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冷默或敌意,这种消极的民族认同观极易被民族分裂势力所利用,危害新疆的和谐稳定。

5.宗教心理及其影响

宗教心理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一方面能够通过忠诚和信仰来链接社会成员,通过宗教文化强化社会的价值理念与基本规范,进而促进人的外在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有序和合理化,发挥好宗教的积极调节左右,能够促进社会的融合与稳定;另一方,宗教在起到积极心理调节作用的同时,还因其特有的敏感性、触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容易被极端势力利用,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在新疆社会发展中,宗教问题很容易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有效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抑制其消极功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推动社会心理建设,维护新疆和谐稳定

1.个体层面

个体心理建设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发展,包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在人生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成长困惑、挫折困扰、人生发展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及社会心理特征有关。社会在推动个体心理建设时,应为个人的身心健康及良好人格养成提供全面支持,帮助个人调整心理状态、植入积极心理,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个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当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时,往往能以积极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传递积极情绪,与他人更容易达成一致,人际关系更融洽,反之,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猜忌、冷漠、敌意和排斥,就是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2.社会层面

个体心理是群体心理的基础,但个体心理建设并不必然产生我们期望的社会心态环境,个体心理建设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环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观和民族宗教心理密切相关,尤其是社会文化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心理建设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稳定、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健康、社会情绪、社会关系、社会共识和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建设。社会心理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良好的社会心态不会自然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是围绕群体的社会心理需要,实施积极的社会管理政策;二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民族心理,加大对群体心理、民族认同和群际偏见等方面的研究,增强不同民族间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三是突出宗教心理研究,发挥宗教的积极心理调适作用;四是加大对社会文化心理的研究、在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各民族共享的价值观念,具有更高的社会和国家认同感,社会的凝聚力更高;五是开展社会态度调查,社会心态往往是当前存在社会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晴雨表,通过掌握深层次的舆论动态,将各种社会事件化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高静文.边疆心理及其对边疆社会稳定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2):66-71

[2]王俊秀.从社会心态培养到社会心理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6,

作者简介:

孙葵(1982--)女,湖北天门人,中共哈密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